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黎阳:旧中国与毛泽东时代的人口死亡率对比图 -- 叶笑寒

共:💬4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整理】黎阳:旧中国与毛泽东时代的人口死亡率对比图

黎阳:旧中国与毛泽东时代的人口死亡率对比图

黎阳

2010.1.10.

网友“野草”文章“从《中国人口年鉴》看三年困难时期和毛时代计划生育”(见附录)用中国人口年鉴的数字把旧中国与毛泽东时代的人口死亡率做了个对比。我把这些数字转换成图表,用更直观的方式对比表现出来。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旧中国与毛泽东时代人口死亡率的差别是数量级的差别,是千分之几百与千分之十几的差别。而这里引用旧中国的死亡率数字还是“全国属于较富庶地区,交通也相对发达,且这几年并未受到战乱影响”的地区。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孰功孰罪,一目了然。

附录:从《中国人口年鉴》看三年困难时期和毛时代计划生育

--------------------------------------------------------------------------------

作者: 野草(吴.村.赏.柏) [21:6235], 23:31:01 4/20/2000:

这里提供部分资料、文献,供朋友们参考。

一、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统计资料

表一 1931─1934年江苏省江阴县农村人口贫富死亡率(千分比)

1、普通死亡率

---年 度 ------ 富有者 --- 安舒者 --- 贫穷者 ---- 总 计

1931─1932 ----- 26.5 ----- 39.6 ----- 45.6 ----- 42.8

1932─1933 ----- 32.3 ----- 31.0 ----- 39.6 ----- 36.1

1933─1934 ----- 33.9 ----- 49.3 ----- 56.0 ----- 52.0

1931─1934平均 - 30.9 ---- 39.9 ----- 47.4 ──

2、婴儿死亡率

---年 度 ------ 富有者 --- 安舒者 ---- 贫穷者 ---- 总计

1931─1932 ---- 161.3 ----- 219.8 ---- 198.2 ----- 203.4

1932─1933 ---- 275.9 ----- 240.2 ---- 239.2 ----- 241.8

1933─1934 ---- 379.3 ----- 373.5 ---- 403.4 ----- 309.3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第叁编(1936年)。

野草注:之所以选择1931─1934年的该地资料,原因在于手头没有全国性的资料(恐怕以当年政府的能力,也根本不可能进行这样的调查),而该地在全国属于较富庶地区,交通也相对发达,且这几年并未受到战乱影响。

表二 解放后历年(1949─1966)全国人口死亡率(千分比)

