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3季 多事之秋 第8章 三国七君

戴克里先皇帝的即位,标志着罗马【三世纪危机】结束。285年,戴克里先将帝国一分为二,任命他的好友兼同僚马克西米安(Maximian)为共治皇帝,他们分别主政东部和西部。这一举动,在罗马历史上可算一个创举。虽然此前多个皇帝共治的格局已经成了惯例,但皇帝们几乎都有亲属关系,尤其以父子、兄弟居多,像马克西米安这样,与皇帝毫无血缘关系者做共治皇帝,是极为罕见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罗马的中兴之主戴克里先 =====

罗马帝国的东方,则是一分为二的亚美尼亚,本来萨珊帝国的亚美尼亚王泥涅师,为了换取普罗布斯皇帝支持他当萨珊皇帝,分割了西亚美尼亚给库斯洛夫二世,没想到普罗布斯出师未捷身先死,泥涅师是否泪满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的肠子都悔青了。

283年卡鲁斯的东征,得到了库斯洛夫二世的支持,这个被萨珊恩养多年的家伙,直接和罗马帝国搭上了话,把泥涅师晾到了一遍。

287年,库斯洛夫二世与他的同名爷爷一样,也遇刺身亡了,凶手名叫梯里达底(Tiridates),可能是库斯洛夫二世的弟弟,随即国内大乱。本来应当继承王位的库斯洛夫二世之子梯里达底三世(Tiridates III),也和他的同名祖父一样,因无法控制国内局面而西逃去了罗马,投奔了戴克里先。

从日后的事态发展来看,这次离奇刺杀,很可能是萨珊皇帝巴赫兰二世策划的。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西亚美尼亚,戴克里先立即派遣大军,护送梯里达底三世回国即位。面对罗马大军的赫赫声威,亚美尼亚各路野心家,都噤若寒蝉,不敢乱说乱动,老老实实接受梯里达底三世做国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梯里达底三世都必须接受罗马帝国附庸的地位。

梯里达底(Tiridates)是一个很常见的安息皇室名字,有3位安息皇帝叫这个名字,即梯里达底一世、二世和三世。它的拼写方式,与另一个常见的东方皇帝名字—米特拉达梯(Mithridates)很相似,最著名的米特拉达梯,非本都国王、罗马共和国的最后敌人,米特拉达梯六世莫属。米特拉达梯/Mithridates == Mithri + dates,意思是【密特拉之子】、【密特拉的礼物】、【密特拉的赐予】等等。梯里达底也可拆解一下,Tiridates == Tiri + dates,这个 Tiri 与密特拉(Mithra)一样,也是一位古雅利安神话中的神祗,他就是雨神迪休特略(Tishtrya, 《祆教史》译作泰斯特利亚)。迪休特略每年都化作纯白色的金耳金辔的骏马,与代表涝灾、化身为癞皮无毛的丑陋黑马的Apasao,进行一番激烈搏斗。如果信徒能及时、充分祭祀迪休特略,则迪休特略的力量加强,能战胜对手,进而全年风调雨顺;否则Apasao获胜,将发生洪涝。田中芳树先生的《亚尔斯兰战记》提到,【帕尔斯国】诸神中【有着黄金鬃毛的白马是雨神迪休特略的化身】,其灵感就是来自于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没找到迪休特略的图片,但这张【神马都是浮云】很贴切 =====

