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破译金庸密码]之《笑傲江湖》 -- 刘国重

共:💬14 🌺70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山头林立——《笑傲江湖》的政治、军事格局

横看成林侧成峰,对金庸小说,可以作多角度的解读,《笑傲江湖》尤其如此。

在《〈笑傲江湖〉与〈1984〉》文中,我曾臆测:书中的少林武当联盟、五岳剑派、日月神教这三股最强江湖势力,隐隐对应着当日世界上三大强权国家(或国家联盟)。

将视界转回中国,从国内的角度,重解《笑傲》,亦未尝不可。

但,首先要搞清爽一个问题:《笑傲》所描写的‘江湖’各门派,到底是黑道?还是白道?

《笑傲》所描写的‘江湖’各门派,表面上看,像‘黑道’(帮会),实质是‘白道’(官府)。

‘日月神教’总部为‘黑木崖’,被人蔑称为‘魔教’,发出的是‘黑木令’,似乎墨黑一团,然而,书中‘魔教’,也应该算‘白道’。

2003年金庸亲身参与的“金庸华山论剑”大型“文化”活动,只是一场闹剧,就中我独喜贾平凹先生的发言(凡与我一致的观点,我都喜欢):“ 我对《笑傲江湖》特别感兴趣,也有许多感慨。我很喜欢金庸小说中弥漫的那种气氛,感觉就是在读一幅中国山水画……作为报人,他的小说站的角度很高。金庸小说写的是江湖和武侠,但其作品却透出金庸写作时代的现实背景。他把国与国之间的对峙,把政治矛盾都写进了江湖中,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宏大而又深刻的感知。这种感觉在《笑傲江湖》里特别明显。”

贾平凹毕竟不凡,灵性通透,一语道穿《笑傲》底蕴:“写的是江湖和武侠”,却“把国与国之间的对峙,把政治矛盾都写进了江湖中。”

既然要“刻划中国三千年政治的普遍现象”,《笑傲江湖》本该描写帝王将相、庙谟朝堂。吊诡的是:《笑傲》中的‘官府’‘朝廷’被尽可能虚化了,它先后颁给刘正风、吴天德二人各一个‘参将’官位,此外,再不见芳踪。

‘江湖’由‘正教’与‘魔教’两方势力组成,然而,对于朝廷,两方都持一种坚决的排拒态度。刘正风要‘金盆洗手’,弄了个朝廷的‘参将’官位,前往致贺的‘正教’成员皆深为不齿,认为是‘自污’之举。而当恒山派女尼遭遇令狐冲假扮的‘吴天德参将’时,开始也有人疑心“只怕他是魔教的奸人,在此向咱们挑战”,马上有人坚决地予以否定:“魔教中人决不会去做朝廷的军官,就算乔装改扮,也当扮作别种装束”(三联版《笑傲》873页)——似乎这是当时的‘江湖’常识。

《笑傲》所呈现出的社会形态,比金庸其他任何作品,都更多而非更少‘无政府’色彩。一般情形下,相对于官府(白道),帮会(黑道)只能算‘第二政府’、‘影子政府’,而《笑傲江湖》对‘官府’的描写,被最大程度地‘虚化’了,‘影子’却清楚无比,‘第二政府’几乎成了‘唯一政府’。

“日月教在这一带嚣张得很,简直没把地方官放在眼里。”(三联版《笑傲江湖》1186页)

“忽听得刘正风的声音说道:‘……(群玉院)这间妓院藏垢纳污,兄弟早就有心将之捣了,这事待兄弟来办。’”——偌大一间夜总会,刘正风说“捣”便“捣”,仗谁的势?难道是因为自知马上就要被皇上老儿加封为“参将”这样一个可与‘六味地黄丸’组成‘绝对’的‘五品芝麻官’,这才拽起来了?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他和他的衡山派,本身就是湖南全境的土皇帝。

田伯光连续在长安、陕北、陕东作案,岳不群夫妇便要亟亟赶去捕拿,亦非仅仅‘行侠仗义’那么简单,整个陕西,便是华山派势力范围,自有保境安民之责。

同理:泰山派控制山东,恒山派控制山西,武当派控制湖北,青城派控制四川……

下面,俺就胡扯了:日月神教—燕国,少林派—周王朝,华山派—秦国,泰山派—齐国,恒山派—魏国,武当派—楚国,青城派—蜀国……

这个确实太牵强了些,唯一好处是联想起来较为直观。

但是啊,我们看华山派,不过百多个弟子,把它想象为一个千乘之国,是不是过于夸张?

