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汤汤乎太宗 - 哭泣的女神(2.3)

罗马帝国的军事核心,是天下闻名的罗马军团。在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Septimius Severus,193~211)时期,帝国拥有30个军团,此后略有浮动,在戴克里先改革之前,帝国的军团数量变化不大。例如238年戈狄安三世即位时,下令解散击杀其外公--戈狄安一世的 第三“奥古斯塔”军团(Legio III August),不过由于边患严重,253年瓦勒良皇帝又重建了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国家机器的核心。这里鸣谢网友【fielmann】,严重推荐他的文章《德国的那些鸟事:鹰徽趣谈》=====

每个满编的军团约有6000人,加上配属的辅助兵,约有一万多人,也就是说帝国拥有约30多万精锐的罗马军团。戈狄安三世这次出征,一般认为有6万人左右,折合6个军团,其战斗序列史料阙如。但是只要认真研究一下,仍然不难找到答案。除了皇帝的禁卫军,能确定随戈狄安出征的有4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帝国的禁卫军【Pretorian Guandsman】,身穿金色传统片甲,头戴马鬃装饰的头盔,携带一面卵圆形弧面盾。远程用标枪,近战使用分别佩戴在左右肋下的匕首和短剑=====

第一“帕提亚”军团(Legio I Parthica),团徽是人马(Centaur,马神人面的生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喀戎,他教过多位英雄射箭、格斗)。所有的三个“帕提亚”军团均由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建立,被用于公元193--211年罗马对帕提亚的战争。战后该军团常驻伊拉克。

第二“帕提亚”军团(Legio II Parthica),团徽为人马(Centaur)。帕提亚战争之后,塞维鲁将其部署在意大利中部,因此它以第一个常驻意大利本土的行省军团而闻名,相当于直属皇帝的战略预备队,其编制比其他军团大将近一倍,约相当于两个普通军团。238年,罗马元老院选举出两位新皇帝:马克西穆斯和巴尔比努斯。愤怒的马克西明皇帝率领第二“帕提亚”军团进军罗马平叛,由于军团的家属被罗马元老院控制,所以该军团的官兵们叛变杀死马克西明。

第三“帕提亚” 军团(Legio III Parthica) ,团徽是公牛。帕提亚战争之后常驻于叙利亚。

第二“图拉真的勇毅”军团(Legio II Traiana 意为【图拉真的勇毅 Trajan's valliant 2nd】),团徽是大力神Hercules。由图拉真在公元105年组建。用做阿拉伯行省的守备部队,由于与日耳曼人作战表现优异,被卡拉卡拉皇帝赐名Germanica。后来长期在埃及亚历山大驻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马军团的掌旗官,他手持第七军团的旗帜,团徽为野猪。野猪以其勇猛好斗、繁殖力旺盛,很受罗马、波斯等国的推崇。穆斯林来了之后,野猪的地位就急转直下了。这张图的问题是,维基上说第七【克劳狄】军团的团徽是公牛,不是野猪 =====

由于第二“帕提亚”军团的规模,约相当于两个军团,上述4个军团加上禁卫军就已经相当于5个军团了,只需再有一个,就凑够6个军团了,可能的候选军团有8个:

第三“昔兰尼加”(III Cyrenaica),团徽未知。军团顾名思义是在昔兰尼加(利比亚东部)省募集的。该军团参加了公元115-117年图拉真的东征。常驻叙利亚。

第三“蔷嶶”(III Gallica),团徽为两头公牛。军团由凯撒在公元前48年组建,并参加了罗马“大内战”。该军团常驻腓尼基。

第四“斯基泰”(IV Scythica "Scythian-conquering 4th"),团徽为山羊(Capricorn,即【摩羯座】、【山羊座】)。由马克.安东尼在公元前30年前建立,参加了在公元前27--29年对抗黑海南岸斯基泰人的战争。常驻于土耳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意大利人很喜欢山羊,有多个军团以山羊为团徽,图中是《圣斗士星矢》中的摩羯座修拉的黄金圣衣=====

第六“铁壁”(VI Ferrata Fidelis 意为【Ironclad 6th】),团徽为母狼。公元前52年由凯撒在山南高卢建立并曾跟随凯撒出征埃及。常住地为以色列。

第十“夫累腾西斯”(X Fretensis,意为【墨西拿海峡】),团徽为野猪。军团由屋大维在公元前40或41年建立,它的称号是为了纪念屋大维和塞克妥斯.庞培在夫累克敦.西库鲁姆(Frectum Siculum 今天的墨西拿海峡)进行的一场海战。该军团参了公元66--73年的犹太战争。战后常驻耶路撒冷。犹太人不吃猪肉,讨厌野猪,罗马留下这个以野猪为团徽的军团驻扎圣城,很可能是故意恶心犹太人。

第十二“雷电”( XII Fulminata 意为【Thunderbolt】),团徽是天父宙斯手中的闪电杖(Thunderbolt)。军团于公元前58年由凯撒在高卢征集。在不久后的犹太大起义中(公元66-73年犹太战争),十二军团不仅被赶出耶路撒冷,连宝贵的鹰帜也一度落入了起义犹太人的手中。常驻土耳其。

第十五阿波罗(XV Apollinaris意为【为阿波罗献身devoted to Apollo】),团徽为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前身是凯撒在高卢征集的十五军团,该军团初随韦伯芗后在狄度的指挥下参加了公元66--73年的犹太战争。在图拉真对达西亚的两次战争中,十五军团都派遣了部分兵力参战。常驻地为土耳其的卡帕多细亚。

第十六“坚定”( XVI Flavia Firma意为【韦帕芗的坚定 Vespasian's steadfast 16th】),团徽为狮子。由韦帕芗在公元70年建立。常驻土耳其。

