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生论死:楔子:黑猩猩的生离死别 -- 豫蒙

共:💬37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赖永海:关于佛教的本体论

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本体论╋是一种以真如?p实相为本体的本体论╋这一点╋谅学术界已无异议。诚然╋佛教在刚建立时╋释迦牟尼曾经对诸如有始无始?p有边无边及本体等虚玄?p抽象的问题不感兴趣╋采取避而不答的态度╋但是╋佛教在其往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印度传统文化?p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被原始佛教从前门赶出去的“大梵本体”╋到后来又悄悄地从后门跑了进来。例如╋到了小乘佛教后期╋为了克服业报轮回与没有轮回报应主体的矛盾╋就开始出现了“补特伽罗”说。此“补特伽罗”作为轮回报应?p前后相续的主体╋实际上已是一种变相的实体。此实体虽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本体”╋但已孕育着“本体”的雏形。后来╋随着大乘佛教的出现╋般若学在扫一切相的同时╋大谈诸法“实相”╋把“实相”作为一切诸法的本源╋此时之“实相”╋实际上已是一个穿上佛教服装的“本体”。大乘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佛性理论。佛性理论又在般若实相的基础上大谈“如来藏”?p“佛性我”。此“佛性我”?p“如来藏”在印度佛教中具有“佛之体性”与“诸法本体”的意义╋例如╋大乘佛教对“如来”的解释╋即是“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来化群生。”此“如”显然是指诸佛?p众生的本体?r实际上╋大乘经论对“真如”是诸法本体有许多十分明确的论述。例如╋《唯识论》曰?s“真谓真实╋显非虚妄?r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唯识论》卷二)此谓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谓之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谓之如╋说得明白点╋乃是本体真实不变之谓?r《往生论注》也说?s“真如是诸法正体”(《往生论注》下)?r另外╋大乘佛教中所说的“法性”?p“法界”?p“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等╋其实都是本体之异名。例如╋《唯识述记》曰?s“性者体义╋一切法体故名法性。”(《唯识述记》卷二)╋《大乘义章》也说?s“法之体性╋故名法性。”(《大乘义章》卷一)总之╋在大乘佛教中╋那个作为一切诸法乃至诸佛众生本源的所谓“真如”?p“实相”?p“佛性”?p“法界”?p“法性”?p“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等等╋尽管佛经里用了许多诸如“即有即无”?p“非有非无”?p“超相绝言”?p“忘言绝虑”等字眼来形容?p表述之,但丝毫不能排除它是一个本体。而且整个大乘佛教都是建立在这个既抽象又无所不在的本体基础之上。

++++++++++++++++++++++++++++++++++++++++++++++++++++++

我这篇文章想说的其实就是:

在“生死轮回”短暂的每段生命背后,其实有一种不变的“本体”存在,这是早期印度佛教在佛陀之后渐渐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印度教其实对此研究得很深。

可能和老兄信服的中国化的佛家特别是禅宗不是一个路子,所以难免显得有些“奇谈怪论”的味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