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3季 多事之秋 第9章 十年教训

293年,萨珊帝国第5位皇帝巴赫兰二世去世。他的儿子,第3任塞人王巴赫兰即位,史称巴赫兰三世(Bahram III)。巴赫兰三世是一位少年天子,不会超过15岁,根本无法驾驭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虎踞亚美尼亚的泥涅师,现在又升官了,由皇叔变成了皇叔祖。

对于泥涅师来说,目前的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而且越来越好。他等待了10多年的夺位机会,终于来了。除了罗马皇帝戴克里先、西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莱赫米酋长阿慕尔之外,皇叔祖殿下又拉来了新盟友—高加索伊比利亚国王【美里巴纳斯三世】(Meribanas III, Mirian III, Mihran III, 284~36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高加索伊比利亚的变迁,它西面的科尔奇斯(Colchis),在伊斯兰征服后才与伊比利亚合并,11世纪之后逐渐形成统一的格鲁吉亚 =====

前文说过,在高加索地区有一个名叫伊比利亚(Iberia)的民族国家,为了与西班牙所在的半岛区别,这个国家又被称作高加索伊比利亚(Caucasian Iberia),是格鲁吉亚的前身。安息帝国崛起之后,外高加索形势发生了变化。安息帝国有在周边的小国安插皇族支系为王的传统,就这样高加索伊比利亚与相邻的亚美尼亚、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一样,也由安息皇族支系统治,史称伊比利亚安息王朝。萨珊帝国崛起之后,高加索形势发生巨变,沙普尔一世在位期间,高加索伊比利亚国王是Amazasp(或 Hamazasp),一般认为他是萨珊远支皇族。284年,美里巴纳斯三世(Meribanas III)出任国王。

美里巴纳斯是高加索伊比利亚—格鲁吉亚历史上的传奇型人物,他出身于萨珊七大家族之一的米赫兰家族(Mihran, 变形为 Mihranid)。这个家族是安息皇族的远支,在七大家族中的排名至少能进三甲,尤其以盛产优秀将领著称,300年后的著名萨珊统帅巴赫兰-楚宾(Bahram Chobin),就出自这个家族。前文《很黄很暴力轶事两则》说到,《塔巴里史》记载说,萨珊第三代皇帝霍尔米兹德一世的外祖父,名叫Mihrak或Mithrak,因有人预言他的后代将统治世界,而被太祖灭族。从名字拼写看,这位皇帝外公可能与米赫兰家族(Mihran)、太阳神密特拉(Mithra)都有些关系。

米赫兰/Mihran ≈ Mihrak/Mithrak ≈ Mithra/密特拉

米赫兰家族的老巢根据地在 Comisene,就是今伊朗北方城市、塞姆南省省会塞姆南(Semnan)城,位于德黑兰东方约220公里处。太宗留下的一块石刻上,记载了当时达官显贵的名单。其中有这样一句话:【Arshtat Mihran of Rayy secretary】,【Arshtat Mihran】显然是一位米赫兰家族成员,Rayy 就是剌夷城,德黑兰的前身,历来是丝路重镇,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这句话表明当时米赫兰家族管理着剌夷城。

《汉书 西域传》说【安息国,王治番兜城】,有史家认为番兜城就是希罗多德(Herodotus)所说的Parthoi城。虽然番兜/Parthoi 位置不详,但可以肯定在塞姆南省境内。所以笔者认为,在安息帝国的建立发展过程中,也就是从第一个都城尼萨(Nisa, 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附近),迁都到泰西封的过程中,尼萨和泰西封之间的番兜城曾是首都。安息进一步向西迁都之后,将故都番兜交给身为皇族的米赫兰家族管理。甚至还有一种可能,即番兜就是塞姆南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七大家族分布,以及泥涅师的联军进攻泰西封路线图。中央蓝色椭圆是米赫兰家族统治区,里面的小圆,是番兜城所在地区。七大家族的大本营所在城市,用蓝色王冠来表示,黑色的上面部分是家族名,下面部分是城市名,例如塞姆南是城市名,米赫兰是家族名 =====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至少在太宗朝,米赫兰家族管理着包括塞姆南、番兜、剌夷三座重要城市在内的广大地区,现代伊朗的德黑兰、塞姆南两省,都在米赫兰家族的统治下。这一地区大致在帝国版图的中央,控制着东西方交通和丝绸之路。

美里巴纳斯三世的另一大传奇之处,在于他在位时间非常长。据格鲁吉亚史料记载,他总共在位77年(284~361),是世界上在位最长的君主之一,比中国在位最长的君主 — 杞桓公姒姑容的69年(前636年-前567年),还要多8年。他入即伊比利亚王位时,迎娶了前安息王朝的公主,这样他既是萨珊贵族,又和原来的伊比利亚安息王室搭上了亲戚,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国王人选。

