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分析战例,卡莱偏师是西方战史中唯一用蒙古式射法的

林夕sx兄所说的

除了威尔士长弓,欧洲的弓箭射程最多80米左右,冲锋下肯定够了

是整个西方,中东古代战役的实际。弓箭手很难在战役中起决定性作用。地中海式射法决定了人的手指是承受不了高拉力的细细弓弦的(150斤以上拉力),更别说发射30次。

欧洲人和中东人,是到了蒙古时代,才终于知道为什么亚洲的骑射手能射那么远。就是一个小小的扳指。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扳指 (做工好精细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名称: 玉韘

制造年代: 商

材料: 青绿色玉,有褐斑

规格: 高2.7~3.8厘米,径2.4厘米,厚0.4厘米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韘至迟在商代已开始出现。此器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一件出土玉韘。

此器体作圆筒形,下端齐平,上端斜口,可套入成人拇指。正面以双钩阴线结合减地浮雕,饰兽纹。兽鼻两侧各有一圆孔。背面刻一凹槽。经试验,弓弦恰可纳入背面凹槽,两个圆穿可系绳缚于手腕。

从此器可以看到韘形佩的原初形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中国历史上,用扳指的射法叫做汉式射法,不用扳指,叫胡式射法。

此法勾弦放箭称为,蒙古式拉弦法(Mongolian release)(也叫汉法、中国式拉弓法),主要流行于普遍使用复合弓的东方世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只可惜我们现在所有的影视剧,拍摄的中国古代战争都是使用的地中海式方式(Mediterranean release)。使用地中海式射法,不用扳指,弓弦拉力只能到40或者50斤,弓弦行程小于50厘米。再大的拉力,人的手指头承受不住,加大行程,弓弦会成锐角挤压手指。所以西方和中东的弓箭有效射程一直超不过100米,更别提穿甲了。

而在东方,从妇好就开始需要扳指来缓解弓弦的巨大压力,这样远距离穿甲箭才可能出现。

曾候乙墓出土的多种箭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国箭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些形态各异的箭头面前,只穿皮甲和低质量铁甲的所谓重步兵,面对使用扳指开弓的复合弓射来的长箭,也只是当刺猬的命。蒙古西征,就证明了这点。

“三石廿九斤射百八十步辟木郭”(97.25公斤在249.5米外穿透了木围墙),这样的远程打击能力,只在卡莱的那几千苏莱娜骑兵身上出现过。

在卡莱,苏莱娜的几千骑兵第一个照面就用箭雨把至少7个罗马军团射的损失惨重,压缩并不能移动。这种远程打击的力度和远程穿甲的能力,用地中海式射法是射不出来的。那所谓苏莱娜的几千私兵,使用的射箭方式肯定是汉式射法,也就是后来成为欧洲梦魇的蒙古式射法。

萨珊波斯四百年和其前身帕蒂亚(安息),在和罗马的几百年作战中,只有前53年那一次,突然掌握了汉式射法,弓箭唱了次主角,又再也不会了。萨珊波斯几百年的战争功绩,都跟弓箭没多大关系。

外链出处

 战国时代,苏秦向韩王夸赞韩国强大,说“天下之良弓劲弩皆自韩出,射六百步之外”。战国时北方以23.1厘米为一尺,6.4尺为一步,合 147.8厘米。600步为最大射程,合887米,应该是很强的单兵弩了。中原魏国最为精锐的部队魏武卒“操十二石之弩”,换算后是360公斤力,如果数据无误,那就很可能是腰张弩。

  汉代边防军对弓弩的记载非常详细,弓力检查细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资料。汉代军队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是六石蹶张弩,汉代一斤为250克,一尺为 23.1厘米,六石合180公斤,有效射程200步,合277.2米。还有“三石廿九斤射百八十步辟木郭”的记录,翻译成今天的意思就是:(弩力)97.25公斤在249.5米外穿透了木围墙(应为木板)。

通宝推:迷途笨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