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还说说“满汉不通婚” -- 锴锃

共:💬8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关于传言。

呵呵,类似的传言不止限于江南。北方也有类似的传言。

顺治十二年( 1655 )七月,兵科给事中季开生奏:

近日,臣之家人自通州来,遇见吏部郎中张九征回籍,其船只几被使者封去,据称奉旨往扬州买女子。夫发银买女,较之采选淑女自是不同,但恐奉使者不能仰体哀衷,借端强买,小民无知,未免惊慌,必将有嫁娶非时,骨肉折离之惨。

世祖答称:

前内官监具奏,乾清宫告成在即,需用陈设器皿等项,合往南省采办,初无买女子之事。太祖、太宗制度,宫中从无汉女。且朕奉皇太后慈训,岂敢妄行?即天下太平之后,尚且不为,何况今日?肤虽不德,每思效法贤圣之主,朝夕焦劳,屡次下诏求言,上书禁勿称圣,惟恐所行有失,若买女子入宫,成何如主耶?

当然这个不是关于“满汉联姻”的,但是表现了汉人在这和选秀女相关问题上的敏感。

这样的传言在清朝前期的历史上出现多次。郭松义在《明清两代诏选“淑女”引起的动乱 》 一文中列举顺治四年( 1647 )、五年( 1648 )、十年 ( 1635 )、十三年( 1656 )、十五年( 1658 )因谣传朝廷挑选秀女而在江南引起六七次社会动乱的例子,谣传中就有“掠妇女,犒西达” 之说。这样的谣传到了雍正五年 ( 1727 ) ,仍能在地方上引起轩然大波:“近有不法匪类造作讹言,一人煽惑,众口喧腾,以致人心惊惶,良民受累。如京城之讹传挑选秀女赐西洋人, … … 此必奸恶之徒,不肯改过迁善,怨朕约束惩治甚严,故肆其鬼蜮之伎俩,摇惑众心。” 可见百姓有多么敏感。

当然,除去汉人这边,满人那里肯定也有阻力,虽然多尔衮在政治斗争中获胜,但是肯定不可能彻底改变满族人特别是他的政治敌手一方支持者的想法。如果联姻得到汉人的支持,多尔衮还可用强力在满人中推广这一次政策(类比赵武灵王改制和孝文改制),但是,汉人和满人都不支持,所以只好作罢,避而不谈了。所以我说清早期通婚政策的失败来自于双方,而不是单一的一方。

旗女供应不足只是问题的一个原因,觉得比较新奇就拿出来强调了。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到social norm的原因是:旗女一旦嫁给汉人就会失去旗籍,从而丢掉旗人的特权,因为满人的社会构然是一个男权/男系社会;相反地,民女嫁给旗人则可以获得旗籍。这样的习俗阻碍了旗女的外嫁。

另外,民女嫁旗人的例子似乎挺多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