迪休特略本身也是个合成词,Tishtrya == tri + str,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tri 的意思是【三个】、【三个的】,如 三角形/triangle。str 要费点脑子,加个元音就能识别了,是 star/星辰,迪休特略的本意是【三颗星】、【三个星辰】,所以在祆教经典中,迪休特略又被尊为【众星之主】,他的抽象含义则是星辰、星空。Tishtrya 又被简写为 Tir, Tiri。在古波斯历法中,4月份和每月第13日,都以迪休特略命名。因此,古波斯历法中的4月也叫【Tiri 月】,即星月,相当于现代历法中的6~7月,正值炎热盛夏,星光灿烂的月份。而4月13日,即现代历法中的7月1日(红星照亮中国?),恰好是【星月星日】,是古波斯历法中四大节日之一的【星节】(Tiragan, Tiregan),这一天恰好是雨季到来之日,祆教信徒们都要隆重祭祀迪休特略,以求他能战胜 Apasao,获得风调雨顺。说了半天,大家应该明白了,梯里达底(Tiridates)的意思,是【迪休特略之子】或【迪休特略的礼物】。

287年,为了加强对萨珊的防御,戴克里先扩建了色西昔姆(Circesium)的城防。色西昔姆也叫Phaliya,位于幼发拉底河与与其中游最大支流哈布尔河(Khabur R.)的交汇处,城市两面邻水,形成天然护城河。戴克里先下令,在原有城墙外面,又修了一层城墙。这样罗马—萨珊的边界,就稳定在色西昔姆—卡莱—埃德萨一线。

290年5月,戴克里先抵达埃美萨,借着巡视亚洲的机会参拜这里的太阳神庙。下半年,戴克里先出兵讨伐叙利亚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原来,在叙利亚沙漠中,有很多以打劫、走私为生的阿拉伯贝督因部落,帕尔米拉崛起之后,无论这些阿拉伯人是否甘心,都不得不听命于同为阿拉伯人的帕尔米拉帝国,对罗马来说,这是一种【以夷制夷】。270年代初奥勒良灭亡帕尔米帝国的过程中,这些阿拉伯部落有的帮助芝诺比娅,有的帮助奥勒良,还有打酱油围观的。无论是持何种态度,帕尔米拉帝国灭亡后,叙利亚沙漠腹地都不再有强有力的政治实体,这些部落如脱缰的野马,再无人能管得了。

很显然,其中的很多阿拉伯部落,得到了巴赫兰二世的财力、武器支持,他们不断袭扰罗马的东方城市、要塞和商旅,让帝国十分头痛。为了减轻或解决阿拉伯人问题,戴克里先派兵深入沙漠,经过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战役,大大削弱了这些纠缠不清的游牧民。虽然不是与萨珊正面作战,戴克里先还是给自己加上了勋号【对波斯的胜利者,大获全胜】(Persicus Maximus)。

前文提到奥勒良东征帕尔米拉期间,莱赫米人(Lakhmid)酋长阿慕尔(Amr ibn Adi),为了给舅舅哲狄默(Jadhima al-Abrash)报仇,派兵协助奥勒良讨伐芝诺比娅女皇。戴克里先的沙漠讨伐战,可能也打击了莱赫米人,并迫使他们将活动重心东迁到幼发拉底河西南岸,转而以抢劫萨珊边境城市为生。阿慕尔本人信仰摩尼教,所以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宗教信仰,莱赫米人与萨珊帝国都不可能相容,巴赫兰二世自然饱受阿慕尔带来的边患之苦。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态度,泥涅师与阿慕尔结成了反萨珊统一战线,为了打消阿慕尔的疑虑,皇叔承诺,将来当了皇帝一定停止迫害摩尼教。

大约在290年前后,面对严峻边防局势的巴赫兰二世,派使节向戴克里先送去礼物,传达了求和的意向。戴克里先接受了这些礼物,这一举动,至少在表面上终结了由卡鲁斯父子发动的战争,罗马与萨珊实现了和平。应当说,巴赫兰二世的这一系列举措,包括刺杀库斯洛夫二世、怂恿阿拉伯人袭扰叙利亚、向罗马求和等等,颇有可取之处。在这些决策中,都闪动着一个女人的影子,她就是巴赫兰二世的皇后,在银币上出现过的【沙普尔妲克哈特】(Shapurdukhat)。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巴赫兰二世狩猎狮子的场景。皇帝背后是卡提尔和皇后,这三个人应当是左右帝国中晚期政局的三巨头 =====

