西西河

主题:【原创】罗生门之“门” 及 唐风·续 -- 藏猫猫

共:💬9 🌺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罗生门之“门” 及 唐风·续

-------------

如果您是黑泽明的影迷,人生与人性的思索者,并因此被题目中的罗生门忽悠进来,不好意思,小衲深深鞠躬道歉~

本文无关人生人性,只谈门。

-------------

《罗生门》观影前,上百度给自己剧透了点功课,已经提前知道“罗生门”是“罗城门”的转音,指的是日本奈良时期的京城:平城京或平安京的外郭城门。

“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即城的外郭)的门,即京城门之意。据《续日本纪》在天平十九年六月己未于罗城门雩(在罗城间行祈雨式)。《令义解》〈官卫·开闭门〉条谓:京城门者,谓罗城门也。晓鼓声动则开;夜鼓声绝则闭。主要是指公元七世纪中后叶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都城的正门而言。如附图一所见,罗生门与皇宫正门的朱雀门遥遥相对,贯通两门间的,即是整个京城纵轴干道的朱雀大路。由于出此大门,即是荒郊野外。在公元九世纪日本皇家衰败,内战频仍的岁月里,罗城门失于理修,颓败之后,立刻显得荒凉阴森。许多无名死尸,也被拖到城楼丢弃。年积月久,在人们心中产生了阴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因此,《平家物语》记载许多类似的鬼谈故事。在日文里“城”与“生”两汉字音读相近,而字形上“生”比“城”简省易写多了,因此,“罗城门”便逐渐被写成“罗生门”。因此《谣曲》罗生门条里就看到了罗生门取代罗城门的写法:九条(通)之罗生门正是鬼神所居者。

但是影片中显示罗生门显然出现时,仍是一愣。这是日本京城的外郭城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城即是外城,中国古代地方城市,多为两套城:子城/小城/内城,以及罗城/郭城/大城/外城。京城多为三城,皇城、宫城、外城。

平城京与平安京的建设,从地理选址、平面布局、城市设施等等,全面对同时代的长安城进行了细致的模仿。

唐长安平面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平城京平面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平安京平面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中长安城门的形制,对于平安京、平城京的建设,也是模仿的蓝本。

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长安城原型初探:

平城京的“罗城门”,从位置和规模上来看,显然是直接模仿了隋唐长安城的“明德门”。“明德门”是长安城罗城(即外郭城)的南面正门,北上直通皇城的朱雀门和宫城的承天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上,规模宏大壮观,推为全城城门之首。唯有它的形制为五个门道,其余都为三个门道。前些年,考古工作者己对“明德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得知:门道的东西总长度为55.5米,南北进深为17.5米。门墩为版筑夯墙,五个门道,皆宽5米,外面饰表以砖。

……而平城京的“罗城门”,不仅也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的南面正门,北与皇城(亦称宫城)的朱雀门遥遥相望。而且门道的规模,也居于全城之首。门道的东西总长度为33米,南北进深为18米。……为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大门洞。

但是虽然有形制、尤其是数字上附合沿袭,日本都城的城门与中国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日本的“城市”没有城墙。城市外围仅有矮薄有如院墙的墙壁,在中国的建筑目光中,如按照《营造法式》中,不能称作“城”(“筑城之制,每高四十尺,则加高二十尺”),只能够得“墙”的规格(“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

因此按照“城墙史”的目光来看,平安时期,日本“城市”无城墙,遑论城门。

若问日本都城为何不建城墙,收集了网络上的一些通俗解释:首先,日本作为岛国,与常受到外部侵犯的中国不同,极少需防范岛外的侵掠,因此百姓居住的城市无需森严的城墙外链出处;并且奈良朝建城时期,日本处于和平时代,无需修建城墙;同时日本的生活方式的开放,如住宅只需要屏风,不需要墙壁外链出处;再此外日本文化传统的影响,神道传统、无常观念等民族性格,也导致了城墙在城市文化之中不受重视。外链出处

(日本真正意义的城墙出现于幕府之后,将军城堡的壁垒)

先来看一看长安的城门。

森林鹿mm的“唐刀”照片后面,我小re了半句,觉得最后一张照片中ps的背景,来自纪录片《大明宫》的唐城渲染图,“唐味”不够。为嘛涅?这一张图上其实并没有城门,只看到一道狭窄的夹道,两道高墙,上面露出一点木构建筑的檐部,远处一座不清楚的角楼或阙楼。但是,还能感到,很不“唐风”。。。。木构细节上的问题就不说了,最直接影响“味道”的,是城墙的收分(坡度)。图片中的墙非常陡,比我们今天能见的明清的城墙还要陡直。

