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3季 多事之秋 第7章 霹雳弦惊

罗马帝国卡鲁斯皇帝(Marcus Aurelius Carus),约在224年生于高卢(Gaul, 法国)的Narbo城。早年在罗马城接受教育,担任过多个军政职务。与多数罗马皇帝一样,他即位前的最后职务是禁卫军长官,大致相当于赵匡胤的【殿前都点检】职务。282年秋前任普罗布斯皇帝遇弑,他做了新任天子,他也是罗马【三世纪危机】期间,最后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卡鲁斯皇帝,想必读者已经能识别他头戴的密特拉冠了,他的信仰一目了然 =====

新官上任后,他点了3把火,一是按惯例,册立他的两个儿子卡里努斯(Carinus)与纽麦里安(Numerian)为共治皇帝。二是打击纠缠不休的日耳曼、萨尔马特等北方蛮族,这些蛮族互不统属,组织结构原始,徒有血气之勇,对帝国只是癣疥之患。只要帝国认真对待,不难将其击退或击破,既能借此练兵、长经验值,还能从元老院获得勋号,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历代罗马皇帝都能以此获得一长串勋号,卡鲁斯也不例外,很快就得到了【日耳曼尼库斯 马克西穆斯】(Germanicus Maximus)的勋号,意为【对日耳曼人的胜利者,大获全胜】。

其实,这两把火都是为了第三把火做铺垫,这就是东征萨珊帝国。萨珊帝国建立以来,多位罗马皇帝发动过东征,基本上可以260年瓦勒良兵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有亚历山大-塞维鲁、戈狄安三世和阿拉伯人菲利普、瓦勒良,共计3次东征,经过实实在在的较量,都以罗马失利告终。260年~275年,由于帕尔米拉帝国的崛起,萨珊、罗马之间有了隔离墙,双方没有冲突。第二阶段从275年开始,消灭了帕尔米拉帝国的奥勒良,发动东征,在途中遇弑。此后弗洛里阿努斯、普罗布斯都发动了东征,他们二位也都在征途中遇弑。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些皇帝都前仆后继的东征,仿佛扑火的飞蛾。以笔者之见,原因有 4:

1 经济上,萨珊帝国非常富庶,巨额的战利品有助于化解罗马的经济危机。

2 地缘上,两国边境线是幼发拉底河,这条河距离叙利亚海岸线过近。从罗马的角度看,萨珊军队很容易打到地中海边,进而将圆环形的罗马版图腰斩,届时埃及必将脱辐而去,帕尔米拉帝国就是这样征服埃及的。从萨珊角度看,从安条克到泰西封地形平坦,无险可守,罗马人轻易就能打到泰西封城下。两个超级大国,不可能真正建立互信,都有受迫害妄想,也都想先下手为强。

3 荣誉上,既然从萨珊建国以来,还没人能获得东征的胜利,这顶东方征服者的桂冠,就一直无人触及,这就好像六合彩,前面越是没人中奖,积攒下来的奖金也就越多越诱人,彩民们也就越疯狂。泰西封积攒的财富越来越多,东征荣誉也越悬越高,对于靠军功和荣誉维系地位的皇帝们,这诱惑实在难以抗拒。

4 实力对比上,即使在太宗朝生俘瓦勒良的军事鼎盛期,双方也都知道,深陷【三世纪危机】的罗马国力仍在萨珊之上。奥勒良统一罗马帝国,实行币制改革后,罗马帝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相反萨珊帝国却在内耗中日渐沉沦,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就这样,卡鲁斯皇帝继承前辈遗志,摆平北方蛮族,没有后顾之忧后,他要做啃下萨珊螃蟹的第一人。尽管他兵强马壮,有决心有信心取胜,却依然忐忑不安,毕竟一群前任都遭到【天诛】,这玩意实在邪门,卡鲁斯也不想步他们后尘。于是卡鲁斯找来一群先知、占星家之类的术士方士,要他们预测一下东征的吉凶如何。经过一番神秘的推演,皇帝陛下得到了这样的神谕(oracle):【陛下必克泰西封,再莫越雷池一步】。这云山雾罩的神谕,皇帝看懂了第一句,第二句却十分费解,再向术士们求教,彼等皆告之以天机不可泄露云云。即使他没完全搞懂神谕,毕竟神谕明明白白的说他能拿下泰西封,这份功业已经足以傲视前辈,还等什么,马骝上路吧,赶紧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纽麦里安皇帝,他也信仰密特拉 =====

公元283年,卡鲁斯派长子卡里努斯(Carinus)去高卢镇守西部,他与次子纽麦里安(Numerian),率领大军向东进发。他的行军路线与奥勒良等前辈相似,在巴尔干集结军队,从拜占庭渡过黑海海峡,抵达亚洲第一站卡尔西顿城(Chalcedon)。从这里向东南4点钟方向,途径尼科米地亚(Nicomedia, 土耳其伊兹米特/Izmit)、安卡拉(Ancyra)、奥勒良屠狗的田纳(Tyana),翻过西里西亚门,到圣保罗的故乡西里西亚首府大数(Tarsus),再拐一个直角形大弯,就到了东方之都安条克。自从260年萨珊沙普尔一世血洗安条克以来,至今已经20多年,该城恢复了往昔繁荣,依然是罗马亚洲第一名城。

