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话中药发展史(1)——起源 -- 花大熊

共:💬453 🌺191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顺便与兄简要谈论一下医与药的关系。

中医的理论很独特,独特在很原始,很自然,很不像医学理论。

中医的理论以现存《素问》,《伤寒论》文字最早,最完善些。但是,也丢失,被时代淹没很多(大多数文字丢失了),现代人读到的只能是片断。

依我所知觉,《素问》文字十余万字,《伤寒论》文字6,7万字。被现代人们读懂一半不到。也因此,常有可贵的新思考被提出,被验证。而理论与实践是连贯的,理论催生新知新实践。此经典的价值与真相之一。

任何理论都是不完备的,因为理论或定义定理公式定律是人总结的,再描述验证之,却并非宇宙的全部真相,因此,总是不完美的。

中医的理论也有粗糙或不精确之处,更有模糊不确定之处,也有错误之处。

但总体上,为观察生命现象,认知人与自然,应用自然草本,木本生药提供了一套理论。

理论,再完美,充其量,对于人类知解宇宙真相,只是个器。

器,也就是工具。

工具最终还要诉诸于实用。

中医的医理,也是个工具,长的就那样,但是它可以用来专门度量病象,主导对草本,木本等自然生药的使用,并显示出某种不可思议的真切与灵敏。可谓专器专用。好比,度量珠峰要用米尺,度量分子就要用纳米尺。当然,用纳米尺度量月地,日地之距也有可能更精确些。

比如,人们常常思考,讨论何为药物?药物与食物有何不同?

已知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将药物与食物同管,这也表明了药物定义的某种不确定性。

于西药,或所谓处方药而言,都要经过现代法定程序,被实验验证,于是,被认定是药物。西方国家因为不懂中医中药,因此,至今不以中草药当药,或只拿其中某种特定成分当药。

中国人却以很多自然草本,木本,食物等当药物。

但是,只要被中医师认为是药物,被使用,就要诉诸于中医医理,否则,就不是药物,就只是食物或物。这是医理与药物关系的本质,是医理与药物密不可分的真相。因此,医与药不可分,废医存药之说,就是废中医之理,也废中草药之药性。如此,中草药物的专业意义,或终极的医用,医学价值也就尽失了。而中草药的医用药用价值是附着在医理上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比如,水是最为寻常的自然药物。水的医用,药用价值,中西医都不否定。而适当地给病人饮水,也是中西医最常见的普通的,重要的医术。现代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每天都大量地经静脉被注入病人体内,也是西医处方药物。当然,水直接被输入静脉与经口进消化道,其医理有不同,但是,饮水也有特别的医用价值。当然,病人口渴必要欲饮水。口渴就是病象,认知此种病象,以水治之,水就是药物。而中医医理却视水为最要紧的药物,也因此,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分16部,水部居首,记载几十种水。

病人自找水喝,水也许就不是药,就是水。

而中医师要以水入药医病,就要辨证,就要认定如何用水,就要知道水的药性,就要知解水的寒热温凉平,酸苦甘辛咸(四气五味),就要知解病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甚至要据不同的病情掌控用温水,凉水,冰水,沸水,或泉水,雨水,雪水,湖水,海水,江河水。。。还需掌握用水的时间与分量,这都已经接近所谓的量化与质的分析了。虽然,也就水而已。

但是,水是药物,并不简单,使用此药,如果诉诸于医理,极其专业与复杂,也因此,水,可以在医师手中创造出可贵的临床药效,甚至救命,甚至可解决很棘手的临床难解之题。这在《伤寒论》中被集中体现,容当另述。

水之药用,尚且如此,绿豆之类入药则更为复杂些。同理,要合理有用地使用绿豆也要诉诸于医理。因为,绿豆的药用功能与水不同,性味均较水为厚重,药效应更强烈。阴阳属性更难把握。

当然,病人自己喝绿豆汤,绿豆就不是药。五本先生们用绿豆,也不是药。但是,不是专业医师使用绿豆,可以当成一道高汤,鼓吹其色香味,鼓吹其营养价值,却不可假医师专业身份解答绿豆的药物特性,更不可言说自己在用绿豆汤治病。因为,绿豆是一味重要的药物,必诉诸于专业使用,才具有药用医用意义,而必须诉诸于医理,才能最终赋予自然草本,木本,某些自然之物,食物具有药用价值。才最终使自然之物,被合理有效地医用。

医理与药物是一体,是阴阳。

关于阴阳,也是另一主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