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整理】天下无谍 1.0版,欢迎补充,指正。 -- 黄河故人

共:💬211 🌺25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大汗,时间弄错了,不好意思。

下面的记述应该是可信的:

1930年10月,周恩来和潘汉年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进入中央苏区。离沪前,周恩来想到,必须为潘汉年单线联系的特别党员杨度物色一个既可靠又能与之适当相处的联系人。研究结果,决定让夏衍来接替潘汉年。

  杨度是早期留日的青年学者,曾以他的才华和学识受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黄兴的赏识。但他后来仍坚持君主立宪,主张中国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曾是当年劝袁世觊复辟登基的“六君子”之首,当过袁的秘书长。从20年代开始,他逐步看清自己走错了路,后来靠拢进步人士,并且为共产党做了不少有益的事。

  1929年,经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杨度成为一名秘密共产党员。当时,他表面上是杜月笙的清客,住在杜的一幢别墅里,实际上这幢房子成了地下党的一个活动点。虽然从前夏衍也曾进入这幢房子,却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杨度;杨度也不知道他就是影剧界有名的“黄子布”和‘‘蔡叔声”(夏衍当时的笔名)。自从接受任务,夏衍与杨度很快就熟悉了。杨度很尊敬这个刚满30岁的年轻人,向他坦白的解剖了自己:他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消除前嫌,很想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要求公开参加革命斗争。

  “端先兄,请你务必转告翔宇兄(周恩来的别名),让我到前方去,我不要优待,只求做点实际工作!”

  夏衍理解杨度的心情,更领会中央的意图,婉转地劝告说:“皙子(杨度别字)先生,你的情况和一般党员不同,以您和各方面的关系及社会上的影响,您留在这里为党工作,对革命更有利。”

  “可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居然还住在杜月笙的家里作寓公,党内同志和民众将怎样看我?时代在前进,人也要变,我希望人们忘掉我过去的那段经历。可是……”杨度真有点委屈。

  “正因为您过去在北洋时代有那段经历,所以杜月笙对您敬如上宾。您就可以在他们圈子里了解到一般党员无法了解的东西。起到一般党员起不到的作用!”

  “这是您的高见?”杨度有所触动地问。

  “据我所知,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期望您的。”夏衍认真地答道。

  “哦……!”杨度眼睛一亮,微笑着不再争论了,“如果是翔宇兄的意思,我自然服从。”

  此后:杨度遵从党的安排,始终以他的特别身份,为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直到逝世。

  建国以后,夏衍一直关心着杨度的家属,为杨度的女儿杨云慧安排了适当工作。周恩来对夏衍说:“当年党在艰难中接纳了这样一位正直的老人为党员,也算是患难之交,你代我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他们有困难,也可以随时找我。”

  “好的。不过……总理,杨度最后成为一个革命者的事实。应该适当在报纸上介绍一下;下一代人。都不知道了。”夏衍说。

  周恩来点点头:“对,这件事一定要做好。”可是不久“左”的思潮又盛行,尤其“文革”前后的十余年,文化统战工作完全被破坏,此事更没有机会再提。直到1975年初冬,周总理的癌症已经扩散,他知道自己即将不起,仔细回想有些事必须在生前交代和安排好,其中之一便是杨度问题。当时夏衍刚从秦城监狱里放出来,行动还受监视。总理不想给他添麻烦,就让秘书告知主管文物工作的王冶秋,让他记录在案。直到江青一伙垮台,夏衍获得自由,才继王冶秋之后,在《人民日报》上写了“关于杨度二三事”一文,把这段历史公诸于世。之后,夏衍又出面向有关方面建议,将杨度遗骸重新安葬在上海革命公墓。

关键词(Tags): #谍海拾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