从安条克出发,卡鲁斯的东征路线,并非是前辈们常用的南路,而是中路,他率军奔向建立不久的西亚美尼亚王国,汇合了国王库斯洛夫二世送来的军队和物资后,他翻越凡湖附近的Niphates山脉折向南,沿底格里斯河右岸南下,进入萨珊帝国境内。既然进入敌境,卡鲁斯父子提高戒备等级,此时已经入夏,是两河流域的旱季,干热少雨还多沙尘暴。爷俩并不急于前进,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唯恐被萨珊骑兵切断后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卡鲁斯东征路线图,亚美尼亚分为东西两部分 =====

出乎爷俩意料的是,除了偶尔出没的小股骚扰之外,罗马人一直没遇到真正大规模有组织的抵抗。7月,以善于攻坚著称的罗军,抵达并顺利攻克泰西封对岸的塞琉西亚(Seleucia)。塞琉西亚本是塞琉古帝国的故都,历经多次兵燹、重建和底格里斯河改道,城市规模已非鼎盛时期可比。即便如此,作为泰西封的双子城,依然是萨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占领了塞琉西亚,隔着并不宽阔的底格里斯河,就能看到对岸的泰西封。《旧唐书 西域传》说波斯有【其王居有二城,复有大城十余】,这【二城】可能就是塞琉西亚和泰西封。泰西封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与苏萨并称安息帝国的冬夏两都。经过安息、萨珊两大帝国的修建与完善,是中东最大的城市。城市大致为圆形,城墙高大巍峨,塔楼绵密无隙。城中有数十处祆祠火庙,火坛日夜燃烧从不停歇,数十里外就能看见飞腾的火焰;到了夜间,熊熊火焰将泰西封照得纤毫毕现,更形壮观,让泰西封变成真正的不夜城。一些皇家或贵族火坛,还使用香木做燃料,或在燃料中添加名贵香料,乘着着当地干热的烈风,香闻数十里,令人马为之陶醉,颇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意味。

眼看这座金堆玉砌的波斯首都玉体横陈于前,广大发财心切的罗马将士早已按捺不住贪欲,食指大动跃跃欲试。随着卡鲁斯皇帝一声令下,罗军立即渡河,向泰西封发起了猛烈攻势。再次出乎皇帝意料的是,攻城极其顺利,史书中没有记载任何攻坚过程,泰西封就如同熟透的柿子,稳稳落入皇帝手中。自从197年塞维鲁皇帝攻占泰西封以来,这是罗马军队再次攻占泰西封。也是萨珊帝国建立以来,泰西封第一次陷落。奇怪的是,没有卡鲁斯劫掠塞琉西亚和泰西封的相关记载。随军的元老们可没闲着,充分发挥拍马屁的专长,送给他勋号【波斯的征服者,大获全胜】(Persicus Maximu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萨珊重骑兵和掌旗官。骑兵头戴圆顶盔身穿锁甲,装备长矛、弓箭、圆盾,马匹身着半身甲。掌旗官坐在四角鞍上,腰跨直剑 =====

破城之后,卡鲁斯要宜将剩勇追穷寇,率军南下追杀萨珊皇帝巴赫兰二世。一天傍晚,罗军在底格里斯河畔的一处洼地宿营,一直等待战机的萨珊军队认为机会来了,连夜挖掘了一条从底格里斯河通往罗马营地的运河,然后突然掘开河堤,打算来个水淹七军。幸好此时是旱季,河水不多,趁着水势杀进罗马营地的萨珊军队,无法发挥骑兵冲击的优势,反而被卡鲁斯以防守反击打败。

此战给卡鲁斯提了个醒,从此他每晚必在营地最高处设立大帐。8月的一个晚上,他在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高地上宿营。就在这天夜里,突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本来8月是两河流域的旱季,几乎没有降雨,偏偏这一天的天气反常,暴风骤雨之夜,天地一色,乌云翻滚,惊雷阵阵,仿佛有万马千军狼奔豕突,又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罗马君臣将士们纷纷被惊醒,面对异常天气人人面如土色,以为末日降临。大家有的下跪、有的忏悔、有的念经,各自祈祷自己信仰的神灵,保佑自己平安过这一关。待次日天明,风停云霁之际,大家才发现小丘之上的皇帝御帐,昨夜被雷电击中,卡鲁斯皇帝浑身上下一片焦黑,散发着劣质烧烤的浓郁气味,早已气绝多时了。另一种说法是,年迈的卡鲁斯此时已重病在身、奄奄一息,惊天动地的雷暴,把他活活吓死了。无论如何,卡鲁斯都直接或间接死于雷击,总共他在位10个月5天,终年61岁。这时将士们才明白,神谕【陛下必克泰西封,再莫越雷池一步】的真正涵义,显然皇帝陛下又如前辈们一样,遭了【天诛】,看来美索不达米亚和泰西封的确不是罗马人应该涉足的地方,万事万物自有天数。

