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闪着泪光的事业(1) -- 忘情

共:💬249 🌺68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还得看周转量和车数阿

平均下来每张票仅略高于普通车的票价,那是坐得短阿。动车多少人坐,你也看得到,每公里2毛8,也是定死的。客票收入占24%,因为动车运行总里程短阿,客票数多,那是坐短途的多阿。动车车底数量有所有车底数量的24%吗?显然没有啊。

高铁来说,你说所有的还本付息都算上,连路线,车,车站,信号,一切的一切所有投资都算,用1张票的70%,够不够?就是说折合二等只有1毛5/公里,减去运营成本(只有电费,人工,维护这些,买大件的统统不计)是利润,赚不赚钱?1毛5/公里就是红蓝白皮硬座的票价。但是你也说了,高铁1公里才2个人,是老线的1/10。高铁单车单日运行里程达到普通车3倍,没有问题吧,注意买车钱已经在那3毛5里了。高铁单车行驶7,8000公里才入库,这平均到每公里票价上才多少钱?咱们细算,高铁的1毛5肯定比红皮的1毛5赚钱,再重复一下前提,是所有硬件的还本付息折旧都在那3毛5里的情况。所以问题就是那3毛5够不够还本付息折旧了,这个只要运量别太小,肯定够吧。

比如武广,投资大概1000亿,商业银行贷款官价年利5.94%,20年等额还本付息每年还9%。贷款占一半,也就是45亿。还有1/4地方政府出,不用管了。铁道部的投资就算全是债券,利率4.x%,往多了算就算一年还20亿好了。那就是65亿。如果每张票拿70%,收入100亿就够了,就是收入为第一年的2倍。第一年才开了几对车阿,路又没成网。开个鱼塘果园之类的,也得6,7年才开始挣钱么。

也就是说,武广20年总收入2000亿,还本付息折旧就平了(折旧反正就是记个账,又不是真给钱,维护算在那1毛5里面,20年后武广难道会报废不成?),后面就是纯利了。武广20年总收入收不到2000亿,这谁信阿?20年不才1代么?关键最少也是盈亏平衡,财务状况肯定好于普铁客运阿。

再说这是客运。大头在货运呢。线路咱挑贵的算,西康2线,100来亿,200多公里,年设计运量增加7000万吨,这投入产出比算差的了吧。这一年增加快200亿吨公里呢,每吨公里1毛,这还快20亿呢。而且关键这是入川瓶颈,这条线搞好,连带多少线运量都会增加阿。

货运成本,一台机车2000万,一辆货车几十万,跑几百万公里,没问题吧?往少了算,一列车拉3000吨货,平均每吨公里不到1分吧?电费,往多了算,9600千瓦,60公里/小时,3000吨货,这是使劲往多了算了,我他娘真想看看拉3000吨货跑60公里/小时还要使出9600千瓦功率的路是什么样子。1吨公里3分钱,实际好的线电费1吨公里可能就1分钱。所以说,除去3分铁路建设基金,剩下那7分里面,还是有利润。过去可能利润薄,内燃机车,拉得少,油钱还多,这里换挂,那里解编,纯消耗,一个司机一天才跑500公里。以后眼见得成本蹭蹭往下降,收入蹭蹭往上升阿。

这是赚得差不多最慢的算法。要算赚得快的,大秦铁路,653公里,这几年除了买车也没增加多少投入了,那运量1亿吨到4亿吨,还在涨,1年增加30多亿的收入。

这一代铁路最惨的时候应该是00年到05年那阵,使劲改造老线,还没连成片;加客运,还加Z/T这种投入大不多收钱的客运;货运提高慢;新装备还没出来。光把人往死里逼,没见到成果,跨越肯定要这么说。累得半死,提心吊胆,工资不涨,一不留神扣钱下岗,这个我都看到过。

现在不一样了,拐点已经过了,各方面世界领先的货流水般投产,生产力这么发展,需求那么紧张,还不见钱,那是见了鬼了。等你们收入上去的时候,别光感谢新部长,还是要感谢跨越。

通宝推:王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