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菜鸟对安大『卢瑟经济学』里价值理论有疑惑,请安大帮忙解惑 -- 天空的空

共:💬21 🌺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菜鸟对安大『卢瑟经济学』里价值理论有疑惑,请安大帮忙解惑

安大,看了你不少的帖子和博文,知道你的观点基本上是坐在卢瑟这边的板凳上提出的,佩服你的学识和洞察力。在经济学方面我是个菜鸟,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从你的文章中,我感觉你是偏向于认同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不知道我这种判断是否正确),对于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我有些疑惑的地方。想跟你请教。

我看过王福重的『人人都爱经济学』上关于价值论的几段描述。很明显,王福重本人是赞同边际效用价值说的。他在此书中论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不合理性,其中他举出两个例子,

1. 他认为如果说劳动创造价值的话,那么农民在土地上耕种作物,如果没有土地的话,农民再怎么劳动也不可能创造出所谓的价值;

2. 有两瓶葡萄酒,一瓶生产出来后,马上拿到市场上出售,可以卖一个价钱,比如10英镑;另一瓶呢,没有马上出售,而是窖藏起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再去卖,卖价是100英镑。这多出来的90英镑,是谁创造的呢,是劳动吗?

这个问题,当时连李嘉图都没能够正面给予回答。

关于到底是什么创造价值和决定价值,是不是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就像你经常说的,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价值理论和经济理论,每个阶层的理论都代表着自己阶层的利益,都为自己阶层的利益服务。所以对于价值理论,到最后就根本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

我把此书相关的几段论述拷贝过来大家看看。请安大帮忙分析下王福重的观点和例子,谢谢。

以下内容摘自『人人都爱经济学』第五章:

“最初的探讨是从劳动开始的,劳动决定价值,是经济学的著名论断。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这些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都秉持这种观念。威廉.配第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名言是: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获取食物和衣着就是靠简单的体力劳动,比如捕鱼和狩猎。为了获得食物和衣着,只要劳动就够了,根本不用机器,只需要简单的工具,这些工具,都可以免费获取,比如树枝和石块。

既然为了生产东西,只需要付出劳动,所以,当两种东西互相交换的时候,只要看其中包含的劳动量就可以了。劳动是此时惟一可以通约的东西,劳动含量相同的东西,才能交换成功,比如两条鱼换一头梅花鹿,是因为生产两条鱼和一头梅花鹿所需的劳动一样多。

可是只靠劳动就能生产的时代过去了。为了生产,需要投入多种要素,劳动虽然也必要,有时也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再是惟一的,多数时候还不是主要的要素了。因此,决定价值的,或者交换依据的,不再只是劳动,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被其他理论代替了。

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年他发表了其最有名的作品《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是古典经济学的巅峰之作,李嘉图被称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李嘉图到处宣扬他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有一次,在他演讲时,有个听众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有两瓶葡萄酒,一瓶生产出来后,马上拿到市场上出售,可以卖一个价钱,比如10英镑;另一瓶呢,没有马上出售,而是窖藏起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再去卖,卖价是100英镑。这多出来的90英镑,是谁创造的呢,是劳动吗?李嘉图当时没有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厉害,如果你说这90英镑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就没有道理,因为虽然把酒窖藏起来需要劳动,可是这个劳动是非常少的,跟多出来的价值严重不成比例,起码这90英镑,不能全是劳动创造的。如果你说是劳动创造的,那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就错了。所以,聪明的李嘉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攫住了伟大的李嘉图,他非常苦恼,甚至给人写信,声称自己想彻底放弃劳动价值学说,就在这痛苦中,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嘉图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继续发扬光大乃师的学说,继续演讲。有个叫麦克库罗赫的人,也是非常厉害的经济学家,他在演讲时,又被问到上述问题。他的回答居然是,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价值,仍然是由劳动创造的。这个劳动就是大自然的劳动,照今天的科学术语说,就是酒分子之间的碰撞。

他说,酒被窖藏起来之后,人手虽然不再劳动,但是大自然还在劳动,一切引起人们希望后果的操作,都是劳动,哪怕是畜牲的劳动。这是很可笑的解释,因为劳动只能是人的劳动,哪里有什么大自然的劳动、畜牲的劳动呢。正是这些忠实信徒的胡乱解释,使得李嘉图原本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劳动价值学说解体了。