虽然卡鲁斯皇帝死了,可36岁的皇子兼共治皇帝纽麦里安还在,他被将士们拥立为皇帝,成了大军的新主人。惊魂未定的纽麦里安皇帝下令,带上先帝的遗骸,尽快离开两河这是非之地、伤心之所,返回罗马老老实实守住老巢才是王道。大概是悲伤过度、流泪过多,又有中东特产—裹挟着沙砾的热风吹拂和炽热阳光照射,纽麦里安在归途中患上了严重眼病,以至于不能睁眼视物。于是纽麦里安仿戈狄安三世任命岳父提米斯特乌斯辅政故事,命他的岳父兼禁卫军长官 Aper 全权处置一切日常事务,皇帝本人则藏身于一辆全封闭马车中安心静养,不接见任何臣工。

284年,罗军行至比提尼亚的卡尔西顿,即将渡过黑海海峡返回欧洲时,御前卫兵们从厢车中闻到越来越强烈的腐臭气味,尽管国丈Aper一再狡辩,满腹狐疑的卫兵们还是强行打开皇帝的车门,眼前的一切依然让见惯了死人的卫兵们震惊不已:纽麦里安早已死去多时,龙体上爬满肥肥壮壮的大小蛆虫,它们正在快乐的享用御前大餐。无论是何种动机,国丈确实刻意隐瞒了皇帝的死讯,而且他肯定没读过中国的《史记 秦始皇本纪》,不知道用【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的办法掩盖尸臭。这下国丈大人百口莫辩,很快就被愤怒的将士们剁成肉酱。国不可一日无君,将士们经过公投,选举40岁的骑兵长官戴克里斯(Diocles)为皇帝。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次卡鲁斯的东征期间,萨珊皇帝巴赫兰二世在做什么呢,怎么一次像样的战役都没有呢?我坚定的回答诸位【我也不知道】,因为相关资料都是罗马人的一面之词,没有萨珊方面的记载,但是我有两个大胆的猜测:

1 我们可以回溯一下戈狄安三世的东征,罗马史料异口同声的说戈狄安三世一仗没打,被阿拉伯人菲利普害死,后者急于回国当皇帝,就匆匆撤军了。直到考古工作者发现沙普尔一世留下的石刻,才知道罗马人和萨珊人在马西切大战一场,阿拉伯人菲利普支付50万第纳尔买路钱才能撤军。再看卡鲁斯的东征,也是没见萨珊人的反应;攻克塞琉西亚、泰西封的战事,有结果没过程;事后没有劫掠城市的记载;卡鲁斯父子之死,极具传奇色彩;纽麦里安与戈狄安三世都有一位摄政岳父等等。凡此种种,这里面八成有鬼,我怀疑双方曾经大战一场,卡鲁斯阵亡,纽麦里安可能也挂彩了。双方都伤亡惨重,巴赫兰二世放罗马人走,罗马人则承诺不再进犯,之后的10多年,罗马人都没有大规模进犯萨珊帝国。没了罗马人的帮忙,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叔泥涅师,只好无可奈何的又忍了10年。

500年左右的东罗马编年史作家,基督徒马拉拉斯的著作中,有这样的记载:纽麦里安出征前,在安条克期间,突发好奇心,要求观看当地基督徒的宗教仪式,遭到了死后被尊为圣徒的安条克大主教—圣巴比拉斯(St. Babylas)的阻止和呵斥,纽麦里安大怒,立即将圣巴比拉斯斩首示众。从名字上看,圣巴比拉斯与巴比伦(Babylon)有关。余怒未消的纽麦里安离开安条克,东征途中遭到萨珊骑兵的突击,几乎全军覆没,被迫逃进要塞卡莱固守待援,不过萨珊军队很快就攻占卡莱俘获了纽麦里安,并将其剥皮实草,落得个与瓦勒良相同的结局。这个记载虽然不大可信,有宣扬因果报应的味道,但依然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就是卡鲁斯父子很可能与萨珊人发生过大规模会战,而且伤亡惨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巴赫兰二世枪挑敌人,对手的长矛折断了。巴赫兰身后是掌旗官,前一张图片中的军旗、重骑兵的半身马甲,原型就来自这个石刻 =====

2 萨珊方面真的没有记载吗?我认为是有的,之所以【没有】,有三种可能。一是被岁月湮灭了,二是没找到,三是被后来的泥涅师皇帝毁掉了,泥涅师当上皇帝后,曾进行过系统的破坏巴赫兰父子的文物和记载的工作。即便如此,仍有巴赫兰二世击杀敌人的石刻留存至今。我认为这个石刻,很可能是描绘巴赫兰二世击破卡鲁斯的场景,其布局构图,很像太宗持矛击杀安息大宰相的画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沙普尔一世枪挑安息大宰相的石刻素描。这张图前面贴过,通过对比能看出,太宗时代的石刻更有生气和活力,人物造型张力十足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戴克里斯回到欧洲,立即与留守西方的卡里努斯皇帝兵戎相见,顺利将其粉碎之后,他再次统一了帝国,并改名为戴克里先(Diocletian),至此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结束,属于戴克里先的新时代,终于到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三国七君》

通宝推: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