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特大喜讯】在西西河赚到第一个5毛,纪念一下 -- 加东

共:💬426 🌺1793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改善生活不光是涨工资,家里人增加就业也是改善。

  我见到的文革中恢复招工是从70年开始,71年招的就比较多了。而且在七十年代初城市里开始大量搞集体企业,吸收了大量没工作的家属(指家里没工作的妇女)。那时关于此事的报道有句口号:“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不要小看那时的几元钱,就是在南京这个大城市中的大企事业单位,大约62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工人也就是拿二级工,三十五元左右,而且这十几年也比三十年短得多。从49年解放开始到文革后77年第一次涨工资也就是28年,如果是三十年不涨工资也就是说从解放初工资就没动过,不知文革中那些能拿六十到八十元的老工人是怎么得到这个工资的。

  老毛那时是在提倡阶级斗争为纲,但并不是只在搞阶级斗争,直到文革结束前的经济发展就是明证。那时关于农业政策不能算是最好的政策,但农业一直是重中之重,那时没条件搞大规模的机械化,但一直在努力。苏联援建项目中就有东方红拖拉机厂,到文革中手扶拖拉机也开始进入农村,我插队的大队就是70年买的第一台手扶,国家补贴一千多,占总价近一半。在文革前就建成了上海吴泾、浙江衢州等大型化肥厂,七十年代初许多地方还建了用煤做原料的小化肥厂,大约75年一下进口了十三套大型化肥设备,这些努力都能说是“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就是被垢病的城乡户口二元制就是为了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粮食统购统销就是为了在粮食不足的条件下让大家都有饭吃。

  我从来没说过那时的生活太幸福了,这是你自己的话。那时的生活比现在艰苦得多,但不是毫无进步甚至倒退。如果中国一直处于49年的状况,改革开放的物资基础从哪来?你以为一句开放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通宝推:分瓜,年青是福,踢细胞,史文恭,西安笨老虎,燕人,水立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