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东风21D -- 晨枫

共:💬44 🌺1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website

First one

http://blog.udn.com/YST2000/4328738

在我們進入「虎年談天下大勢」的最後一個迷你系列,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這也是中美軍事對抗的最高潮和最後一個系列論述。

由於這個問題的牽涉面過廣,YST 也不知道用幾篇才能寫完,所以把篇數用羅馬數字 I、II、III、IV、V....編排,長短不一,什麼時候寫完什麼時候停。

這個系列的內容由很多重要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標題,它們就是子標題。YST 把這些子標題用中國數字一、二、三、四、五....編排,內容短的只有數百字,長的可能數千字,這些單元的長段與重要性都不一定在同一水平。至於子標題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不是平行關係與順序的安排是不是合理以及眾子標題與母標題之間的層次關係是不是很明顯,這些 YST就顧不得很多了。如果要求結構完全合理,這個系列文章就沒法寫了,說到底,這也不是寫書,YST 盡量使其合理易懂與層次分明,顧慮不周之處讀者請多擔待。

這篇文章有濃厚的科普味道。讀者不要害怕,你不須要具有高深的科學知識,更不需要是任何方面的專家,只要有普通中學的程度、現代生活的常識、一顆好奇的心和一個清楚的頭腦,那麼就足以輕鬆地看完整個系列,然後說:嗨,原來彈道導彈打航空母艦就是這麼回事!一點都不難嘛。

讓我們開始論述。

(一)簡述

本文論述的是中美不對稱戰爭中最重要的例子,那就是使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所謂「大型海面船隻」是指排水量在八千噸以上高價值與高威脅性的水面作戰船隻,譬如導彈驅逐艦(八千噸以上)、導彈巡洋艦(一萬噸以上)、指揮艦(一萬八千噸)、直昇機母艦(二萬噸以上)、攻擊航空母艦(四萬噸以上)....等等,它們的造價都在10億美元以上而且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

上面所說的這些船隻都在本系列討論的應用範圍之內,但是中共研發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航空母艦,特別是美國的超級航空母艦,它們的滿載排水量接近甚至超過十萬噸,它們每一艘的造價加上所攜帶武器價值接近100億美元,它們是美國海軍進攻武力的核心。

海軍是戰略軍種,海軍作戰的勝敗對戰爭物質的生產與後勤補給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直接關係到戰略的演變與戰爭最後的勝敗。對於傳統的島國,譬如英國與日本,海戰的勝敗直接決定國家的存亡;對於非傳統的“島國”,譬如美國,海戰的勝敗直接決定其全球霸權的存亡。

使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人類戰爭歷史上革命性的變化,這項武器系統將徹底改變海面作戰的形式,影響極其深遠。

(二)遠因

海軍的發源很早,海戰的歷史非常悠久,太古老的事情我們不去考証和研究。

近代海軍的發展起于15世紀,也就是鄭和七次下西洋的那個年代,可惜的是鄭和的艦隊雖然在當時舉世無敵,但是中國不是一個侵略的國家,因此鄭和艦隊對世界的影響很小,長遠的影響幾乎可以說沒有。鄭和之後,明朝皇帝頒布了禁海令,不准兩個桅杆以上的船隻出海,愚昧與短視的明朝皇帝正式封殺了中國領先全世界的艦隊與航海技術,使中國成為一個沒有海權和海洋意識的陸權大國,也錯過了中國向海外擴張與拓展的最後機會。

但是就在同一個時期,西方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軍卻獲得國王的鼓勵與國家財政的大力贊助而蓬勃地發展起來。西方的民族具有很強的侵略性,於是海軍領導這些國家進行海外擴張與掠奪,迅速地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形成現代列強的世界版圖。更重要的是,海軍是一個非常高科技的軍種,西方海軍的發展與激烈競爭不但開展了西方列強的經濟基礎,也奠定了今天西方列強科技研發的堅實基礎。

