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东北抗日联军轶事连载帖 -- 春秋的老胡

共:💬101 🌺7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金独揽大权以后就是不识时务,经济上尤其如此

从金日成搞七年计划开始朝鲜就企图建立完整、全面的工业体系,工业建设上四处开花,什么都想搞。对于一个两千万人的小国,朝鲜的工业体系是非常齐全的,几乎所有现代化工业体系科研、生产朝鲜都有涉及。

偏偏朝鲜资源、人口规模又太小,很多原料、市场都没有着落,根本支撑不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工业母机到原料、市场,朝鲜必须依赖外国。苏联一垮台,朝鲜经济立即陪绑完蛋。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

这种“小而全”的工业体系,造成工业效率低下、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以朝鲜汽车工业为例,仿制嘎斯51的胜利58和南京跃进几乎同时投产,直到80年代和CA141这样的中型货车比,朝鲜的技术水平和中国的差距也只有3~5年而已。但是朝鲜汽车产量规模就实在是太低了,其载重汽车在顶峰时期产量也不到11万辆。想依靠出口市场扩大生产也很成问题。这样的规模,经济效益总规模肯定是不高的;如果算上其他开销,汽车工业配套产业体系和科研设施建设,这个产量能不亏损就不错了。汽车产量就这么点,门类倒是齐全,1.5~2吨级的胜利、4~5吨的千里马、8吨以上的大同江,还有仿制苏联MAZ的特种车、仿制日本小松的矿山用大吨位自卸载重车。乘用车从和平牌轿车到公共汽车都有生产。

事实上以朝鲜国内市场容量和本国技术水平,根本支撑不起来这样门类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强行建立这个体系,除了名义上的“自立”以外,经济上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看起来,朝鲜搞工业投入巨大,工业发展的数字也很好看;实际是在政府指令计划下不单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背离市场规律去搞经济。花钱,却不能做到钱生钱;财富很大程度上就是变相挥霍掉了。小国就要有小国的觉悟

现代的经济和工业体系已经不是三四千万的小国可以独立支持的起的了。

朝鲜的经济,即使是在经互会体系内也是入超。亏得经互会内部是物资折算挂账,年终结算。朝鲜连年积欠,一旦经互会要他还账,朝鲜一样没法还。他的工业产品在经互会内部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农业即使巅峰时期,也要少量进口。没有中国的农产品,苏联的工业设备,朝鲜经济无以为继是必然的。就算今天经互会不垮,朝鲜经济也必然要有大波动。

朝鲜经济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畸形的自尊心下,非要搞小而全的工业体系,经济效益实在低下。

1、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开始按苏联的斯大林-费尔德曼模式,试图通过建立基于“煤铁复合体”的完整的重工业体系,进而实现工业化。然而这需要先进行原始资本积累。于是朝鲜的农业和农村成为积累的来源,于是开始几十年的“夺取粮食高地”。

2、由于“小国寡民”的客观条件,企图单靠“自力更生”完成积累和工业化证明行不通。于是眼光向外,到处寻求援助,甚至借债、赖账。后来,索性加入“经互会”。这实际上已经表明,靠自己的力量搞重工业根本不行。但朝鲜领导人并不放弃,只是将经互会当做从外部输入资源、完成积累的工具。所以,从外部输入的宝贵资源被用在了根本不可能成功的重工业建设上,对这个国家来说,最宝贵的一段黄金时间白白浪费了。

3、苏联解体后,外部资源输入一旦中断,灾难立刻降临。朝鲜在90年代遭遇的经济损失甚至超过朝鲜战争。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又回到原点去了。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小国寡民搞重工业体系的不可能。

4、然而,朝鲜领导人仍然不放弃。所以在国内要搞“先军政治”,想通过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来人为地支撑住危在旦夕的重工业,与此同时,还试图通过搞核武、火箭,保住重工业的核心部分。

5、一旦局面稍有缓和,外部援助有所增加,朝鲜就又试图恢复其工业体系。但由于90年代的损失是几乎毁灭性的,现在要恢复就得从“原始资本积累”重新开始。这一回,新领导打算走一条时髦的捷径,于是搞了“货币改革”。然而货币改革失败了,就是说,这回连原始积累都没弄成。这再次证明了小国搞重工业的不可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