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教一个问题 -- 油炸辣椒

共:💬5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谢谢
家园 也不全是

外汇储备这件事儿不能说得太细。因为说得太细的话俺的水平就暴露了,所以俺跟大多数人一样喜欢云山雾罩式的指点江山。张维迎教授就吃过亏,有次不小心说得太细,建议“把外汇储备分给老百姓”,被大大嘲笑了一番。

货币发行有几个渠道。对于“正常”国家来说,也就是有比较负责的财政制度的发达国家来说,货币发行的主渠道是:

1. 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2. 发行央行票据

还有一个很小的渠道是:

3. 发行本币买入外币,也就是增加外汇储备。

但是现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怪物国家,也就是天朝,发行货币的主渠道稀里糊涂地变成了用本币买入外币。

那么是不是用本币买入外币就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呢?不一定。看上面三个渠道就可以知道,如果减少渠道1和渠道2的货币发行量来对冲渠道3的增加,那么理论上是可以在增加外汇储备的同时不引发通胀的。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一个经济体到底需要多少货币呢?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不过经济体越大需要的货币越多这个道理基本上没有人有异议。

天朝的外储在增加,同时天朝的经济总量也在增加,那么相应需要的货币投放量也必须增加。货币投放量用什么渠道来增加呢?我觉得用外储增加的方式投放有它的巨大好处,或者曾经有过巨大的好处。

天朝的经济总量增加,那么需要增加多少货币呢?没人知道,因为人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非常肤浅,根本没有一个可靠的模型来计算。更何况天朝连一个可靠的统计系统都没有。每年央行需要投放多少货币呢?一笔糊涂账。天朝这种外储驱动的“被动式”货币投放有它内在的坚实逻辑--------至少货币投放与外贸出口这种真实的经济活动紧密相关,而这种相关的关系无论多不靠谱,也比经济学家的“模型”更靠谱。

天朝的外储自2000年来快速增长,其间出现了若干次通缩的危险。说明外储增加与通胀并不是(或者并不总是)正相关的关系。

现在的货币发行和通胀理论都是糊涂账,再出10个炸药奖都不一定能闹清楚。比如“神一样”的格林斯潘,当年牛得不行不行,似乎世界经济的繁荣全靠他老人家执掌的货币政策。结果潮水退去后,发现上一轮景气靠的是大大透支未来的次贷,跟他老人家没啥关系。即使有的话他老人家起的也是坏作用。

当一个企业拿100美元回来,从银行换出683元人民币,这600多元钱可并不是仅仅放在企业的银行帐上,它们马上会变成工资,设备,厂房,物资。然后工资又变成房子、车子等等。所以月色掌门说得很对,2万亿中间很多已经变成了厂房、道路,2万亿化成水了怕什么?厂房道路也能化成水不成?

但是2万亿对应的人民币到底多少变成了厂房道路多少变成了推动通胀的热钱呢?这又是一笔大糊涂账。

人类进入建立在非金属货币本位制基础上的经济活动的时间才几十年,用美元这种fiat的货币作为硬通货,大家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都在稀里糊涂地过日子,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