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淞沪前线日本兵的造反 上 -- 萨苏

共:💬49 🌺7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淞沪前线日本兵的造反 中

富泽在这一段文字中首先提到了日本兵叛乱的背景。在芦沟桥事变一个月之后,日军增兵上海,试图一举消灭在上海的中国守备队(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也在上海挑起冲突,以迫使中国两线作战,是为一二八事变。这应该属于故伎重演。 – 萨注)但是,中国军队“战意从未有过的旺盛,使约三千名海军陆战队不但不能围歼敌军,反而陷入苦战,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样,日军只得不断投入陆军部队,战斗从市内扩展到市外,持续三个月之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富泽书中漫画 – 上海前线的日本兵

在这本书的第26页,富泽写道:“此前,与,中国军队的战斗,一般都是我军发动猛攻后对方即会退却。虽然也有很多遭到反击的战例,但总体来说战斗规模都不大。但是,上海事变情况却不一样。这一方面是因为遇到的对手是敌政府的正规军,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是威名素著的猛将张治中将军。结果,尽管经过苦战夺取了上海,但伤亡也达到两万多人,这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损失。”

应该说,富泽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例如日军在上海一战的损失,仅其战时发表的伤亡人数,就达五万余人。而且,,虽然张治中将军确曾在淞沪前线指挥作战,但战斗扩大之后即被调离。除了蒋介石亲自督战以外,陈诚,白崇禧,冯玉祥,张发奎等都在凇沪承担过指挥责任。张治中将军自己对在凇沪的作战并不满意,比如在作战中未能及时认识到用爆破战术摧毁日军坚固筑垒阵地,造成伤亡过重等,皆在此后被引为战训。而用张将军自己的说法,当时战场攻守也颇受政治掣肘,如果按照计划放开手脚发动攻势,早把那三千日本海军陆战队赶下大海喂鱼了。可惜,其间“中枢”几次反复犹豫,给了日军增援和加固阵地的机会,结果功败垂成。

当然,作为普通的日本士兵,富泽对于上海之战有其独立的看法,比看教科书式的解说,总是有血有肉的多。据笔者分析,为何张治中将军自己不满意在凇沪的表现,但普通日本士兵认为他的指挥起了重要作用,其原因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人的名,树的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淞沪前线的张治中将军(左)

张治中将军在担任中央军校教育长时,曾经率领第五军和教导总队,在1932年驰援上海,支援十九路军抗战。那一次,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把日军打得三易统帅。当时日本报纸上把张治中视为“支那猛将”,这种报道,大约富泽当年曾经看过,所以在1937年苦战上海,发现张治中是中方指挥官,就会感叹难怪如此了。

富泽记述道,这次战役中,日军第十一师团十分活跃,战斗中损失也很大。其间一条战报提到该部松村国元大队长,在上海郊外的江湾与中国军队交战中冲锋在前,中弹“壮烈战死”。这一消息,也被日本内地的媒体重点报道。这名壮烈战死的大队长在日本国内民间引发了强烈感动。

作为军人,时在第八教育队受训的富泽,看到这则战报时,却有不同看法。他写道:“看了这篇报道,我当时的想法是:‘大队长怎么冲到敌弹横飞的最前线去了?’如果这是真的,那整个大队当时是谁在指挥呢?这只是个单纯的疑问而已。在我看来,这位大队长勇则勇矣,作为指挥官却多少有些轻率。不过这样一来,对这件事我也就一直保留了一个印象。

不料,几年前,偶然和该大队杉浦中队所属的老兵,曾经亲身参加那次战斗的和田光男先生相遇,提起此事,他却说出了十分令人意外的真相。

应该说不仅是令人意外,对我来说,这件事的答案简直是冲击性的。

这是因为,松村大队长的确是死在淞沪战场上,但适合报道中“被敌弹击中战死”的说法不同,实际上,他是死在了我们自己士兵的枪下。“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