年度 -- 全国 ---- 城市 --- 农 村

1949 -- 20.00

1950 -- 18.00

1951 -- 17.80

1952 -- 17.00

1953 -- 14.00

1954 -- 13.18 --- 8.07 -- 13.71

1955 -- 12.28 --- 9.30 -- 12.60

1956 -- 11.40 --- 7.43 -- 11.84

1957 -- 10.80 --- 8.47 -- 11.07

1958 -- 11.98 --- 9.22 -- 12.50

1959 -- 14.59 -- 10.92 -- 14.61

1960 -- 25.43 -- 13.77 -- 28.58

1961 -- 14.24 -- 11.39 -- 14.58

1962 -- 10.02 --- 8.28 -- 10.32

1963 -- 10.04 --- 7.13 -- 10.49

1964 -- 11.50 --- 7.27 -- 12.17

1965 --- 9.50 --- 5.69 -- 10.06

1966 --- 8.83 --- 5.59 --- 9.47

1967 --- 8.43

1968 --- 8.21

1969 --- 8.03

1970 --- 7.60

1971 --- 7.32 --- 5.35 --- 7.57

1972 --- 7.61 --- 5.29 --- 7.93

1973 --- 7.04 --- 4.96 --- 7.33

1974 --- 7.34 --- 5.24 --- 7.63

1975 --- 7.32 --- 5.39 --- 7.59

1976 --- 7.25 --- 6.60 --- 7.35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年鉴》(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人口研究中心编)我想,根据上述资料,所谓“饿死叁千万”的妖言可以尘埃落定。按照《庐山会议实录》李锐提供的数字, 59年人口净增长1113多万,1960年净减少1100万,1961年人口净减少348万。从表二中所列数据,以1959年与1961年相比,人口死亡率相差无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非正常死亡人数究竟是多少?如果一个相对客观的人,应当是不难得出正确结论的。我的计算方法是:将叁年困难时期总死亡率,减去此前叁年的总死亡率,所得即非正常死亡率.将这个非正常死亡率乘以人口总数,即叁年困难时期的非正常死亡数。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依照我的计算方法得出的非正常死亡数(注意:非正常死亡并不完全等于饿死),是以解放后取得的成就(即参照1956─1958年的死亡率)为基础的!如果参照1949年的死亡率,恐怕连1959、1961年都不能算作灾年。更别说如果参照以解放前的中国(以1934年的江苏江阴为参照,已经是相当乐观了!别忘记了,34年已经接近旧中国经济最好的一年[1936年],江苏当年又是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会得出什么结论。某些痞子说,不能将战乱与和平年代相提并论,甚至说什么中国不需要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战乱年代当然是不能与和平年代相提并论,但不妨问一句:战乱是谁造成的?是反抗者还是压迫者?解放前,人均寿命叁十五岁,文盲率高达80%,这是战乱可以解释得通的?!中原大战后, 国民党统治的大部分地区有战乱吗?那里情况怎样(表一就是明证!)?解放战争期间,直到渡江战役开始前,战场始终在长江以北,江南又何所谓战乱?!那里的情况怎样?本来,象蒋介石那样早已经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唾弃的政治僵尸,根本就不必多言。但近年来,有不少“自由主义”精英之流的人物却很热衷于为其招魂,说什么国民党统治下的“自由”虽“少”,但比“无”好。对于他们这些精英而言,确实是有很多自由。但对于喜儿、芦材棒等底层民众而言,恐怕是无福消受这种“自由”吧?──且不说抗战前与抗战中,就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地方大员竞逐“五子登科”的劲头,掠夺民脂民膏的丑恶、无耻嘴脸,连你们的美国爸爸都认为不可救药!而且,这个所谓的“五大强国”之一,当年为了顺利“接收东北”,不仅出卖了外蒙古主权,并出租大连、旅顺港和中长铁路(租期30年,后在1950年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收回);为了获得美国老子的“援助”,不仅纵容美军在中国为所欲为(甚至国民党交通次长之女被强奸,也被某些御用文人说成是“似非良家妇女”!──次长的女儿遇害尚且如此,遑论普通百姓!),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条约》、《中美航海条约》等卖国条约;为维护独裁统治,不仅破坏政协会议,而且撕毁停战协定并挑起全面内战;在“改善民生”方面,不仅创下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通货膨胀记录,战败逃离前,还在大陆对普通百姓进行了大掠夺(我们不要忘记,台湾能够有今日的发展,其原始发展资金的绝大部分就来自这次掠夺)!这样的政府,还要指责人民不该反抗?! 当然,在事实面前,这些荒谬绝伦的胡言乱语根本就站不住脚。比如所谓的战乱年代真能搪塞一切吗?从表二可以看出,被称作“全面内战”、“十年动乱”的文革,其人口平均死亡率,比此前的绝大部分年份都要低,而且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请问某些造谣生事之人,为什么毛泽东的“动乱年代”,人口死亡率会逐年下降,而“蒋公”的战乱年代却是另一幅光景?!

二、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生育

这里,我列出毛泽东时代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社论以及领导人讲话目录,供朋友们参考。

1、《提倡节育》(刘少奇,1954年12月27 日)

2、《卫生部关于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的通知》(1956年3月30日,)

3、《卫生部关于避孕工作的指示》(1956年8月6日)

4、《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周恩来,1956年9月 27日)

5、《应该适当地节制生育》(《人民日报》1957年3月5日社论)

6、《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1957年10月25日)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1962年12月18日)(以上皆转引自《中国人口年鉴》1985年)

8、《做革命的促进派》(《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57年10月9日[注:将“引蛇 出洞”与批马寅初相联系的人,且问反右何时开始的?])

9、《农村卫生工作和计划生育问题》(《周恩来选集》下卷,1965年11月1日)这些年,由于某些别有用心者的造谣,许多原本明了的事实都成了一锅粥般的糊涂账。比如新中国人口的膨胀,许多人就片面地将新中国人口膨胀原因归咎于毛泽东。我在《关于“饿死叁千万”、毛泽东与今日某些右派》中已经指出,新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批判马寅初。我认为真正原因是──新中国人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导致了中国人“多子多福”观念根深蒂固。实际上,从今天虽然采取了种种非人道手段来强制计划生育,却仍然难以遏制人口增长的势头,已经可以看出──当年真正缺的不是宣传和提倡,而是没有采取类似今天的手段而已(如果真采取这类手段,恐怕又要被某些人大肆攻击为“暴政”之类──真是说你坏,你就坏,不坏也坏)!关于此,在苏联、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可以找到佐证──这些国家为鼓励人口增长,采取了“英雄母亲(苏联)”等措施,但其人口出生率却始终很低,德国二战后总人口甚至是负增长!有趣的是,这些年许多新右派分子往往以民主的守护神自居,可是一旦遇到具体问题,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脱下伪装。以批判马寅初为例,居然可以告诉大家,批判一个人可以“错增叁亿”!你倒是纠集帮人马批判一下,看看能否“正确地减少叁亿”?我认为,批判马寅初确实值得反思,但恐怕不是什么“错增叁亿”,而是那种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粗暴作风。看看前面所列1954─1965时期社论、政策,所谓“批错一人,错增叁亿”这类的妖言惑众可以结束了吧!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