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萍水系列之“玩命”邱永铮 -- 萨苏

共:💬89 🌺76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萍水系列之“玩命”邱永铮

海军少将张招忠,那可是当兵当老了的,看见邱永铮的动作竟忍不住眉毛上挑,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反应是集体性的,除了张将军,在座众人无不如此,如果不是坐在椅子上,只怕老萨还会表现出一点“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意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环球时报》记者邱永铮 – 当然,是右边那个

以嘉宾身份参加节目的邱永铮,没轮到发言的时候坐在那儿不声不响,老实巴交,满目憨厚,怎么看也不象能让一个将军感到危险的人物。

没办法,参加那期节目的几位,多少都跟军事沾一点儿边,就算没见过枪林弹雨,也好歹知道什么叫危险。

其实,当时老邱也没说话。

问题是,这期谈战争的节目里,正在放他的录像。

只见这个满目憨厚的家伙,正在一个岛上,对着某个钻进地里的大家伙指手划脚 – “这个火箭弹应该有五米长……它没有爆炸…… 韩国方面说延平岛上已经没有哑弹,但是我们却在这里找到一个……”

在这样近的距离对着一颗没响的玩意儿比划,哥儿几个不由得对这位话不多的哥们儿暗挑大指,深表崇敬。就在此时,画面上这位跨前一步,抓住那发火箭弹的尾巴,开始左右摇晃,嘴里嘟囔着:“……露出地面的部分有一米多长,估计里面还有炸药……”

大家集体咽唾沫的场面,就发生在此时,看着老邱在屏幕上口说指画,有人轻声道:“天,他不怕把这玩意儿弄响了吗?!”

看老邱在录像中的表情,似乎没有我们这样恐惧,反而带着一点儿……兴奋!

邱永铮是《环球时报》的战地记者,虽然萨也算该报的特约记者,却是一直没有和老邱打过交道。这第一次见面,老邱就给了我一个“悍不畏死”,“胆大包天”的印象。

节目下来,和老邱同路,发现永铮过个马路都要一慢二看三通过,完全不象是那种混不吝的人物,忍不住向他打探当时情形。老邱听了半天,才明白大家的误会,连忙摇头苦笑,说不是这样的啊,那颗哑弹发现后首先叫来了韩国军队的人,去拍摄时已经解除了危险,他的意思是可能韩国人还有没弄干净的炸药残存在弹筒里。

中国战地记者出任务的时候是有点儿罗伯特卡帕的风格,但真上了战场,可不会自己找不自在,那里的危险是无所不在的。

一路走着,老邱给我讲他在阿富汗的经历。

老邱到坎大哈当作战地记者刚回来,写了本书叫《跟着美军上战场》,据说销得不错。不过,萨要是下次见到他,会建议他把书名改成《目击美军上战场》,不然,塔利班外语不好,理解成《环球时报》为美军提供游击专家,还不把咱的记者“一块儿地统统打了”?

照老邱说,阿富汗美军打的仗,简直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比如,美国兵要是回了兵营,从饮食到上网,从娱乐到商场,一切都和在美国本土全无二致。美国人生生在荒野里建造出了一个个如假包换的“小美国”,只有走出兵营,才会意识到这是在阿富汗。当然,这得花纳税人多少钱,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至于打起仗来,弹药如泼水,呼叫之后直升机必须五分钟之内到达呼叫人员的头顶,更是让人难想象的高效率。

“可是,这一仗美国人根本没法打赢。”老邱说。

原因很简单,塔利班根本不跟美军打阵地战和运动战。每天放冷枪冷炮,对阿富汗政府军进行渗透(甚至策反中情局的阿富汗特工),用路边炸弹和地雷进行袭击,才是他们常用的战法。美军对这种完全不对等的打法很难适应。

一天, 老邱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的记者跟着一队美国兵采访。带队的一名美军中尉和他们已经熟识,大家边走边聊。

走到一个葡萄园的前面,中尉说前面是巡逻区了,记者等一会儿再跟进。

坎大哈周围到处是葡萄园,这里是塔利班的乐园。阿富汗人和我们种葡萄的方法不同,他们不搭葡萄架,而是堆砌一个个的塔墩,让葡萄攀援生长。这些密密麻麻,仿佛非洲白蚁山的障碍物让美军MATV战车(据说这种车十分安全,至今还无人在车中阵亡)无法进入,直升飞机在空中也只能看到一片绿色,如同睁眼瞎。巡逻的任务只能由步兵承担。

美军开始向葡萄园里前进,记者们正要跟进的时候,忽然听到前面“轰”的一声巨响。

众人纷纷扑倒。

混乱过后,老邱等人冲到前面一看,只见那名带队的中尉,已经只剩一条腿留在那里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兵,健壮,职业,年轻,只“轰”的一声就剩下了一条腿……

看老邱回忆起来依旧用力闭眼忍住恶心的样子,萨生生把“这个中尉除了一条腿,其他的部分呢?”这句问话给掖了回去。

这,就是塔利班路边炸弹的杰作。一名路透社记者激动地拍了一张照片,当即被已经有些歇斯底里的美军抓了出来,立即用飞机遣送离开阿富汗,并永远取消随美军采访的资格。

“他不是有防弹衣么?”萨嗫嚅,随即想到,当地报道,塔利班的路边炸弹,连悍马车都可以炸成钢铁垃圾,防弹衣….萨摇摇头,打消了寻根追底的欲望。

老邱说,这样的炸弹,当地亲塔利班的农民去葡萄园干活,顺手就可以安一个。

老邱说,当地人对中国比较友好,但是,你穿着防弹衣,戴着钢盔,谁知道你是中国人呢?

老邱说,就在美军兵营周围,每天都在战斗,枪声不断。

“刚才他还在和我们说话呢,那是我第一次直面一条生命的突然离去。”老邱叹息,“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就够了。”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误读了老邱,战地记者这个职业,可实在不是什么浪漫的行当。

[完]

老邱旁白:我不过是拉了拉火箭弹的尾巴,有那么恐怖吗?

众人旁白:主要是反差太大,您要是长得跟张绍刚同志似的,别说拉火箭弹的尾巴了,就当场拉手榴弹我们都不会觉得新鲜

关键词(Tags): #坎大哈(当生)#邱永铮(当生)#环球时报(当生)通宝推:喜欢就捧捧场,鹦鹉螺,znxf,嘉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