五百年來世界興起的列強沒有一個不是依靠強大的海軍,因為海軍是掠奪海外資源和打開國際貿易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工具。美國的全球霸權,無論是二十世紀五0年代全球霸權的建立還是現在一超獨霸的維持,最重要的力量就是美國海軍主宰性的統治力量,說得更確切一點,是美國海軍超級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

由於飛機的飛行速度快和飛行距離遠,沒有任何船隻能夠抵擋飛機的攻擊,所以很自然地,航空母艦就成為海上作戰的霸王。

航空母艦的攻擊能力非常強大,但是本身的防禦能力卻非常薄弱,因此不能單獨行動,必須有其他船隻的支援才能有效地進行戰鬥。通常每艘航空母艦至少需要兩艘導彈驅逐艦(防空或反潛)、兩艘導彈巡洋艦(防空)、兩艘核子潛艇(反潛)和一艘補給艦,另外視作戰地區潛艇的威脅程度還需要配備一艘或多艘護衛艦,才能進行戰鬥任務。這個龐大的艦隊就是我們所說的「航空母艦戰鬥群」。

美國的航母艦隊無論是噸位、性能、訓練與後勤都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是無可爭議的海上霸王,二次大戰以後基本上沒有對手。我們必須清楚認識海軍不但科技的門檻非常高,而且基本上是錢堆出來的,沒有任何國家有如此龐大的經濟力量支持甚至一個像美國這樣的航空母艦戰鬥群,而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有11個,即使全世界所有海軍力量都加起來也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差得太遠了。中國要遏止美國的擴張與霸權行為必須跨過的門檻就是能夠有效對付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沒有第二條路。

在中共建國六十週年國慶閱兵系列我們論述導彈方隊時就說過軍艦最怕飛機,不論什麼軍艦都怕。美國一艘航空母艦通常攜帶80架飛機,必要時可以增加到一百架,它的空中武力相當於地面上一個空軍聯隊(大陸稱空軍師),作戰能力非常可觀。目前對付航空母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也用航空母艦大家對著幹,交戰雙方都使用飛機對飛機在海面上空交戰。這種傳統的作戰方式不但耗資巨大,而且短期之內對中國而言是不可能的,長時間也很難形成優勢。於是中共科學家構思用中程彈道飛彈攻擊航空母艦,便宜、省事又省時,最重要的是本小而利大。

想想看,一枚中程導彈所費不超過一千萬美元(中國的造價),攻擊的目標價值一百億美元,千分之一的代價,太划算了。這就是不對稱戰爭。

(三)近因

1996年台灣海峽發生舉世震驚的「飛彈危機」,美國派了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前來危機地區宣示武力,雖然航空母艦編隊並沒有進入台灣海峽,但是巡弋在距離台灣東部數百公里的海面上仍然對解放軍造成極大的壓力。中共誓言絕不會讓這種情況再度發生,用彈道飛彈攻擊大型水面船隻的研究工作便正式立項、全力進行。

歷史上的任何重大事件,近因不過是藉口,遠因才是根本。大到啟動戰爭,小至重要武器的發展,都是如此。YST 要說的是,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導彈應用很自然的發展方向,當相關科技的累積和成熟到達一定程度時自然就會朝著這個方面發展。中共科學家在彈道導彈末段機動制導的理論研究工作其實在1991年便完成了,正式的研究報告在1994年發表於【宇航學報】上。1996年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威懾行動不過使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必要性和急迫性浮上檯面而已,它迫使中共下定決心、正式立項、把這門科技從研究推入發展,其實它的基礎研究工作早就在五年前完成了。

(四)相關科技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觀察用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需要哪些科技。

傳統的彈道導彈只能用來打擊固定的地面目標,如果要用來攻擊海面移動目標,那麼導航與導引設備就要重新設計,而且還需要衛星偵察系統和衛星通訊系統來配合,後者要求的科技水平比前者要高,這其中的學問就大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項工程耗資巨大,困難度高,這個世界只有中、美、俄三個大國有能力研發,俄國沒錢,美國沒有這個需要,所以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做研發了。