当时,写了著名的《人口原理》的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不无调侃地说:我早就说过,决定价值的东西,不只是劳动,现在你们也同意了,不过,我给你们说的大自然的劳动取了个新名字,即“资本”,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因为这个时候,资本的获得不再是免费的了,要创造价值,必须有资本的加入。人们对价值的认识深入了一步。

再后来,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提出,应该再加上土地,就是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认识又进了一步。再后来,又有人说,要加上技术和知识。

也就是说,当两个东西交换时,不仅要看商品中包含多少劳动,还要看含有多少其他要素。比如微软操作系统,价格很高,可是劳动的因素却很少,主要是资本,还有知识和技术。

劳动决定价值的观念,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据说,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十个职业,让学生选出最值得尊敬的职业。有意思的是,选农民的最多。学生说,农民的劳动最辛苦,粮食最重要,所以,最值得尊重。其实,最辛苦的工作,不一定最值得尊敬,因为它不见得能开创新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劳动,比如知识分子的劳动,却不一定最辛苦,但是更值得尊重。粮食是重要的,但是人并非只靠粮食生存,水、衣服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粮食。“

“尽管加上了众多因素,比原先单一因素的理论要科学多了,但是这些理论还是存在严重的缺陷。

问题在于,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土地,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是客观的、跟生产有关的要素,也就是供给方面的力量。这些理论,根本没有考虑到需求一方的作用,或者认为需求根本不起作用。

这是很大的缺陷。两个包含同样劳动、资本、土地的商品,价格可能却有天壤之别。比如,当粮食大丰收时,一斤粮食只值1毛钱;可是当发生饥荒时,同样的这一斤粮食可以卖100块钱,甚至更高价格。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所包含的劳动等客观因素是一样的。所以,光凭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等客观要素,还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

包含劳动多的东西,价值不一定大。比如两个渔民,每天下海打鱼。有一天,狂风大作,浊浪滔天。其中一个不敢下海,而另一个却照样出海。下海的这个人风里来浪里去,历尽千辛万苦,捕到了一条鱼。而没有出海的那位很幸运,在海边抓住了一条自己跳上来的鱼。假设这两条鱼一模一样,它们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可以交换到同样的东西,可是显然,蹦上来的这条鱼,几乎没有包含劳动,而辛苦打到的那条,所包含的劳动一定多得多。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劳动创造一切。其实,这更荒谬。山中的走兽,空中的飞禽,水里游弋的鱼儿,是大自然原本就有的,跟劳动无关,没有人的时候就存在了。劳动并不创造一切,劳动只创造很少的一点东西。

所以,马克思曾经说,劳动创造一切的说法,是跌到了资产阶级的泥潭里了。

回过来说,客观的因素决定价值的理论有严重的缺陷,这启发了经济学家从主观因素上寻找价值的源泉。

我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用,这个有用,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主观的,比如粮食能解除饥饿、有用,这是客观上的有用;但是像歌星演唱会,虽然歌星唱歌本身是客观的,它的用处却是精神的、主观的,不同的人喜欢的程度,进而愿意出的钱是不一样的,有人愿意花1 000块,有人连100块也嫌多。

即使是客观上的有用也会变化,比如当你很饿急于要吃粮食和当你已经吃饱时,粮食对你的有用是不一样的,虽然粮食解除饥饿的客观作用依旧。

同样的粮食,当你饥饿的时候,你愿意花很高的价钱去买;当你不饿的时候,你就不愿意花钱买它了。为什么同样的粮食你花的钱不一样?就是因为你对不同场合下粮食的主观评价不一样,或者主观上的用处不一样,饥饿的时候评价高,吃饱时评价低。

前面也提过,在经济学上,把物品的对人的主观上的有用叫做“效用”。我们愿意为一件商品出价多少,取决于这个效用,也就是主观上的有用程度,而不是客观的有用程度。

一件东西如果完全没有效用,我们就不会买它,可是,是不是效用越大的东西,我们愿意付的价格就越高呢?不是的!

