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外送礼之差异 -- 大西洋14

共:💬4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中外送礼之差异

岁末年终,正是送礼好时节。

记得当年在北京,凡逢元旦、春节前夕,好像还有两会期间,路上的车会骤增,形成“爆肚”(现在已是不分时间,成了“首堵”了),除了北京牌照,还有不少外地牌照的车。开始不解,后一打听,原来是各单位都在相互送礼,外地来的俗称“上贡”了。

中国好像是个讲究送礼的民族,所谓“礼多人不怪”、“当官不打送礼的”,好听一点儿的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中国人送礼有以下几种情况(只是个人能想到的):

一、逢年过节;

二、迎来送往;

三、拜访亲友;

四、过生日;

五、有求于人;

六、感情投资;

礼品内容不外乎:

一、土特产;

二、投其所好,喜欢小酌的送上一瓶好酒;喜欢品茗的送上些铁观音;吸烟的送上条好烟(这个现在少些了,送烟等于是慢性杀人啊);

三、小孩子送玩具(我主张送书,小孩子只要懂事了,就根据其年龄送书);

以上送礼原因前四项无可厚非,后两项也无不可。但现在好像有些变味,于是出现了香烟盒中有钞票、茶叶罐里见名表戒指的怪象。这也不多说,平头百姓中据说也出现过送出一盒月饼最后又回到自家手中的尴尬(我感觉这只是一种黑色幽默,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少出现吧)。

总的印象国人送礼越送越重,以前小孩子生日送个小汽车模型就可以了,现在要送碰碰车了;以前一个小飞机模型可以让孩子兴奋不已,现在能让他感兴趣的是能遥控的直升机了。

第二个印象是包装越来越奢华,所谓过度包装,实无必要。除了商业利益之外,国人的心理恐怕也是一个原因,记得有个买椟还珠的故事。

第三也是个怪象,这里也不多说,只提一句,现在有所谓“买的不用,用的不买”之说。譬如茅台是“喝的不买,买的不喝”,天价烟则是“抽的不买,买的不抽”。说怪也不怪吧。

在外时间长了,发现送礼并非国人专利,外国人也送礼,尤其是圣诞前夕,大概和圣诞老人送礼给儿童的习俗有关。

外国人送礼经济,有时不太实惠,纪念的意义大些。礼品包装很华丽(不是奢华,而是很好看),一个小小的CD盘,他可以用很好看的包装纸包的漂亮,令人很喜欢。酒也是外国人喜欢送的礼品之一,但并不高档,也就是一般的葡萄酒。另一个常送的礼物是巧克力,情人节送男孩子就不说了,想说的是复活节前的巧克力蛋,大小不一,大的里面还有些糖果之类的,很有些情趣。

国人和外国人送礼时还有一大区别是,外国人送礼时,受礼人要当着送礼人的面把包装打开,看是什么礼物。而国人是要送礼人走了之后再看是什么东西的。这大概和文化传统有关,在国人看来,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包装查看礼品有点儿迫不急待的意思,贪婪了(是否有其他“猫腻”另说了)。而外国收礼者则想当面打开包装,向送礼人说些感谢赞扬的话,而送礼人当然也想听这些好话。

送礼仍人之常情,觉得还是有纪念意义的好些。

圣诞已至,祝所有的朋友们此夜平安快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