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鲁西南传奇抗日人物、游击中队长--李丕芝(多图) -- 小伙子学飞翔

共:💬9 🌺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鲁西南传奇抗日人物、游击中队长--李丕芝(多图)

点看全图

李丕芝(李培之)是鲁西南最早的抗日游击队员之一。他出生于山东省定陶县城关镇(今定陶镇)李竹匠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9年春,他和堂兄弟李丕荣一道,开始跟随受冀鲁豫支队委派,回地方拉队伍的二大队参谋程书勋,参加抗日游击活动。4月份,在定陶、曹县、菏泽三县边界,创建游击大队。7月份,定曹抗日游击大队由杨得志、王道平宣布,在定陶城西力本屯正式成立,隶属鲁西南分区,他是游击大队最早的骨干队员。

李丕芝先后任定曹抗日游击大队二分队队长,定陶县李丕芝游击大队二中队队长,鲁西南军分区第四基干大队连长,定陶基干团、冀鲁豫军区五分区第十四团团部作战参谋。

据熟悉他事迹的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老战士回忆,李丕芝作战勇敢,足智多谋,且少言寡语,为人冷峻,常常让人一看就望而生畏。

李丕芝参加过多次战斗,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并多次跟随程书勋大队长,护送过刘少奇、陈毅、朱瑞、萧华、王炳章、张池明(张赤民)、郭洪涛等中央、部队首长及大批我党我军的干部安全过境鲁西南。

老战士回忆,每次护送任务,大队长程书勋都带领他参加。其实,他的角色就是一个前敌指挥。

护送时过敌人据点或封锁沟,往往都是李丕芝带领队伍走在前头,负责队伍的带路、联络、交涉以及指挥,程书勋则由是游击队的猛将刘洪猷骑车带着,陪着护送的领导走在中间。

点看全图

李丕芝(左三)、程书勋(左四)和车骑班战士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十余年,程书勋部护送党及军队干部几十次,人员上千人,每次几乎都是如此。

由于程书勋大队长在鲁西南的威望以及在顽军、伪军中的影响,再加上李丕芝的机智勇敢,护送任务从未出过大的纰漏,几乎每次都是胜利完成。

所以,在整个战争年代,我党在鲁西南地区领导有多支游击武装,如菏泽、南华、曹县、曹南、曹芳、考城、东明、东垣以及复程、齐滨等各县都有县大队,军分区至少还有两只游击支队以及骑兵支队,但过境鲁西南的护送任务,特别是护送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譬如刘少奇、陈毅等,几乎全部是由程书勋领导队伍完成的。

所以,毫不夸张的讲,李丕芝所参加的护送任务,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为西南的解放,真真正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除参加护送干部任务外,一些重要的联络任务,李丕芝也多有参加。

1944年11月,于子元[注1]出任刚刚成立的冀鲁豫第三办事处主任。为争取当时在鲁西南最大的一支顽军--国民党山东省保安15旅兼定陶县县长王子杰部,于子元会同军分区第四基干大队长程书勋,先后作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多次同王子杰见面、勾通、交流、谈判,使王的思想逐步发生转变,争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李丕芝几乎全程参加。

在我城西根据地大王庄,敌我双方签订《大王庄协议》[注2]时,是李丕芝率车骑班战士负责警卫保护;

44年底,程书勋大队长深入敌占区城北张庄寨,会见王子杰时候,是李丕芝率队随行;

45年春节,为加快争取工作,程书勋派员给王子杰拜年,也是李丕芝和程鹏云、郭兰福前行。

点看全图

定陶县基干大队老八路郭兰福(右)在菏泽。

后来,由于国民党特务破坏,王子杰突然反悔,争取工作失败,我鲁西南军分区19团、20团以及定陶县基干大队等武装,三打王子杰,将王部消灭,王部二团长何文兴率残部百余人逃亡西南乡村潜伏。

为争取这部分武装加入我军,程书勋大队长请何文兴的堂侄、我基干大队政委何舟[注3]修书一封,被派出冒险将信送往敌营的那位勇士,也是李丕芝。

后来,何文兴为我部诚意所感动,率部投诚,被我部任命为定陶县基干团一营营长。(后何因不适应我军艰苦生活,复员返乡。)

程书勋团长因年龄及健康原因,离开鲁西南军分区十四团团长位置,转任冀鲁豫十专署参议,李丕芝也离开部队,继续跟随程书勋,负责他的保卫工作。

解放战争中后期,国民党主力扫荡鲁西南,黄河南岸敌我双方大拉锯,李丕芝跟随程书勋,和定陶县委、民主政府一起,或坚持腹地斗争,或转战黄河两岸,历经千辛万苦,无怨无悔,直至迎来最后的胜利。

1948年底,菏泽地区解放后,李丕芝转业至定陶县工作。80年代,他于定陶县农机局离休,后因病逝世。

注1、于子元:

(1911-1972),河南省濮阳县木靳庄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初,任中共范县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6年10月,于子元受直南特委的派遣,赴鲁西南开辟工作。于子元来到菏泽、曹县、东明交界处,首先组织贫民互助会,团结佃农,互帮互助,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培养发展党员。首先发展程力夫(安陵集人)、龚献亭(龚庄人)等一批青年入党,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在安陵集建立了地下联络站。

“七·七”事变后,将贫民互助会改为“抗日救国互助会”,以后发展为鲁西南抗日救国总会。总会下设中心村抗日救国会、村抗日救国会,抗日救国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1938年党的基层组织得到迅速发展。

