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唱和萨苏兄的新近作品,共计十一篇 -- 春秋的老胡

共:💬247 🌺2771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国民党军队所俘虏日军

按岗村宁次的记载“随着遣返输送的进展,由中国政府方面及共军方面(极少数)移交的俘虏,1946 年5 月末的数字为:陆军1,212 名,海军40 名,商民106 名,共计1,358 名。”(岗村宁次回忆录P99)。

这基本是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所俘虏的日军最终留存的数量,应该就是第一、第二战俘营的人数,除去商民约1250人。这一数据应该不包括驻印军俘虏的约600名日军。

国民党军队所俘虏的日军存在俘后伤重毙命、转运途中死亡、战俘营中病饿死、逃跑枪毙死等情况。

比如某个日军战俘的报告:

”長谷川:在這裏大約被拘禁了二十天。我想是昭知廿年6月上旬吧。在安江臨時收容所裏有日本人俘虜兩百五十人,朝鲜俘虜五十人,共計三百人左右,但大約五十人死掉了。剩下的兩百五十人分乘大約十臺美國的GMC軍用卡車,被押送到重慶去。

在嚴酷的長途卡車的車厢上,處於危篤狀態的俘虜連醫護人員都没有就被裝上了車,這不等於就是“請自由地停止呼吸吧”的狀態嗎。每到宿營地,必定有一、兩個人已經死了。到達貴陽為止的四天之間,大約有三十人死掉了。”

从时间地点上判断,这应该是湘西会战俘虏的300多名日军。

还有:

“<<木村福治氏訪談》,原題《證言5 木村福治氏訪談》,是以菊池一隆著(林琦、陳傑中譯,朱家駿主編/校譯)、西元2006年第1版之《日本人反戰士兵與日中戰爭——與重慶國民政府地區俘虜收容所相關的情況》(香港:光大出版社)

菊池:對手是國民政府軍吧。

木村:對,是的。是國民黨軍。

菊池:由於優待俘虜政策,没有捱打吧?

木村:捱打的事是没有的。……但是,没有讓坐上擔架什麽的。再痛也得自己走。大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為是戰鬥部隊,這裹那裹四處移動。這樣經過約一個月,完成了向長沙集結。一到長沙的街上,有很多日本人俘虜。有250名左右。那是長沙的臨時收容所,是個像學校一樣的地方。俘虜中病得相當重的人也都全部被帶到那裹去,因為有獎金可拿呀。也有三、四天後死掉的俘虜。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地死掉。三個月以後全體向貴州轉移時,剩下150名左右。

菊池:在長沙250人,到達鎮遠時是150人嗎?死亡率很高啊。

木村:是的。那時的俘虜,到最後活下來回到日本的是38人。……我想,起初的250人中,到鎮遠時活下來的大約是150人左右吧。當初人數很多啊。……在 12月,受到嚴重凍傷的人很多,一旦手上的皮膚破裂,骨頭一露出來,這種情况就算一時獲得醫治,最終還是不行的。没有徹底治療的話,就逐渐地往手、脚及全身發展下去。到了貴州省鎮遠後,從那時起,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内,終究還是一個接一個地死掉了。死了相當多人呐。因此,有一陣子曾以為“大概有55名能穩定下來吧”,結果到了回日本的時候是38名。”

这一段我个人的感觉:这250名俘虏应该是国民党军队南方战线一段时间内俘虏的日军,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250人的俘虏,3个月后出发时就变成150了,死亡率40%,比巴丹行军还猛(7.8万路上死了1.5万)。考虑到这些日俘有不少身负重伤,比巴丹行军时多数身体还算完好的美菲军状况要差多了,这一比例还能理解。但到了镇远后,150人死掉了112个,回到日本的只剩38个,死亡率约75%(巴丹行军结束后两个月内美菲军死亡率41%)。这个比例就不好理解了。同时,国民党第一、二战俘营似乎没有日军俘虏大规模病饿死的记录。

估计国民党军队俘虏的日军俘后死亡率大概在50%左右,如果是这样,国民党军队抗战期间俘虏的日军大约为2500人,加上驻印军的战果,总的大约3000人(这里面包括八路移交第一战俘营的俘虏,但具体数字不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