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谈】关于民粹的闲话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8 🌺7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闲谈】关于民粹的闲话

应该这么说,用精英和民粹这组观念来描述社会,本身是件不那么严肃的事。但这样的二分模型有好处,就是便于理解。毕竟论坛上的闲聊,用不着这么严谨。

民粹是什么?在习惯的翻译中,常在这个词后边加一个主义,这样一来,民粹主义这个词就带有一种迷惑性,放佛它和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一样,是一种有着相对稳定体系的理论架构。但当你去寻找“何为民粹主义?”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常如堕五里云雾中。

事实上,与其把民粹主义理解为某种理论,不如把它理解为某种社会运动,或者说是一种思潮,而很多时候它实际是某种政治策略,比如说阿根廷的庇隆主义,台湾的民进党,还有最近美国的茶党。

在保罗·塔格特的《民粹主义》一书中,提出探讨民粹主义的6个核心主题。

1、民粹主义者敌视代议制政治。

2、民粹主义者把他们所偏爱的群体做为理想化的中心地区,并以此做为辨析自身的依据。

3、民粹主义做为思想意识缺少核心价值。

4、民粹主义是对严重危机的强烈反应。

5、民粹主义因为自身的矛盾性而具有自我局限性

6、民粹主义做为变色龙一样的东西,能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里从第4点聊起,就是说民粹主义或者说思潮,不是历史中的常态。在以赛亚·伯林的民粹主义研究中,他把民粹思潮和现代化进程或者说是社会转型联系在一起。就是说民粹主义思潮总是发生在社会转型或是社会比较动荡的时期,动荡得比较小,思潮就比较小;动荡得比较大,思潮就比较大。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民粹主义思潮的规模也可以间接反映社会处于何种时期。这也很好理解,社会转型或者说社会动荡时期,总会让人对所谓精英统治产生质疑。这里有个虽然简单但是很有力量的逻辑:精英不行,就换人民来当家吧。

一般来说,民粹主义者常引用一个词,就是人民(当然,这个词也存在变种)。而人民这个概念在理论的表述中常作为一个整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其内涵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而从价值论的角度,“人民”在这里被赋予某种绝对化的“善”的内涵,以作为评判对错的标准。这里是马克思主义和民粹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分野。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表述中,人民不存在某种统一性的概念,在对人民的分析中,必须引入阶级分析,而人民内涵也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变迁,历史的进程是由阶级之间斗争推动的。

民粹主义者以民众为本位,把民众当成真理的支柱,但是什么人能算是民众呢?俄罗斯的民粹主义者把农民当成人民的中心,而拉丁美洲的民粹主义则变成了城市工人运动。而当代欧洲的新民粹主义则表现为排外,台湾的民粹就在外省和本土之间播弄是非。而美国的民粹主义在学者的笔下常被描写为一种典范式的民粹运动。

这里所谓典范的民粹运动,指的是美国的民粹运动常发生在体制内。虽然表现出对代议制民主的敌意,但它并不试图挑战和否定现存制度,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代议制民主的补充。成为代议制民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在有种提法叫“参与式民主”,指的就是在代议制民主中更多的引入直接民主的成分。中国这个提法现在也有,就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参与式民主。不过,中国的事情嘛总是很复杂,理论和实践都很复杂,这个闲谈的话就不大好谈了。

就民粹主义或者思潮本身来说,由于本身缺少核心价值,只能表现为某种依附性,这里必然产生某种悖论,就是说民粹主义的提出或许是反对精英,但是最终它仍然要依附另一种精英。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民粹主义,可以是右翼的,也可以是左翼的,可以是包容的,也可以是排外的,可以是民主的,也可以是独裁的,甚至可以是君主制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文章开头所说的,用精英和民粹来分析社会,总归是件不那么严肃的事。

通宝推:铸剑,Alarm,大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