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复河友关于葡萄酒的一些问题 -- 梨园大拿

共:💬154 🌺57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说以色列,顺带日本,台湾还有中国大陆

班上以色列同学曾经做过一个介绍。事实上以色列的葡萄酒应该是能达到一个水平的,因为该国本质上也是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燥,极为适合葡萄的生长,甚至还保存有本地特有的葡萄品种,问题是他们主要生产的是一种名为Kosher wine的葡萄酒,也就是符合犹太教义,专供犹太人使用的(听说原本从采摘到酿造都必须由犹太人经手,目前似乎有所放宽,让穆斯林劳工采摘),外人很少能喝到。此外就是国土面积太小,总产量较低,而且经常有战乱骚扰(2006年的以黎冲突中坦克直接就开进了葡萄田里部署,整个年份报销,当然政府也给予了补偿)

虽然没喝过以色列葡萄酒,但认为凭他们那股认真,能做出优质酒,但是毕竟土壤质量还是跟西欧有差距,种不出顶级的葡萄,自然也酿不出顶级的酒。

说起认真,也说说日本和台湾的葡萄酒,众所周知日本基本是海洋性气候,主要表现就是大量的夏季降雨和台风,往往导致葡萄果实的过度发育,葡萄酒的风味绝大多数来自于葡萄皮所含有的各种单宁类物质,以及其与果肉含水量之间的比例,很难想象一个膨胀如“巨峰葡萄”那样的果实能酿造出结构致密的好葡萄酒。另外就是台风问题,曾有台湾导师跟我提到“早收”葡萄,原来是台风杀到被迫提前采收,自然也难以酿出好酒。此外大家可以上网搜张裕的“蛇龙珠”葡萄的考证文章外链出处

,我觉得还是靠谱的,从种植的角度看主要是品种不适应气候导致弱化,但在中国却成了旗帜,我引用几段

.....但用品丽珠酿造的酒在年轻的时候闻起来的草本植物的气味的确是像未成熟的赤霞珠......再回到中国的蛇龙珠,根据罗国光教授的推断蛇龙珠是变异的品丽珠,我个人是比较赞同这一观念的,特别是根据我品尝了山东的蛇龙珠品种酿造的酒来看,在年轻的时候带有青草味,这跟品丽珠的那种草本植物的气味是类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一点这是变得更为野性的Cabernet,当然这跟山东那边为了高产多挂果,提前采收,糖度达不到,酸度高等等,这样导致Cabernet品系弱化是很有关系的。
,招牌的青草味其实是一种较不受欢迎的低等香味,莫非张裕的目标客户群是牛?

我也去过青岛那个历史很悠久的华东酒厂转过一转,坦白说田间管理令人很失望,拿出的样酒也说不上好,雷司令白葡萄酒混浊异常,莫名其妙(在专业人士眼中简直是一口痰!)

顺着这个讨论高朋满座兄的问题,我觉得农业还是逃不出气候这个决定性因素,智利南非等气候适应区随便种出来的葡萄质量都高于中日台三地精细管理的葡萄,而且种植面积巨大,产量稳定,经验丰富,极大地摊薄了成本。而中国新疆等地气候甚至需要在冬天把葡萄树埋起来才能过冬,夏天又极端酷热,无怪乎这边的导师阿干哥(澳洲葡萄种植界大牛,亲自到新疆等地考察过)看到中国学生都会问"气候那么严酷,怎么种啊"

另一个就是国内产业还非常混乱,都是大干快上的风气,热起来就是中粮等一批国企拿着钞票冲去西北圈农垦的地,一块葡萄田从种植到出产必得3-5年,最终稳定要10年多,不知到时又是何种景象呢?

据我所知目前智利和南非一瓶750毫升的成本可以做到27cents(人民币1.5),比起怡园等国内品牌那种小打小闹地(相对于各国各产区的巨大产量来说),中国本地葡萄酒连一个产业都算不上,于是乎长城王朝便

买原酒回来灌装,赚个逃税钱,我觉得是唯一理性的盈利模式。
,然后再炒概念,狠捞一把。原酒灌装这个东西现在很多人做,但是感觉集体爆发是2006年左右,当时我在广州公鸡国领馆打工,干的就是跟葡萄酒有关的一切杂活,时常接到一些电话,问能不能代为联系原酒厂。后来公鸡国出口商也学精了,我就亲眼见过一本电话本厚的酒标样品册,里面葡萄田,家族徽章,城堡农庄图样一应俱全,叫什么名字随便起,也无怪乎国内现在那么多“圣XX堡,XX庄”了。

最后也附和一句梨园的话,还是少在国内餐厅点酒,(骨头龙说的那个闻瓶塞大概也是个谬误,那玩意就是个软木渗了了点酒,能闻出啥)宁愿付开瓶费也要拿自己熟悉的酒。

坐等老姐的品酒讲座,小农我先占个前座!

通宝推:迷途笨狼,梦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