在伊朗东北部的一处石刻,展现了巴赫兰二世狩猎狮子的场景。卡提尔站在皇帝身后,做出保护皇后沙普尔妲克哈特的姿态。这位喜欢头戴野猪冠、并把头像铸在银币的女人,能与丈夫深入险境,直面猛兽,这一切都说明她不是个满身骄娇二气的普通贵妇,而是个意志坚定,不乏勇气的女强人。大国师卡提尔的死期不详,笔者有理由相信,卡提尔死后,皇后沙普尔妲克哈特成了左右帝国的实权人物。

在罗马帝国,戴克里先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企图重振罗马雄风。293年3月,戴克里先设计出了一个崭新的政治体系:他和马克西米安都以【皇帝/奥古斯都】(emperor, Augustus)的身份,各自认养一位信得过的年轻人为义子,封他们为“副帝/凯撒”(co-emperor, Caesar),做皇帝的储君和助手。戴克里先认养了他的爱将伽勒里乌斯(Galerius),马克西米安则认养了康斯坦丁乌斯(Constantius)。两位副帝都被要求与自己原来的妻子离婚,分别与和戴克里先的女儿瓦勒莉亚(Valeria)、马克西米安的女儿提奥多拉(Theodora)结婚,做皇帝的养子、女婿、助手和继承人。与之对应的,原来50个省份被缩小和拆分为101个,在省之上设立了12个大区(diocese),整个罗马帝国被一分为四,笔者称之为【邦】,分别由四位皇帝和副帝管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四帝共治下的罗马帝国,左起分别为为康斯坦丁乌斯、马克西米安、伽勒里乌斯、戴克里先的领地。其中康斯坦丁乌斯和戴克里先的领地,与高卢帝国和帕尔米拉帝国几乎完全一致 =====

1. 戴克里先的辖地为东方邦,涵盖亚洲和埃及,首都尼科米地亚(Nicomedia, 土耳其伊兹米特/Izmit),包括东方(Oriens)、本都(Pontus)、亚细亚(Asiana)三个大区。值得注意的是,戴克里先的领地版图,与鼎盛时期的帕尔米拉帝国完全相同,这个邦是罗马帝国最富庶的地区。从这个角度看,当年奥勒良皇帝是决不能容忍芝诺比娅女皇坐大的。

2. 马克西米安的辖地为中央邦,涵盖意大利、除埃及外的北非、西班牙,由意大利(Italia)、非洲(Africa)、西班牙(Hispaniae)三个大区组成。首都米兰(Milan),当时叫Mediolanum。

3. 伽勒里乌斯的辖地为巴尔干邦,涵盖整个巴尔干半岛。由色雷斯(Thracia)、莫西亚(Moesia)、潘诺尼亚(Pannonia)三个大区组成。首都西米乌姆(Sirmium),即今塞尔维亚的米特罗维察(Sremska Mitrovica),这里也是普罗布斯皇帝的诞生和遇刺地。

4. 康斯坦丁乌斯的辖地为西北邦,涵盖高卢和不列颠,也就是今天的法国、英国和德国西部,与当年的高卢帝国相当。首都是卡尔-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Trier),当时叫Augusta Treverorum。由文内西斯(Viennensis)、高卢(Gaulliae)、不列颠(Britannia)三个大区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永恒之城”罗马失去了首都地位。出于对元老院的不信任和军事方面等原因,罗马被皇帝们抛弃,从此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功能,成了一座纯粹的宗教和文化中心。这一空前绝后的制度,史称【四帝共治】(Tetrarchy)。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四帝共治格局 =====

这样,萨珊、罗马、亚美尼亚这部三国演义,共有7位君主同时在位。同年,并不算年迈的巴赫兰二世走到了人生尽头。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十年教训》。

通宝推: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