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阶级斗争”到“阶层固化” -- 陈经

共:💬243 🌺1216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学习了,引用一下

“鲁迅1926《一点比喻》:中国的知识分子------

你是要把劳工群众引向资产者的屠宰场,还是要做庶人的良心豪猪

在我的故乡大不通行吃羊肉。阖城里,每天大约不过杀几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但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雪白的群羊也常常满街走,但都是胡(涂)羊,在我们那里称绵羊的。山羊很少见,听说这在北京却颇名贵了。因为其比胡羊聪明,能够率领羊群,悉以它的进止。所以畜牧家虽然偶尔养几匹,却只用作胡羊们的领导,并不杀掉它。

这样的山羊我只见过一回,确实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通常,领的赶得却多是牧人。

胡羊们变成了一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颜色,跟定它匆匆地竟奔他们的前程。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他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往哪里去?!

人群中也很有这样的山羊,能领了群众稳妥平静地走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

袁世凯明白一点这种事,可惜用的不大巧,大概因为他是不很读书的,所以也就难于熟悉运用那些的奥妙。后来的武人可更蠢了,只会自己乱打乱割。乱的哀号之声洋洋盈耳,结果是除了残虐百姓之外,还加上轻视学问、荒废教育的恶名。然而“经一事、长一智”,二十世纪已过了四分之一,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聪明人是总要交红运的,虽然现在表面上还不免有些小挫折。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规蹈矩。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

只要没有人问:往哪里去?!

君子若曰:“羊总是羊,不成了一长串顺从地走,还有什末别的法子呢?君不见夫猪呼!拖延着、逃着、喊着、奔突着,终于也还是被捉到非去不可的地方去。那些暴动,不过是空费力气而已矣。”

这是说:虽死也应该如羊,使天下太平,彼此省力。

这计划当然是很妥帖,大可佩服的。然而,君不见夫野猪呼!他以两个牙,使老猎人也不免于退避。这牙,只要猪脱出了牧奴们所造的猪圈,走入山野,不久就会长出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