中國大陸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發展出今天用彈道導彈攻擊海面船隻這個獨門武功,其實一點也不奇怪,這是科技基礎和國際情勢產生的自然結果。重要的是,我們要對這個革命性的獨門武功有正確的認識。

我們必須認識的是:反艦彈道導彈不是只有一枚導彈,這是一個包括偵察、通訊、指揮和作戰四大系統的綜合體。

所以發展反艦彈道導彈和發展遠程作戰體系是分不開的,這就使得中國大陸發展反艦彈道導彈有別於美國與德國在二戰時研發的超級武器。德國的 V-1巡航導彈與 V-2彈道導彈和美國的原子彈都是單一的超級武器,而中國大陸的反艦彈道導彈所發展出來的不是一個單一武器而是一個龐大的「遠程作戰體系」,其應用的範圍涵蓋所有的作戰系統,反艦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應用罷了。

上面這段敘述是非常重要的觀念。是的,「遠程作戰體系」就是中國的軍事科學家在20與21的世紀之交研發出來的獨門武功。在下面我們介紹彈道導彈的反艦過程中就可以清楚看到這個「遠程作戰體系」的詳細內容。

(五)反艦彈道導彈的原理與操作

反艦彈道導彈的原理與操作非常複雜。原理的複雜在搜索、發現與跟蹤系統的高科技與多樣化;操作的複雜在於如何融合這麼多蒐集到的資訊作出正確的判斷。

反艦彈道導彈最困難的部分不在導彈的本身而是在搜索、發現與跟蹤目標所需要的深厚功力。基本上,海面的大型船隻一旦被發現而且準確地被跟蹤,其實消滅它的工作就已經大部分完成了。所以我們要花相當大的篇幅,也就是主要的篇幅,來敘述這個艱難的工作。

(六)海面目標的搜索、發現與跟蹤

航空母艦看起來固然很大但是海洋的面積實在太大了,在遼闊的海洋搜索一艘航空母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非常地耗時,要探測到一艘航空母艦還需要克服各種天氣的考驗,譬如黑夜、雲霧與雨雪。所以搜索航空母艦猶如大海撈針,通常需要多種探測手段,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更何況航空母艦是一個快速移動的目標,最高速度超過三十節(每小時三十海浬,大約55公里),一天可以神祕地在海洋中移動一千公里,在暗夜和雲霧的掩護下經常輕易地擺脫追蹤。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敵人的航空母艦經常在運氣好的情況下偶而被發現,但是由於不能連續追蹤經常又被它逃脫了。發現、追蹤和長時間連續追蹤是三件不同的事情,困難度相差很多,單單發現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達到長時間連續追蹤才有消滅目標的把握。

事實上,自從航空母艦出現在戰爭中,發現和連續追蹤敵人的航空母艦就是所有作戰行動中最困難的,尤其是前者。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行蹤的神祕是航空母艦最大的保護,直到今天這個原則還是適用的。

但是科技是快速進步的,能夠大面積搜索海洋的利器終於出現了,那就是偵察衛星。航空母艦在衛星的監視下要做到行蹤神祕已不可能,至少理論上是如此。但是偵察衛星非常昂貴、牽涉的科技非常高,組織一個偵察衛星網談何容易,今天能夠在戰爭中全面付諸實施的也只有美、俄、中三個大國而已,其中俄國已經漸漸力不從心,目前只剩下美、中兩國。

我們把搜索(search)、發現(detection)與跟蹤(track)大型海面船隻(特別是航空母艦)的科技深入淺出地在下面幾節做一個有系統地論述。即使不是學理工的人只要花幾分鐘的時間都可以瞭解這些影響人類非常深的科學與技術,它們的應用不只在軍事上,也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譬如自然災害的發現、撲滅與人員救助。

大型海面船隻的搜索、發現與追蹤牽涉到很多不同的探測器,包括偵察衛星、長程地面雷達、無人偵察機和空中預警機。這些探測器沒有一樣可以單獨完成任務,但是如果適當的協同工作就可以使任何大型水面船隻在大洋中不但無所遁形而且可以非常準確地對它們進行長時間的連續追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