上述8个军团,即使没参与这次远征,也可能参与了之前之后的罗马—萨珊战争,有些将成为我们的老朋友。

戈狄安的辅助军中,有哥特人和日耳曼人(Goths and Germans),所以这场战争是第一场有明确记载的,萨珊波斯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战争。罗马军团以重步兵为核心,与各色蛮族相比,罗马步兵并不更高大强壮、武艺高超。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坚韧、组织纪律性强,其战术,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磨】,跟你堂堂正正的对攻,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无疑笑到最后的多是罗马人。日耳曼人的加入,大大丰富了罗马人的打法,日耳曼人牛高马大、力大无穷,善使长斧大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缺点是组织纪律差,韧性不够,只能打顺风仗。他们的加入,恰好弥补了罗马军团的短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蓝眼睛的日耳曼武士,盔甲差了点,战斗力却很强悍,尤其善使战斧,使他们成为能突破敌军阵线的强力兵种=====

243年春,戈狄安与【相父】提米斯特乌斯(Timesitheus),率领一群元老、显贵和罗马大军,离开安条克向东,沿克拉苏的故道,在当年克拉苏渡河的同样渡口--丘格马(Zeugma),渡过幼发拉底河,顺利夺回卡莱,随后向北溯巴里克河而上,抵达埃德萨。略作休整之后,戈狄安与大军继续向东,在哈布尔河西岸、瑞塞纳(Resaina)附近的平坦沙漠上,与沙普尔亲率的萨珊大军相遇。

萨珊军队的战斗序列史料阙如,从后世记载较为详细的战役中,我可以推测,萨珊军以重甲骑兵为主,人数为 5 千~ 1 万,轻装弓骑兵为辅,但数量为重骑兵的10倍,在5万以上,加上步兵,全军有5万~10万人。

双方摆开阵型不久,罗马军队佯装后退,沙普尔以为有机可乘,立即命令骑兵出击尾追罗马人。不料罗马人事先在沙漠中埋藏了铁蒺藜和鹿角挖掘了浅坑,萨珊战马踩在上面,要么马蹄被刺烂,要么马腿被浅坑折断,无论轻重骑兵,纷纷人仰马翻。一直等待战机的【相父】提米斯特乌斯,立即命令罗马军队反扑。骑兵的优势在于冲击和机动性,一旦失去速度和冲击力,其战斗力还不如步兵。下面的战斗,被纳入罗马重步兵最喜欢的肉搏轨道。萨珊重骑兵的长矛,在近身肉搏中挥舞不开,罗马人则自下而上主攻战马。落马的萨珊骑兵,纷纷被罗马步兵的短剑刺死或割断喉咙,于是战局迅速向罗马方面倾斜。眼见战况不妙,沙普尔果断的下令撤退,并一路坚壁清野退回泰西封附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瑞塞纳(Resaina)战役中的萨珊重骑兵和罗马军团。

甲骑具装的萨珊重骑兵,坐在四角鞍上,能坐的比较稳当,大致相当于马镫。他们的肉搏武器只有长矛,在近战中挥舞不开,还不如用刀剑。没有盾牌,也让他们容易被攻击。

同期的罗马军队的装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1 防护轻装化,传统的片甲正在被鳞甲和锁甲取代。带护耳、护颈的复杂头盔,逐渐被简化。传统的圆筒形盾牌(画面中间的罗马兵手持的),逐步被椭圆形盾牌代替(画面右侧的)。

2 武器长剑化,矛不再肉搏的主力武器,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原来的短剑逐渐加长。

=================

这场瑞塞纳(Resaina)战役,是沙普尔的漫长军事生涯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真正的失败。这让他意识到罗马军团的荣誉,并非浪得虚名。看样子,戈狄安其志不在小,必灭亡萨珊波斯而后快。沙普尔要考虑的是,如何扬长避短,击破罗马大军。

罗马方面伤亡也不小,因为有证据表明,战后的戈狄安下令在埃及征召新兵,以弥补 第二“图拉真的勇毅”军团 的损失。尽管如此,获胜之后的戈狄安心情大好,下令铸造纪念性铜币(黄铜币,Copper)。币面左侧是军容鼎盛的罗马大军,步兵骑兵、百人队旗帜应有尽有(得仔细看),右侧是象征两河的两位女神,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戈狄安发行的铜币。剑下的女神,让我很不厚道的联想到慰安妇=====

战后的戈狄安继续东进,顺利夺取尼西比斯和辛加拉。辛加拉是个沙漠中的绿洲城市,从这可以向东去底格里斯河,也可以向西退回幼发拉底河。戈狄安和提米斯特乌斯的选择是向西去丢拉,这样可以缩短粮道,充分利用幼发拉底河的水运保证后勤补给。

243年下半年,戈狄安和他的大军,离开坚固的要塞丢拉(Dura Europus),沿着幼发拉底河左岸,向西南行军,兵锋直指泰西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戈狄安的罗马军队行军路线。萨珊军队的路线就不画了,一是没记载,二是很容易猜。丢拉在幼发拉底河左岸,一直在罗马版图内,所以国境线在这里拐弯。从这个行军路线,能清晰的看出,太祖摧毁哈特拉的必要性=====

==============================

笔者注:

1 本节太长,所以分上下。我在考虑是不是分成2节。

2 关于罗马军团的战斗序列,我的资料完全来自维基。我对维基的东西没太大信心,欢迎熟悉罗马军制的朋友,为我指出错误。谢谢先

3 感谢为我解答【左右岸】问题的朋友,本节用到了。

最后再次向热心网友致谢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