眼看萨珊朝廷日渐衰微,美里巴纳斯三世与泥涅师建立起友好关系,而泥涅师也通过美里巴纳斯,与国内各大家族牵上了线。就这样,随着巴赫兰二世去世,在罗马戴克里先皇帝支持下,皇叔祖泥涅师率领本部人马,以及梯里达底三世的亚美尼亚军队、美里巴纳斯三世的伊比利亚军队,组成三国联军南下。在泰西封西南部活动的阿拉伯莱赫米人,也在其酋长阿慕尔率领下向泰西封推进,共四路大军向泰西封发动向心攻势,声势极为浩大。对于三代巴赫兰的孱弱无能,早已心怀不满的贵族们及其军队,纷纷倒戈相向,泥涅师的进军演变为一场盛大的武装游行。就这样,泥涅师兵不血刃的占领泰西封,顺利夺取了皇位。

至于巴赫兰三世,在位仅有4个月就下课了,他是除萨珊亡国前夕的一票短命君主外,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前文说到萨珊皇帝的即位流程十分复杂而冗长,持续时间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巴赫兰三世没走完这个流程流程,所以他没有自己的皇冠、火坛和钱币,笔者也无法像前面章节那样介绍这些东西。当然也可能是泥涅师一定要赶在流程完成之前,将侄孙赶下台,借以表明巴赫兰三世并不合法。巴赫兰三世的结局不明,作为萨珊历史上第一位被公开赶下皇位的君主,他是被杀、被流放抑或囚禁,已经不重要了。

从273年巴赫兰一世即位,到293巴赫兰三世下台,整整历时20年,笔者将这段时间称为巴赫兰时代,或巴赫兰王朝。这20年,是萨珊国势江河日下,内忧外患不断的20年。笔者给巴赫拉姆二世的谥号是【灵帝】,取【好祭鬼神曰灵】之意,因为他在卡提尔的操纵下,对异教徒实施了大规模迫害,严重削弱了国力。巴赫拉姆三世为【哀帝】,取【恭仁短折曰哀】之意。

对泥涅师而言,自从与普罗布斯勾结,公然对抗泰西封朝廷,到修成正果,历时10多年,颇有越王勾践【十年教训】的味道,若不是巴赫兰三世过于年轻,泥涅师的登位可能还要延宕。虽然历经艰辛,他终归还是成功了。厌倦了巴赫兰们的贵族、平民都对泥涅师给予了巨大期望,希望他能实现帝国中兴。泥涅师同样想干一番事业,重塑祖、父的辉煌。然而,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却是按照当年与普罗布斯皇帝的约定,将他治下的东亚美尼亚割让给西亚美尼亚,至此亚美尼亚重新统一并完全复国。

说到这里,笔者要提一件轶事。根据5世纪亚美尼亚史学家莫夫谢斯-霍列纳齐(Movses Khorenatsi, 约410~490, Movses == Moses/摩西)所著的《亚美尼亚史》(History of Armenia)记载,在公元220年前后,一位名叫马抗(Mamgon)的中国贵族,途经即将灭亡的安息帝国,逃往同属安息王室统治下亚美尼亚,并定居下来,他的后裔形成了一个名为马米科尼扬(Mamikonian)的显赫家族。这个家族最著名的成员,是瓦尔丹-马米科尼扬(Vartan Mamikonian),他以英勇反抗萨珊帝国的统治,捍卫基督教信仰而闻名,死后被封圣。据《环球时报》驻亚美尼亚特约记者马良考证,马抗是三国时代名将马超的族人。因为马超曾从事反曹操的活动,其父马腾被曹操杀害,而且马家与西方各民族关系相当不错,马超的祖母就是羌族,马超本人弓马娴熟,善于骑射。所以马超的族人,逃往西方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 瓦尔丹-马米科尼扬 像=====

事实上,中国与西方各国的联系源远流长。1955年在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块刻有《唐苏谅妻马氏墓志》的石碑,碑文为巴列维文、中文双语书写。墓志主人马氏的丈夫苏谅,就是苏伦(Suren),当属萨珊七大家族之一的苏伦家族成员。苏伦家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卡莱战役的男一号苏伦纳(Surena)。既然苏伦家的人,能东逃到东土大唐,马超的族人西逃去亚美尼亚,也不是不可能。

泥涅师割让东亚美尼亚的举动,确实令广大对其寄予厚望的臣民们大为失望。已经有了废立君主经验的贵族们,对君主的忍耐是有限的。泥涅师必须尽快干出一番事业,增加自己威望值,保住来之不易的皇位。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改弦更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