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孔子人生轨道之我见 -- 大西洋14

共:💬2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孔子人生轨道之我见

中午看中央电视四台国际频道,某大学教授正在《成家讲坛》栏目讲易经(没记住教授的名字,非不敬,只是听的过程中一直未出现其姓名。是一位老者,慈祥可爱,讲述平淡,不像钱文忠教授那样激情,吸引人,但内容应该是很好的)。中间讲到孔子的人生轨道,心有所动。对孔老夫子总结自己人生道路的那段话,早有些想法,不妨借一下他山之玉了,遂倾听。

可惜教授是在讲易经八卦,只是穿插着讲了几句孔子人生之轨,不免有些失望。孔老夫子的人生轨道和八卦有什么关系我弄不清楚,也没听明白,还是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孔子在辞世前(具体哪一年没考证,孔圣人享年73岁,这段话应该是他71、72岁时说的,因为提到了70岁之后的事。顺便再说一句,亚圣孟子享年84岁,所以中国人有73、84之说)总结其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则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我是前后零星得知的,最早是四十而不惑,记得上中学时读过一本谢觉哉(共和国早期的最高法院院长)所著《不惑集》。而后是三十而立,这是每个二十来岁的中国年青人都听到过的教导。知道完整的整段话,则已是不惑之年了。

孔老夫子的这段人生总结不但高度简洁的概括了他自己的一生,同时对所有人的人生轨道也起着引导的作用,并且与人的一生思想成长进程十分吻合,提早或推后都是鲜见的。当然不否认有些有着特殊经历的人或会提前,而推迟则不免有些愚钝之嫌了。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说的是孔子在少年时代就已经确立了学习周礼的志向。孔子生在春秋时期,奴隶制受到严重挑战,社会动荡不安,所谓“礼崩乐坏”,少年的孔子希望“克己复礼”也是不难理解的。

当今十五岁的少年,正值中学,对世界充满好奇,满脑子的幻想,“我的理想”是每个中学生都做过的作文题。

十几岁的少年都面临志向的选择,虽然最终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甚至中间可能会有变化,但选择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我觉得选择志向并不妨碍选择职业,这种情况下,志向可以是一种个人爱好。孔老夫子是实现了他的志向的,但他做“吹鼓手”的工作时,也应该是二十郎当岁了。

“三十而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了。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了。世俗一点说,已经自立了,一般来说已经结婚生子了,虽然可能并不懂爱情(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起了一句精典“结了婚但并不懂爱情,这是插话)。三十则立应该是成立的,当代白领精英多是三十来岁即可证明。

“四十而不惑”,年过四十,职场、商场拼搏已近过半,经验丰富,足以抵挡各方面的诱惑,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了。不惑不是没有疑惑,记得当年看《不惑集》时就有疑惑,明明提出了很多问题,并且没有解决办法,怎么说是不惑呢。后来明白了,不惑是出现疑惑的时候,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对错另说),尽量避免人云亦云。

“五十则知天命”,所谓看破红尘了。年过半百,说句不好听的话,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了,只有认命了。当然了,这是消极的人生观(虽然也是现实的)。积极的是,经验更加丰富,看问题更加尖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工作领域成为领军人物,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十而耳顺”,做到这点应该是不容易了,“闻过则喜”是远远不够的了,应该是有人当面骂你也不生气且面带微笑,更高境界则是“唾面自干”了。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进入老年,一举一动,随意的举手投足都不会破坏规矩,不犯法。这也是正常的,一生中犯了多少错误,到了老年,各种首先法规了然于心,自然循规蹈矩。

不过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一位有影响的老年人,太过随心所欲有时也会闯祸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