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唱和萨苏兄的新近作品,共计十一篇 -- 春秋的老胡

共:💬247 🌺2771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继续史料说话。阁下选择性失明的问题一并指出

阁下继续用的是以偏概全、转移阵地的招式~多个史料抛给你,足矣(烦请明确一一用史料回应):

你开始说的“韩德勤29年后就当上了第三师第七旅旅长、第五十二师师长。这两支部队是不是中央嫡系?”给你的史料之后,你又慌忙退到这句话“52师打了败仗,韩德勤被降为副师长的时候,请问师长是谁?连这段都不敢提?”

这一段其实就是打埋伏,有史料等着你(你每一次看到史料前,确实都“色厉内荏”,一旦看到史料后慌忙转移)

准备好,下面用明确的史料指出这两个事实:

1、韩德勤当师长的52师,是一个“杂牌”,老军阀部队;主力被消灭后被陈诚接过五二师番号而已,韩德勤也随之走人。

2、韩德勤压根没有当52师副师长,也就是说他没有当陈诚的副手。

宋瑞珂(知道这位吗?他是货真价实的嫡系)的回忆文章《陈诚及其军事集团的兴起和没落》的章节《吞并杂牌扩编部队》

第一段就是: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一日,韩德勤的五二师在兴国的方石岭被红军打垮了,除陈纯道的补充团留在吉安外,两旅四个团损失殆尽。陈诚奉蒋介石命,接过五二师番号,于同年秋,以十一师独立旅和十四师攻城旅编成五二师,自兼师长,李明任副师长,柳际明任参谋长。原五二师残部编为独立团,由王作华任团长。”

这一章节一共记录陈诚三次吞并杂牌……记录吞并杂牌52师之后,其后又记录杂牌43师、59师。

这和我方红军战史的记录一致:

五十二师原为韩德勤师,韩师的两旅6团曾于1931年9月于吉安方石岭被红军全歼。五十二师覆灭后,其番号及残部被陈诚收编,陈诚再调入第十一独立旅和十四师攻城旅,重新组建了现在的两旅6团制的新五十二师。

这份史料证据展示:韩德勤当师长的52师,只是一支非嫡系杂牌。

你说到韩德勤的嫡系的问题,摇摆好几次,先是“29年”,又变成“33年”。又给你明确的史料,这次又准备蒙混过关?

杨伯涛回忆这次吞并杂牌:“他(指陈诚)以整理军队的名义,将老军阀部队韩德勤的五十二师揽到手里。该师人员武器损失虽几经呈报,历时甚久,始终未得到补充,韩只得挂冠而去。接管这个师后,将十一师独立旅的三个团拨充五十二师的建制团,而以独立旅旅长李明任该师师长。陈诚这次吞并五十二师没有通过暴力,而是采取一种‘断其补给,任其倒毙’的手段。

黄维则回忆韩德勤没有重新当副师长,“李明调任五十二师副师长”的时候,师长仍是韩德勤的名义下,韩德勤后面是“离师到顾祝同那里去一直跟着顾干下去……韩已经丧魂落魄不敢继续干师长而求去。”

“不敢继续干师长”,他这样的非嫡系,哪敢和陈诚的亲信李明抢师长~

陈诚短暂兼任师长的职务,也明显就是挂名,师长实际上是给李明的。

宋瑞珂的回忆也是“李明任副师长”而不是韩德勤降为副师长。是陈诚的亲信李明,给陈诚当的副手。

陈诚兼师长很短,李明随后就是52师师长。他就是黄陂大捷被红军抓住的那个52师师长李明。

黄陂大捷又一次消灭52师,韩德勤这次可不在军中。而后这个番号就告一段落:

围剿失败后,“五十二,五十九师两个番号取消,残余部队合并编为九十九师”。

“老军阀部队”、被吞并的“杂牌”,权威史料宋瑞珂、杨伯涛回忆中,这就是韩德勤的52师…

非嫡系的杂牌,收编敌后,李宗仁回忆中,这就是韩德勤的89军…

史料证据很明确:韩德勤麾下,一直就是杂牌。

“省保安团居然也算游杂部队?市保安队就不是?”这句充分诠释什么是选择性失明:“沈鸿烈麾下还有2个大队的青岛市保安队,又新组建了教导第一、二团。这至少不逊于游杂武装。

“不逊于”究竟是何意?又是语言的问题……

沈鸿烈给何思源的海军陆战队才有多少人?

“行前,委任何思源为鲁北行署主任,并留海军陆战队500余人,由关国启带领,保卫鲁北行署。”

鲁村的摩擦——

张希周的回忆文章《我所知道的沈鸿烈》:

“(39年)农历十一月间,(省政府)又迁到蒙阴八区鲁村附近之唐家沙沟……将教导团全部调到鲁村和唐家沙沟,将吴化文部放在外线小张村、汇泉寺一带(这一段显示,吴化文部可没放到鲁村)”

“……亲自率领一部分海军陆战队和教导团,并由他的海军老部下张赫炎作指挥,向鲁村以西八路军解放区进攻。…八路军又自动地撤走了,他们也悄悄地回来了。”(这一段描述精炼后,就可以看出是)

另有以下的证据:

《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

又于7月拟定了“公然与省府进行局部摩擦”的作战计划,集结山东纵队一、二、四支队主力,在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个营的配合下,于8月10日发起反击,当天就收复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所在地——鲁村。鲁村战役使沈鸿烈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在给重庆当局的报告中承认,他的部队已“损失过半”。

国民党出的《民国山东通志》:

“二十九年六、七月间,日军进攻新泰、蒙阴一带的共军,沈鸿烈指挥下的山东游击队乘机自共军手中收复鲁村,并对共军进行攻击……是年八月十一日,共军徐向前部向山东省政府所在地的鲁村进攻,十四日占领。”

沈鸿烈和山东军阀不是一路,在青岛又已投蒋。而吴化文部就是一个任人唯亲的封建军事集团。

处于沈鸿烈“指挥下”的,也被他跟重庆称呼为“他的部队”的这样一支军队,怎么会都是吴化文调过来的部队?

至于这一句:

“特别是韩德勤和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以属于国民党中央的嫡系军队自居,对李明扬、陈泰运等部则意在吞并。”

自居是就是韩德勤认为,他这样的敢“自居”是嫡系,把陈泰运都当杂牌?陈泰运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他这个人才是货真价实的嫡系。

韩德勤日后当上了江苏省主席,他的部队也不断扩充。这哪里是“蓄意加以淘汰”?

敌后不断扩充的杂牌部队多了去,和有这样企图“蓄意加以淘汰”不矛盾。

李宗仁是回忆五战区下属各军,阁下的见解不会比他更准确。

“如此重视,为什么要到10月19日才发皓电?”

——————————

中央提示案是7月16日下发的。

7月27日,周恩来携国民党“中央提示案”飞回延安。在8月25日飞返重庆继续商谈。

皓电是谈不拢的结果。鲁村和黄桥,都是中央提示案下发之后继续发生的摩擦,而作为事例写进皓电的。皓电不是为鲁村、黄桥而发的。

我说的鲁村更重视,就皓电的语句而言很明显——“苏北方面”是用“此外”这个词引领。这是语言常识。不会认为起草、审阅皓电的都是文盲吧?

而且若是皓电是为黄桥而发,何必等到黄桥战后长达13天?黄桥的讯息一到重庆立即宣布谈判结束发通牒才合情合理?而且更不需用“此外”这个词引领“苏北方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