但唐宋的城墙,按北宋官方建筑法规《营造法式》:“每高四十尺,则厚加高二十尺,其上斜收减高之半”,即城墙剖面是一个高40尺,底宽60,顶宽高40尺的梯形,倘若两侧收分相同的话,城墙的斜率是1/4。

考古发现的唐长安城约与此相符,傅熹年、杨鸿勋先生在复原唐长安城门的时候,亦按照1/4来做收分。1/4的收分做出来应该是什么“感觉”,看看傅熹年先生复原的唐长安玄武门可知:

傅熹年:唐长安城玄武门复原。 注意城墙转角处的坡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早期城墙缓和的坡度,是由于严峻的城墙高度要求,而技术或财力的限制没有在城墙建设中形成包砖传统之时的产物,或说夯土城墙建筑传统的产物。在砖大规模地用于城墙建筑之后,城墙的坡度明显提高,因此明清的城墙,即使不看用砖或建筑细节,远观之下,便与唐宋城墙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宋《营造法式》与明《武备志》在筑城尺度上的规定对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城墙不仅对于高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厚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唐初期的战争已经有抛石器投入使用,而唐中后期,抛石器的规模愈加扩大,宋以后火器大量投入战争,对城墙的坚固考验愈加严峻。因此在中国语境中,“城墙”是一个与厚重联系起来的词汇,代表成语“城墙拐弯处”

厚重的城墙上面开的城门,自然不会轻灵。

中国的城门做法,通常是城墙在城门位置截断,形成城门洞。门洞以上,与城墙顶面齐平,建筑城楼。城楼,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建筑,俯瞰督控着通过穿行的子民。

唐代以前,沿城门道两侧立两排木柱,称“排叉柱”,支撑上部城门楼结构。

而可能最早于晚唐或北宋时期开始,由于战争中城门频繁为火攻所毁,过去仅用于地下陵墓建筑的砖石拱券结构被抬上了地面,并取得广泛传播。根据明人绘画,排叉柱城门到明代之时地方上尚有会用,但根据适者生存的道理,今天中国大地上可见的城门建筑,几乎全部是拱券城门。

(明)戴进:雪景山水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唯一的排叉柱原迹,保留在世外桃源的歙县城门。

歙县城门-排叉柱结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切换回到日本城门之前,我们来欣赏一下傅熹年先生复原的唐长安城明德门,即长安城罗城城门,或“罗生门”的蓝本。城门五门道,东西总长度(面阔)55.5米,南北进深(城墩厚度)为17.5米。

傅熹年: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没有城墙的日本,城门是如何情形?

平城京罗城门复原模型,它就是明德门在平城京的映像。

将长安城的门道数目换作罗生门的门扇数,简直一种令我这种怀着一腔“城”之热情的孩子哑然而笑的幽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平城京朱雀门,即平城京的宫城城门。规模较罗城门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没有取用中国的城门来作直接的描模,你绝对可以大胆的猜测,奈良时期的城门建筑,在这个“本朝制度,多拟唐家”的时代,一定--即使是间接的--学习模仿了中国的唐代建筑。

由于城墙有如院墙,那么城门就有如院门。日本的城门,第一个联想,形式结构无异于寺院的山门。

奈良东大寺山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総持寺祖院山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建筑传统中,“门”其实是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与统领了西方建筑历史与建筑理论的“类型学”不同,中国没有类型学。一切的房子,无论是皇官、府邸、官署、寺院,建筑的结构和形式是统一的。贵族可以“舍宅为寺”,庙堂也可以直接变作衙署。所以如果您觉得“这座门怎么与大殿一样”,恭喜您,您的感觉并没有错。

在佛教寺院中,山门与大殿的最主要区别,除了规模大小,又在平面上。佛教的殿堂通常平面作“回”字形,内中的小“口”里面供奉佛龛;而山门作“日”字形。“日”中的一横,就是大门的位置。而在布局局促的佛寺,山门或可能与天王殿合而为一,那么门即是殿。

是什么令我如此感到如此亲切,亲爱的敦煌?

敦煌172窟 北壁 观无量寿经变 盛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跑远了,回到罗生门作结。

《罗生门》电影中的罗生门,右侧半部塌毁,左侧尚存,所幸左侧第三间二层的牌匾尚在,可知是当心间位置,而整个城门通体面阔五间,而门扇三道,并非京城罗城门的形制。仅与朱雀门的相符。黑老爷子此片本也是以另一部小说《竹林中》为底本,附缀以罗生门的情景,而布景可能却并未考究。

我这个眼中只见物不见人的建筑史geek无聊地扩展阅读了一把。以上。

最后以一张我去年工作某唐城门草图,纪念我过去的奋斗,和一个新的开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罗生门(嘉英)#平安京(嘉英)#纸上谈匠通宝推:owishan,大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