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造南宋的虞允文(上) -- 何足道

共:💬6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造南宋的虞允文(下)

执政35年的宋高宗赵构终于退位了,换上了年轻,有冲劲和活力的宋孝宗.孝宗没有高宗那种经历,所以对金的态度自然也和他的养父不同.他准备通过武力收复旧疆.而虞允文,先被派去四川筹划军务(这是允文第一次去四川筹划军务),随后又去了湖北前线担任湖广安抚使.隆兴元年,南宋北伐,宋孝宗特意起用了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张浚.张浚德高望重,他的资历也是虞允文所不能比拟的.宋军北伐,初战告捷,攻克了灵壁和宿州.但接下来,因为宋军主将李显忠和邹宏渊不和,宋军在金兵反扑后,大溃败.应当说,北伐失败,李邹不和是一方面原因,但张浚的处置也有些失当,张开始让邹受李显忠的节制,邹不肯,张浚不但不处罚邹,反倒同意邹自领一军.当李显忠要求邹宏渊配合作战时,邹不予配合.可以说是张浚的不懂军事和协调失当造成了南宋的符离惨败.如果此次北伐的主将不是张浚,而是虞允文,结果会怎么样呢?历史不能假设,但虞出色的军事才能即使不能取胜,至少也不会败得那么惨吧.

南宋已经无力再战,主和派重新占了上风,宋金又达成了和议,宋将海,泗,唐,邓四州(根据绍兴和议,是属于金的领土,但完颜亮南征失败后,被宋夺回)交还金国,并割让秦商二州给金,相对应的金将宋每年的岁币减少10万匹两,将金宋关系由君臣改为叔侄关系. 虞允文坚决反对议和,他作为邓州的守将拒绝执行放弃邓州的命令,最后被孝宗招回朝中,换了别人去才交割成功.不久,南宋的主战派代表人物张浚病故,而南宋主战派的领袖,历史性地落到虞允文的肩上.

宋孝宗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和约,但内心中深以为耻.于是准备整军精武,伺机北伐.另方面,他又积极选贤任能,准备任用一批和自己同样想恢复的大臣.宰相陈康伯死后,孝宗有意让当时已出任参知政事的虞允文为相.但一件偶然事件让虞允文失去了这个机会,金国使臣完颜仲出使南宋,在朝堂上盛气凌人,傲慢无礼.身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虞允文,作出了愤青行为,要杀完颜仲.结果因为这件事被御史弹劾,而被迫去职,.孝宗只好任命另一候选人担任宰相.而虞允文因为此事,5年后才入相.

四川宣抚使吴?U病逝,被闲置一年多的虞允文被重新起用,出任四川宣抚使,这是允文第二次总督四川军务.允文这次在川,历时3年,整肃军务.积极备战.为北伐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乾道5年, 虞允文被任命为右丞相.但随即和当然的左丞相陈俊卿发生了矛盾,本来陈虞两人关系相当不错,陈俊卿还多次向孝宗推荐允文,但允文拜相后,两人在对金关系上看法出现了分歧.允文积极主张修改隆兴和议的有关条款,建议遣使赴金,要求金朝归还北宋诸帝陵寝所在的河南地区,更改屈辱性的南北交往礼仪.而陈坚决反对,认为纯属徒劳,不仅无助于改变宋廷对金的屈辱地位,反而会引起金国统治者的怀疑,不利于恢复计划的从容进行.这是两人失和的主要原因,而导火线是虞允文力主起用外戚张说,张说是高宗的连襟,张开始想通过陈俊卿,帮忙自己进入执政之列,但被陈一口回绝.随后,他找允文,允文向孝宗保举张,张说被任命为签枢密院事.陈俊卿愤而辞职. 虞允文开始独相.但素有知人之明的虞允文,举荐过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才,这回却走眼了.张说才识浅薄,品德低下. 左司员外郎兼侍讲张?蛞虼酥冈鹪饰默 :“宦官执政,自(蔡)京、(王)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虞允文)始。”弄得允文非常被动.后来张被免职.其实允文推荐张说,是因为张也力主恢复,而且北伐必须依靠张说这样的武将.

陈俊卿去职后,虞允文独相,掌握了军政大权,他积极配合孝宗准备北伐。宋孝宗阅兵兴武,他在执政前期,举行了3次大规模的阅兵,都是为了准备恢复之用。但不久孝宗又任命梁克家为右相,结束了虞允文的两年独相时代,随之又发生了御史萧之敏弹劾允文擅权不公的事。宋朝的台谏是很厉害的,虞允文因为受到弹劾,只好自请罢政待罪。这时候,对岳飞刻薄寡恩的太上皇高宗,帮了虞允文的忙。赵构说,采石之战时,他萧之敏在那里呢。虞允文因此被复职,而萧之敏被贬官。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孝宗的缺乏主见,以及对允文的信任也是有限的。

宋孝宗北伐的决心非常大,甚至可以用心急如焚,幻想早日恢复旧疆。但具体战略如何实施,也确实费了一番功夫。鉴于张浚主攻淮南的失败,孝宗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主攻川陕,从两淮呼应配合。谁当主将呢,他很为难。虞允文几次要求辞去相位去四川准备,孝宗考虑了很久,最后才下决心派允文去四川。当然允文辞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孝宗过于宠信曾觌等佞幸了。孝宗封允文为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雍国公。孝宗和允文约定,如果你出兵,朕未出兵,那是朕负你,如果朕出兵,你未出兵,则是你负朕。约定允文出川陕,孝宗进两淮,双方最后在河南会师。为了表示对虞允文的信任和恩宠,孝宗特赐允文家庙祭器,破格任其子虞允亮为直秘阁,并另拨钱100万贯以助军响。允文临行前,孝宗又举行了十分隆重的欢送仪式。他在宫中大摆宴席,亲率文武为允文饯行。

允文到四川后,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军队粮响,括民马,允许养马的免赋税,于是军士大悦,马的数量也增加了。但他却迟迟不出兵,等了一年多,孝宗实在沉不住气了,连续派人去催问,允文则都答以准备未足,不愿出兵。为什么允文不肯出兵,主要是担心自己不在朝中,朝内有人动摇孝宗的信心。而且他对北伐能否获胜信心也不足,毕竟政治家在在野时和执政时考虑问题的方法还是有区别的。孝宗终于得到了消息,不是允文出兵的消息,而是卟告,虞允文积劳成疾,病逝,享年64岁。允文死后,有个小插曲,开始,孝宗怒其迟迟不出兵,而不给他溢号,后来当他看到虞允文留下的军队全是精壮之兵时,动情不已,追溢允文为忠肃。

宋史说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可谓公允。其实虞忠肃公肯定有很多心里话没说出来。虞允文和宋孝宗这对君臣都是悲剧人物。虞允文是宋朝为数不多的知兵的士大夫,同时又作为南宋鹰派代表人物。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恢复中原,也为北伐做了不少工作。但孝宗时期,南宋的统治集团内部,大多数人已经安于现状了。北伐不能只靠孝宗和允文。而对比允文的前任志大才疏的张浚和后任被函首敌国的韩?腚校?这两位都是北伐失败,允文的表现比他们出色多了。孝宗朝,孝宗鉴于高宗时秦桧的专权,所以选用丞相的时间都不长,但虞允文却当了五年丞相,有两年多的时间是独相。可见孝宗对他的希望还是超过了别人。虞允文的死,对宋孝宗打击也很大,从此孝宗再也不提北伐了,从允文的死到孝宗禅位的16年时间里,孝宗应该是在落漠中渡过的吧。他心里肯定会说,无人能与朕共破金虏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