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嫁给太监续集 [全文完] -- 萨苏

共:💬307 🌺3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十二

各个顾绣行大都有宫女出身的师傅掌家,但注意到手对绣品质量的影响,大概元隆顾绣是唯一的一家,据夏大伯后来说,他能从此处独辟蹊径,一举奠定元隆的霸主地位,盖因为清宫中对于刺绣的宫女,也有大致相同的规矩,来保护她们手指的柔嫩,那么,为什么臧四娘这样绣花的宫女没有注意到此事,反而被夏一跳先想到了呢?

看过《笑傲江湖》的朋友可能对恒山派剑阵有一点印象,“恒山派女弟子同时出手。七人一队。。。每柄长剑剑尖指住对方一处要害,头、喉、胸、腹、腰、背、胁,每人身上七处要害,均被一柄长剑指住。阵法既成,七名女弟子便不再动。。。。。。每人全神贯注,双目盯住敌人,绝不斜视,目中所见,只是他身上一处要害,视头则只见其头,视胸则只见其胸,连敌人别处肢体都无法瞧见,自然更加无法见到旁人。。。”

臧四娘等想不到这一点,盖因为清宫中有个陋习是各司其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如御厨,烧火的绝对不管择菜,择菜的绝对不管炒菜,炖鸭子的绝不管糖醋鱼。。。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院子里忙的忙死,闲的闲死这种怪事。可是,你要去帮忙还不行,轻则责你擅离职守,重则纠你朋党市恩,那可就不是小的罪过了。所以,清宫从来不搞学雷锋运动,宫廷人浮于事,未必和这个规矩无关。不让绣花的宫女干粗活,两手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是伺候宫女的太监们的职责,宫女们自己反而觉得该当如此而不知其所以然,大多认为是“主子的恩典”。不干刺绣以外的活,象征着自己的特权和地位,钻研绣活,才是她们专心的地方。而太监们虽然明白规矩,却不作绣活,也不会去想设立这些规矩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那天夏太监送了皮袍,从王府出来,就是奔了当时伺候臧四娘的太监朋友那儿,一方面弄清楚臧四娘出宫的前后,一方面了解了一些伺候这些绣花宫女的规矩 ?C 夏一跳自己是专门伺候瑾妃的,对绣房这些规矩还真是不明白。

夏一跳想开办元隆顾绣,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出宫以后见过不少绣品,但质量总不如宫廷的好,刺绣行的人理解是宫廷中材料好,工艺好,自己不敢比,但夏一跳又深琢磨了一步,他觉得这伺候绣房宫女的规矩,好像特别的严格,莫非这里头有什么特殊的道道?想了一晚上,终于被他琢磨了出来,这就是那天早上他说“关键的一个坎让我想明白了”。

夏大娘觉得很有趣,又觉得有点儿迷惑,说你生意上的事儿怎么都跟我说了呢?这么放心我?夏大伯说放心是放心,还有就是也不用保密很久了,过一两个月元隆顾绣的第一批绣品就该卖出去了,以后,也得让人家女孩子回家不是?那就得把这个窍门和她们说明白,让她们知道手就是她们的命。那时候,元隆这手绝活也就不算什么了。

夏大娘说那不就糟糕了?人家都学,你还怎么赚钱呢?

夏大伯说这你就不明白了?你说我们能开元隆顾绣,靠的是什么?

夏大娘说那靠的是你这个诀窍呗。

夏大伯说不对,光有这个诀窍不成,还要有四姐尽心尽力的教,还有一条,就是仲恺公敢拿出一年来,投这么多钱让我做。等我们牌子打出去了,别人就算明白我的诀窍,想把自己的绣工的手养成元隆这个样儿,他也得一年的功夫,且不说这一年我们在这一行名声就创下了,有了根基,单说有几个老板能有孙四爷的魄力,敢拍板花一年的功夫光赔钱养人呢?我这是心里高兴,不找个人说说,难受啊。

果不出夏一跳所料,这一年里,元隆顾绣就算是打响了牌子,垄断了四九城这个利润极高的行业。瑞义成的赵老板后来总算弄明白了元隆的招数,但是他可舍不得花一年工夫象元隆似的养一批绣工出来 ?C 赵老板改行贩法国呢绒了。

这里边和夏一跳搭档的大公子也是尽展才华,此人头脑聪颖,善于经营,在他的筹划下当时前门楼子两侧都是元隆的大广告,还让元隆顾绣免费给各大戏院绣带“元隆”字样的茶围,那一年钱赚得不少,北京分号人人喜气洋洋。

大公子经营上颇有手段,仲恺公也颇为倚重,不自觉的露出些少年得志的架子来,经常把店里的事情往夏一跳头上一推,借口应酬就带了清吟小班的烟花姐儿听戏去了,后来闹得不象话,竟有和某议员争风吃醋的事情。

大公子带头,店里的风气也就不好纠正,前面说过伙计们半夜跳墙去八大胡同,成了夏一跳的心事。他这才找杨梆子帮忙。

杨梆子说这件事情你首先得把大公子扳过来,夏大伯说对,不过我和他是很好的朋友,劝他不停,我不能背后说他坏话,你和仲恺公关系不一般,你说说,四爷能听。杨梆子说不行,你找仲恺公是没用的,因为仲恺公也是个风流成性的,他不会正经管束大公子的,你听我的,咱们阿,以毒攻毒。。。

杨梆子只是指个道,具体怎么干,就是夏一跳自己琢磨的了。

这以后,夏大伯不劝大公子了,有一次仲恺公来京,正好大公子出去打茶围,夏大伯还替他掩饰,说他是去某府收账了。这样,大公子对夏一跳十分信任,做事就更加肆无忌惮一些。

这一年大公子的大太太过生日,大太太的爸爸是北京警界的高官,大公子不敢怠慢,给叫了堂会,三个姨太太都来助兴,唱戏到夜半才散。

大家散了以后,大太太在客厅的桌上,看见丢着个宝蓝色绣花锦袋,香气芙郁,看样子是哪位姨太太把随身的小包丢在这儿了,便打开来,意思是看看谁丢的,好让管家送去。

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夹象牙书签的缎子面小本子,样子很漂亮。

大太太打开一看,眉毛就立起来了。。。

[待续]

元宝推荐:雪个,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