是年10月,于子元被任命为考城县县长。后撤销考城县政府,于子元被任命为冀鲁豫支队第四大队队长。1939年7月,改任鲁西南地委委员、民运部长兼菏泽县动委会主任。1944年11月,冀鲁豫区成立第三办事处,于子元任办事处主任。

1948年4月,到华北局学习。1949年7月,到华北革命大学任教导处组织科、干部科科长,1950年到中央党校任办公室主任、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69年任山东省行政干校副校长。1972年因病逝世。

注2、大王庄协议:

1944年11月,冀鲁豫军区第三办事处成立,于子元出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成立时,仅三四个干部,其主要任务是在不同性质的地方武装中进行统战工作。   

分区指示于子元会同定陶县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定陶县基干大队程书勋大队长,继续进行对王子杰争取。   

抗战以来,为了斗争的需要,程大队长与王子杰有过多次交往,也曾经共同对日作战,关系比较熟悉。由于程大队长在鲁西南影响很大,威望很高,王子杰对他也很是尊重,也相当的信任。   

为此,程大队长几次亲自去找王子杰,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思想动员。当时何文星是王部团长,与我部何舟政委是同村,家都在城北何楼,与我部早有来往,也是我部争取的对象。   

后来,程大队长带车骑班到张庄寨(定陶城正北五里),王子杰闻讯后,当即带10名贴身护兵,用马车拉着面粉、食油和猪肉等,前来慰问。   

当时,王子杰的弟弟王照孚(曾用名王俊德,外号王七)在我方工作,是一名团级干部,任我新四军苏北游击队指导员。1944年,我部曾通过他的的关系,做王子杰的工作。这年秋,和王照孚在同一部队工作的冉固集人董方进回乡探亲。我定陶县委和曹县县委委又派董方进,前去看望王子杰的母亲,借机通过王母来作王子杰的工作。   

但是,王子杰及其一伙狐朋狗党,为保持其权势财产,拒绝与共产党合作,死心投靠日寇,变本加厉与日寇汉奸一起,进攻我军,杀我军民。

1944年冬天,王子杰的势力达到极盛时期,有四个团,号称有4000人(实际2500人),轻机枪18挺,掷弹筒40个。而我分区主力一共才2000多人,若武力解决困难较大,所以王子杰头脑发胀,行动疯狂。开始公然与我作对,随意捕杀有共产党嫌疑的人。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他劝导无效,分区党委决定由于子元主任牵头,我定陶抗日县长马冠群出面,作最后一次争取。   

当时,我方同王子杰约定,按照他的提议决定在城西大王庄相会。大王庄位于定陶城西北十六里路,属于我根据地的范围。这次会谈,我方参加人员有于子元、马冠群、程书勋(程兴文)、王朝建等人,他们带基干大队车骑班20名骑兵,负责安全警卫。   

双方在大王庄谈了半天,但王子杰态度顽固,双方始终谈不拢,无法达成协议。最后无奈,我方提出划分势力范围:定陶城西为解放区,城南城东为游击区,王部不能进入;城东北王部不得妨碍我军活动。慑于我军区主力部队的威力,王子杰当面接受,谈判就此结束。

  

此次谈判,我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制造声势,扩大影响。王未到之前,我们就在沿途个村庄,写满了“欢迎王子杰旅长来访!”、“欢迎王子杰县长抗日!”等大幅标语,并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临走时,我们又送给王子杰猪肉、粉条、蔬菜等礼物。

对此次谈判我们之所以大肆宣扬,其目的是为了让日军、汉奸知道,王子杰与我部建立了友好关系,他在逐渐向我靠近,这样将会分化、打击王与日伪的关系,对我根据地的安定会起到一定作用。

注3、何舟:

何 舟(1918---),原名何兰润,字子泽。山东省定陶县城北杜堂乡何庄村人。生于农家,幼读书。1936年,师范毕业,任本乡小学教员。

次年日寇侵华,辍业务农。1938年春,参加冀鲁豫边区自卫军第一路军政训队,年底返籍。1939年春,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任定陶无党派民主人士单肖岩的“菏定巨三县办事处”工作人员。

1940年8月,任鲁西南地委独立团连文化干事,后任连指导员。1942年8月,任冀鲁豫军区鲁西南7分区定曹抗日游击大队政委。1943年1月,任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政委。

1944年3月,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和县大队合并,成立鲁西南军分区第四(定陶)基干大队,程书勋任大队长,他任副政委。1945年6月,任鲁西南军分区定陶县基干团政治部主任。

1945年10月,基干团列入主力部队编制后,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政治部主任。1946年7月,调任鲁西南军分区独立团任副政委。1947年8月,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十三团副政委。1949年4月,任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17军侦察营政委。9月,任第17军51师153团政委。

1950年2月,奉命挺进黔南和黔东南进行剿匪战斗,期间兼任荔波县第一任政委(县委书记)。1952年8月,任援越抗法军事顾问团助理顾问。回国后,入北京政治学院学习。1957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政治处副主任、军衔处处长,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部长。

1969年军院撤消后,调武汉军区后勤部。1970.4---1981.7,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81年离休。

1986年12月,曾写《一五三团在黔南和黔东南--与荔波人民血肉相连》,纪念荔波解放。后生活在武汉,至今健在。

元宝推荐:MacArthur,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