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译】引发南北战争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 卢国俊

共:💬31 🌺10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04 汤姆叔叔的小屋之夜(4)

不一会儿,小屋里就挤满了人,有头发花白的八旬老人,也有青春年少的十五六的姑娘小伙。他们先是七嘴八舌的一通闲扯,无非是 “塞莉大婶从哪儿弄的红头巾”,“等太太做好了罗纱衣裳,那件平布外衣就会给莉兹”,“希尔比老爷要是再买匹栗色马驹,这里又会增添不少生机”之类八卦。还有些邻近人家的仆人,在征得主人同意后,也赶过来参加祷告会,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新闻,比如,庄园里人们说这个了做那个了等等。

这里,你可以天南海北地闲扯,肆无忌惮地笑骂,俨然上流社会那些为不值一提的小事而讨论半天的人一样。

  喧嚣了一会儿,到了唱圣歌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个个都是天生的歌手,嗓音清脆嘹亮,不带一丝含混的鼻音。唱的大部分都是周边教堂里也能常听到的著名圣歌,也有些从外地布道会流传过来的粗犷的曲子。

  有一首歌的合唱部分,听来十分振奋,令人血脉喷张:

  战死沙场,

  战死沙场,

  我的灵魂却迸射光芒。

  还有一首歌,他们大都很喜爱唱,有这么几句歌词经常重复:

  啊,我要去往天国,你不愿与我相伴吗?

  你是否看到天使在向我招手,听到深情的呼唤?

  你是否看到那里的金碧辉煌和永恒时光?

  另外还有些经常提及“约旦河岸”、“迦南战场”和“新耶路撒冷”的曲子。黑人天生情感丰富,他们经常沉浸在赞美诗那触动人心的妙语中,充满幻想。伴着歌声,时而欢呼,时而泪流,时而击掌,时而握手,好似已经抵达约旦河的彼岸。

  和着歌声,人们相互劝诫,述说着对神灵的感悟。一位行动已经诸多不便的白发婆婆很是德高望重,她颤颤的拄着拐杖站起来说:

“孩子们,真的是为又一次能见到你们、听到你们的歌声感到高兴,因为说不定哪天,我就撒手而去了。我已收拾行囊,时刻准备着踏上通往天堂的旅途。孩子们,我想说的是,”她用拐杖用力戳着地板:“天国,是那么令人神往,那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多么美丽无疆啊!”说罢,老人激动之情无法自已,一任泪水潸然。

此时,歌声再起:

  啊,迦南,光明的迦南,

  我是多么无限的向往你。

  之后,乔治少爷应邀朗诵《启示录》后面的一些章节,与此相伴的则是人们的溢美之辞:

“太了不起了!”

“念得多好呀!”

“太神了!”

“那一切,会是真的吗?”

人们不住地说着。

大家的赞美,让他更加卖力,还不时在庄重的诵读中穿插一些自己的个人解读,这那些让年轻人很是羡慕,老人们则送去的是更多的祝福。事实上,乔治对宗教的理解还是主要得益于其母亲的虔诚和教导。

最后,大家还达成一个共识:“乔治的诵读比任何一个牧师都好。”“太不可思议了”。

  由于汤姆人品高尚,胸襟广阔,涵养也远超他人,加上出色的组织能力,所以在宗教事务上,他是这些人中公认的“主教”,人们都像牧师一样尊敬他。他有一种别具一格、其他人都无法比拟的祈祷方式,就是使用《圣经》语言。圣书俨然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对圣书的理解和感悟十分透彻,这让他的祈祷通常都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一种令孩子们都会痴迷其中的生动,用一位老黑奴的话讲:汤姆的祈祷仿佛来自天堂的福音。因此,他的祈祷经常会在听众们一片虔诚的回应声中淹没。

  正当大家都沉浸在汤姆叔叔小屋内的祈祷之中时,大宅,主人希尔比先生的家里,却另一番景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