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庆回家说说西部农村 -- shiningworm

共:💬283 🌺375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30年代的四川大饥荒 也是死人无数

我外婆说她那会儿都逃到四川贵州交界的地方(大概是现在赤水附近, 有个亲戚在那里), 那边军阀少些, 而且山上总还能摘点蘑菇下来, 这样才活下来的.

曾经看到一段文字描述当时惨状

  1936年至1937年四川大灾中饿死的人数,没有精确统计数字。但从下面零星资料中不难想象:

  国民政府参政员黄炎培先生来川视察灾情,路过简阳县,惊讶之余说:“简阳为行‘新生活’的地方,街间倒毙之饥民,至于无人收尸!”

  1936年4月23日重庆《新蜀报》上《宣汉通讯》说:“本县饿殍遍野;据前20日中统计,每场饥饿死者,日在10人以上,近复渐次增加,每场日达20人左右。”同日《绥定通讯》上说:“现在万源人口骤减三分之一……万源城中,亦仅稀稀千余人而已。如旅行长途,整日难见炊烟,沿途倒毙饥民几无地无之。”该报5月2日《南江通讯》中还说:“总计城乡饿死者,每日达千余人……2月1日迄今(按指5月2日通讯时),该县饿死的饥民不下8万余人。”

  川北旺苍县是重灾区。黄洋乡当年160户587人,就饿死71人,占总人数的14.83%。据旺苍《百丈乡志》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农历丙子,大旱。田地龟裂,沟渠干涸,河水断流……所种玉米,远望一片枯黄,可点火烧。秋禾无收,百姓无存粮,处于绝境。百丈境内,日死数十人,甚有全家饿死者。溪边、道旁、桥下,举目可见饿殍死尸,盛传人相食……”

  大量饥民涌向市镇乞食,饿死街头巷尾。请看旺苍县一个场镇上的饥民的悲惨情景:72岁老人谌洪发回忆,丙子(1936年)年有天在王子珍锅厂外,他亲眼看到饿死48人。饥民饥不择食,当时本街熊大湖运回两缸烧酒,缸底破裂酒流满地。有人大吼一声:“酒倒地了啊!”栖息王家锅厂的饥民蜂拥而来,趴在地上连泥带酒喝得一干二净,身体稍好点酒醒后,慢慢又回到锅厂的空屋子里。气息奄奄的饥民喝酒后,醉死在地,横顺的摆了一坪。有位吃斋念佛的杨素客不忍心,从三街化了些钱,雇人把死尸抬到灵溪寺万人坑中。饥民成群上街乞食,饥饿难忍,见食物就抢。凡是卖熟食的,手里拿根棒防抢。有的饥民抢食物挨打,也有好心人抢了就算施舍了。

  西河乡灯塔村张克政说,丙子年3月他走到文昌宫,看到庙里饿死的有10多个人,还有饥民在烤死人肉吃,有人把庙里的死人用绳子向外拖。河边石灰窑周围也死了一些人,沙包上已埋了20多个。

  木门镇下街棕匠石显其说,二、三月间,上街要饭吃的饥民多得很,在文昌宫、关帝庙三个会馆里,每天饿死十多人。

  石懋修回忆,饿死在大路旁的饥民也到处可见。这年三月初,父亲和他去赶后坝场,20多华里的大路上,来往看到的死人有12个。我们去的时候,看到路上偏偏倒倒的饥民还在走,转来时有的饥民已倒在地上了。那些尸体的大腿、臀部上被割得血淋淋的。还在路上走的饥民,衣服褴褛、骨瘦如柴,脸带黑浸色。两颧骨高耸,两眼深凹,两颊皮肉下垂,看一眼令人胆战心惊……(以上见石懋修回忆文章,载《四川文史资料集粹》第6卷)

  1937年四川仍为大灾。1937年3月号《北碚月刊》载文:“懋功月来饿死的人,已有数百;合川每日饥毙者,全城达15人以上。”3月10 日《新蜀报》报道:“武胜县每日饥毙人数,在400人以上。”4月14日天津《大公报》社评写道:“成渝公路两旁,为四川最富厚之区域,本年2月份统计,沿线饥饿倒毙之不幸同胞达3000余人;3月份之中,单成都至内江段五百里沿线,饿殍遗骸亦在300具以上。”《申报》载:“仁寿县各地有全家饿死者,南江第二区两月内即饿死二千余人。”

  4月重庆《涪陵通讯》上记载一条全家饿死的悲惨消息:“本县鹤游坪王家沟居民谭九风,原有田十余亩,自耕自作。连年天灾颗粒无收,生活绝源。草根树皮,亦早经取尽。有三女二子,皆幼稚无知,先于正月将长、次两女饿死,二月初旬又将幼子饿死,夫妇五旬有奇,饥寒交迫,动举维艰,抱头痛哭,甚为惨凄。竟悬梁自缢而亡!”就这样,好端端的一家死绝了。

以上文字出自炎黄春秋2001年第六期<饿到人吃人--1936年的四川特大饥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