确实夸张,但不会比京剧来得更夸张。“中国戏曲的特点也是写意的……《空城计》中司马懿带领的四龙套代表一支庞大军队”(王元化《思辨录》)。观剧之时,要将这四龙套想象成千军万马,否则就如身入葫芦庙,拎不清剧情了。

昔人以‘千里路途三五步,百万军兵六七人’概括京剧的表现艺术。前半句罢了,后一语,‘百万军兵六七人’,很可以移用到《笑傲江湖》各门派,例如华山派身上。

中国戏曲的特点,诚如王元化所言,‘写意的’。《笑傲江湖》在俺看来,也是“写意的”。

贾平凹读《笑傲》“感觉就是在读一幅中国山水画”。或许他所读到的,亦是一副‘写意’之‘中国山水画’。

否则,就很难想象:一个手下只有100名喽罗的‘连长’级别人物,其视野、格局却大到可以在嵩山‘峻极禅院’侃侃而谈,(比西方思想家更早)提出‘岳不群的联邦主义’。

“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见《笑傲·后记》)

一千,两千,三千年前‘江湖’的状貌形态,金庸了解得够深入吗?现存的关于三千年的‘江湖’的史料,足以支持金庸的这份(‘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自信?

实则,金庸这一结论,不是靠阅读历代江湖、武林、黑道故事而得出的,不表示任何朝代的“江湖”都会发生〈笑傲〉这样的故事。而是他泛览《左传》《资治通鉴》《史记》《三国志》等等史书的归纳总结。‘类似的情景’,会发生在任何朝代的庙堂之上、军旅之中。

《笑傲江湖》在政治、军事上所呈现的,是一种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局面。

金庸是在以‘江湖’来写‘天下’。任我行、东方不败、左冷禅等人念兹在兹的“一统江湖”,其实质,就是:统一天下!

‘江湖’中,当属日月神教、少林派、嵩山派三股势力最强,魔教总部黑木崖位于河北省,而河北,自蒙元算起四个半朝代700多年来一直拱卫帝都,自是天下第一等险要之地。而少林、嵩山本部皆在古称“中原”之地的河南,其地理重要性自也不须多说。

三派势力各以总部为圆心,影响力辐射整片国土。(任我行问东方不败提拔的一位长老秦伟邦:“我掌执教中大权之时,你是在江西任青旗旗主,是不是?”——日月神教在各省,应该都有‘旗’的设置,而由‘旗主’主持该省教务)

左冷禅为‘五岳剑派’之‘盟主’,身份相当于春秋时期的‘霸主’。而他试图‘并派’,那就已经不以称‘霸’为满足了,他要‘王’。欲将他国(先是四岳,然后其它)郡县之。别的帮派的头子们即使仅仅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也会极力阻挠之,所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是也。

所以,《笑傲江湖》决不可以有具体的历史年代。假如金庸把历史背景设定在万历十五年,那么,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当时朱明皇朝的帝王将相以及种种大事件,相形之下,《笑傲》描写的‘江湖’故事,不过是几帮江湖草莽,婢学夫人耍出的小把戏,有如“潢池嬉小盗”。

《笑傲江湖》故事,不是小玩耍、小把戏。

《笑傲江湖》,是真正的“宏大叙事”。

2008年愚人节

补记:

最新修订版(花城版)的《笑傲江湖·后记》,将原来的“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一语做了改动,说是:“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团体之中”。

从‘任何团体’四字,不难看出:在作者的创作意念中,《笑傲江湖》的故事,不是仅仅发生在“江湖”。

鄙人今日才读到这新《记》,对照《格局》旧文,自觉先前所猜,大致不差。蛮欣慰。

2009、4、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