比如,钻石几乎没有任何用处,也就是效用很小,但是它价格极高,穷人买不起;而水的效用很大,可是价格却很小,很长时期内几乎是免费取用,每个人都消费得起。这就是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的著名的“水和钻石价值之迷”。经济学家用了100多年时间来探索这个问题,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获得圆满解决。

英国经济学家斯坦利.杰文斯(他写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数理经济学的创立者之一,曾经用太阳黑子活动解释经济危机,1882年47岁时不幸死于溺水)、法国经济学家列昂?瓦尔拉斯(他写了《纯粹经济学要义》,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创立者。他的墓志铭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创立者)和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他写了《国民经济学原理》),在19世纪70年代分别独立提出了类似的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理论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是和总效用相对的一个概念,总效用是消费一种商品主观上所获得的总的满足感,而边际效用是新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上述三位经济学家的理论说,一件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它的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其边际效用决定的。当然,无论如何,跟客观的那些因素,诸如劳动之类的没有关系。 ”

“总效用的规律是,开始的时候,随着消费某种东西的数量的增加,效用会不断增加,可是,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了,然后就是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减少。比如吃饭,开始的时候,吃得越多越满足,但是吃到一个最佳状态之后,再吃就不舒服了,总效用就会下降,当然我们一般不会吃到这个程度。

总效用先增加后下降,是由边际效用造成的。边际效用变化的特征是递减,也就是后一单位的效用,没有前一单位的效用大。

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来自于我们脑细胞中的神经元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一个力度相等的外界刺激,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神经元对其所作的反应会越来越弱。好比你住在铁路旁边,开始的时候,火车经过的噪音,一定令你辗转难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对这种噪声就根本没有感觉了,它不再影响你的睡眠了。

认可了这一点,就可以解释水和钻石的价值之谜了。

一件东西,一般都有多种用途,经济学家认为,理性的人们在拥有一件东西的多个单位后,可以按照用途的重要性,对这些东西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比如你获得了10 000个单位的水,你会把第一单位的水用来自己喝,第二单位用来做饭,你认为,做饭的重要性不如喝,第三单位用来洗澡,洗澡的重要性不如做饭,然后继续排下去。

最后一单位的水,你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还有什么可以安排的,你就把这最后一单位的水抛洒出去了,抛洒在空中,看着水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这个效用接近于0。

假如,你也获得了10 000单位的钻石,对于第一单位,当然是戴在身上炫耀,钻石是奢侈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虚荣。第二单位,我无法想像你准备怎么用,对剩余的其他单位,我也不得而知。但是,对最后一单位,也就是第10 000单位,我们也假定你把它抛洒在空中。

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撒过水,也看别人撒过水,所以可以说,水满足了我们所能想像的所有用途或者效用。

而谁见过扔钻石的呢?没有。钻石大概只能满足第一种用途,也就是满足虚荣心。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排在前面的效用大,后面的效用小。水可以满足我们非常靠后的包括最小的欲望,于是,它的边际效用很小,甚或没有。而钻石只满足了我们一个欲望,只排了一个,其边际效用当然很大。因为边际效用决定价值,所以,钻石贵而水便宜。

边际效用虽然解决了很大的难题,但是也引起了经济学价值理论的争论和分裂,到底是客观的供给的因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决定价值,还是主观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

马歇尔出来收拾了这个残局,首先,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把价值和价格统一了,价值就是价格,没有必要迂回地通过认识价值来认识价格,可以直接理解价格,此后的经济学就不再刻意区分价值和价格了,价值和价格就统一了。

其次,马歇尔采取了折衷的办法,他认为,价格既与供给有关,也与边际效用有关,即与需求有关,是由两者共同作用决定的。

供给和需求都不是单纯的数量概念,而是函数。供给,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的函数,反映的是生产者的行为。供给并不就是生产,生产是个行为,供给却是个函数。在供给中,凝结着劳动、土地、资本,以及马歇尔自己加上的企业家才能,即企业家具有的组织、领导、创新的能力,这是供给最新的一个要素。

在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中,价格是自变量,因为价格首先变化,人们根据价格决定供给量。一般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就越大,因为价格提高,供给的越多,利润就越大。

需求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消费者的行为。需求中,凝结着效用、边际效用、偏好等因素。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需求也不是购买,购买是行为,需求是个函数。

如果价格太高,供给量就会超过需求量,就出现产品过剩,供过于求,积压。因为这时的价格,超出了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生产者就会降价,降价一方面使供给量下降,另一方面使需求量增加,供求的差距缩小。”

通宝推:普鲁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