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改开30年来的外交政策及其未来转向 -- 铸剑

共:💬451 🌺6056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出口导向比进口替代的依附性更小,自主性更强

我从来不反对出口导向,我反对的是依附型的经济。不论是出口导向还是进口替代。

在这里讨论依附经济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楼主的“依附”概念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他所指的是过剩方对短缺方的一种“依附”---说实话,对他所引用的那个理论我并不赞同

还是说回到我们常用的依附的概念的理解,中国的出口确实对海外市场产生了依赖,但这样的依赖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所导致的在内需难以一下子激发出来的不得不有的依赖,产能过剩是依赖的直接原因,而出口导向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最有效手段

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直接大量的关闭大量的出口企业,让那些企业里的工人大量的失业,这可以解决对外国市场的依赖性问题,但是这样做值得吗?

第二个选择是我们继续坚持出口导向,同时在企业大量出口的同时不断的扩大国民收入,增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等等扩大内需,将海外市场突然关闭的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显然我们应该要做的是第二个选择

也就是说比起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更严重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以及与此相关的企业生存工人就业问题,所以对海外市场有依赖就让它有依赖吧,反正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国企业对外出口还能够参与到国际大分工的过程中

进口替代意味着国民的有效需求大量的被外资企业所占用,留给内资的有效需求要更少很多,考虑到外资企业优先考虑到母国利益,因此中国的税收将大量的减少,中国的失业率将大大的增加(因为总需求降低了,总供给必然要降低,必然要降低的是就业率,国家财政收入等等)

垄断扶持等方法正是近年反思否定的结果,且仍被主流经济学家时时刻刻地所否定。(请回想对央企的诟病与攻击)

这正是主流经济学家的荒谬所在,没有垄断,哪里来的技术?

现在随便投资一条集成电路还是液晶面板还是其他的高科技领域的生产线,需要多少钱?随便建一个高科技的实验室要多少钱?

需要很多钱

也就是说高科技是有资金门槛的,高科技即技术密集型往往同时意味着资金密集型,主流经济学家们对所谓的垄断的攻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对国家的产业技术进步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因为如果中国企业不扩大自己的规模(即走向垄断),一个个小企业必然被对方的大集团通过规模优势迅速压垮,导致中国在该领域不仅不能够有民族的创新,还会被迅速消灭

所以不管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等都是依靠对垄断集团(财团)来进行技术创新的,美国的高科技创新还多来自于五角大楼的技术开发合同(五角大楼为了保证美军战斗力,出钱让企业进行新技术研发,这样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能力,也提高了美军战斗力),这些技术开发合同大量的流入到垄断企业中去,日本韩国的技术发展也是这样,本来,美国人想彻底的压制日本,所以美军登陆日本以后,立马宣布几个日本垄断集团违法,但是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美军丢弃众多重装备仓皇南逃的时候,美国人发现日本工业基地的重要性,减小了对日本的经济压制,同时也就减小了对日本垄断财团的压制,日本垄断财团迅速恢复,此后日本经济也就迅速恢复

韩国的李承晚政府下台以后,朴正熙总统吸取了日本经验,通过政府对垄断财阀的集中扶持---先把财阀给扶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然后依靠这些财阀来带动中小企业--这样的战略也相当的成功

垄断财团是什么,是一个整合在一起的经济兵团,我们要的是一个经济兵团,还是一个个分散互斗的游击队?

显然我们更需要大财团、大兵团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中一部分人(诸如张维迎们)是拿了外国好处费来鼓吹反垄断的,一部分是被忽悠的

允许外资进入,采用三来一补等低级模式。

糊口之策,未尝不可。然而劳动力从此失去尊严,而不是从此更有尊严。

劳动力从此依附资本。

三来一补主要指的是利用海外市场,赚取加工利润,这样的方式中国得到的利润不多,但是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次优选择

三来一补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就是解放了中国农村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得中国农村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了在外面打工的饭碗,而不是大家都拥挤在那块狭小的地皮上找饭吃

在改革以前,中国的劳动力剩余问题实际上是非常的严重,不说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过剩(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在田间地头劳作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还有大量的城市青年的劳动力的过剩,政府当时采取的是让城市青年上乡下乡的方式让农村来提供城市青年的饭碗,但是这实际上更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过剩,造成农村人均收入的低下

改革以后,私人经济的搞活,个体户等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三来一补的对外贸易,都使得剩余劳动力有了更多的去处,中国长期的隐性失业问题得到了相当多的缓解

当然三来一补只是次优选择,因为中国的制造企业没有掌握海外销售渠道,没有掌握自己的品牌

作为销售渠道的掌握,中国需要学习的就是三井那样的大财团,三井财团为日本企业的海外开拓---掌握日本企业的海外渠道做了大量的努力,避免了日本企业像中国沿海的大量的小型工厂那样沦为海外零售商的低级打工者

作为品牌精英,中国现在的沿海加工基地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问题在于一个老毛病,集成度太低---或者说垄断度太低,每一个小企业都想有自己的品牌,每一个小企业都自己来打广告,结果每一家企业的广告费都不够,都无法营造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品牌经营---即广告营销是要很多钱的,要赞助很多入门费高昂的国际赛事,需要出场费不菲的国际巨星做代言人---沿海那么多的企业各自为战,各自搞自己的小品牌,搞不出国际大品牌是理所当然的---不能走向品牌精英,因为产业集成度或者垄断度太低,这一点需要得到纠正

也就是说中国需要的是在三来一补的基础上继续进步---加大对海外营销渠道的掌控,加大品牌经营力度,而不是取消原有的三来一补模式,汪洋的什么换鸟政策是极端错误的

随着外资不断的进入,量变到质变,开始出售国有资产,以期这些企业在国外优质资源接手介入后,脱胎换骨,在国际市场上奋勇“开拓”。结果基本上竹篮打水。汽车产业可为代表。

企业发展技术进步从此依附国外垄断资本

你这里说的这一部分指的就是进口替代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中国现在的模式还没有定型,既有出口导向又有进口替代

实际上这样的进口替代导致的民族产业沦陷,更鲜明的体现于拉美经济中,拉美因此在短暂的繁荣以后,迅速陷入了长期的债务危机和长期萧条当中

本来即使是实行进口替代,一般国家都是对外资有一定的歧视的,所以WTO特别的要求对外资必须有国民待遇,但是现实中中国的政策是外资超国民待遇,这样造成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切割更加的严重

总结:中国现在的经济模式同时包含着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

作为出口导向的那部分,中国需要加强产业整合,加大产业集中度(垄断度)的方式增大出口企业的对外竞争力,实行品牌经营,拓展海外渠道

对于进口替代的部分,中国人需要改变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的政策,对与外资在本地市场上进行竞争的企业有必要采取国际惯例(即加大政府采购,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的直接的资金援助等方式)来帮助内资企业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不能把国家产业升级寄托在外资企业身上

国家应该鼓励企业间并购、企业间交叉持股等方式形成稳固的企业联盟--企业研发联盟增强企业的研发实力,打造国家级的高技术企业兵团

采取这些举措以后,中国经济才更能够实现产业升级,占领产业技术制高点而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