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争吵的时代中的中国或者中帝国 -- 葡萄

共:💬547 🌺4271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觉得葡萄可能高看美国了

20世纪科技大爆发背后的主要推手确系军事国防需求,高新科技所蕴含巨大概念价值和扩展空间,与金融的杠杆放大效应是天然的组合。能够让垄断资产阶级——尤其是大金融资产阶级利用轮番的科技进步革新,充分剥夺实体产业乃至实体度较高的经济体的议价能力,蚕食掉它们应有的利润。从而保持最大的垄断性和最强的控制力。

但我觉得这里产生了几个问题

首先是在本世纪,20世纪那种强度的国际体系大动荡是否能重现。也就是像两次大战和冷战这样对军事国防的巨大需求能否维持的问题。或者说,20世纪对军事国防需求会不会是在未来很长的历史中的一次顶峰?毕竟在核武时代以及苏联解体、全球力量多极化发展的当下,在维持稳定的成本上升的同时,主要强权可供发动战争调用的资源,应是减少的。战争的成本在上升,对军事国防需求的迫切性在下降。

虽然我也认同葡萄的说法,当维持和平的成本超过一场局部战争时,战争就是一个可选项目。但也存在通过削减对军事的过度投入,来增加维稳开支的选择——大摩的史蒂夫.罗奇就是这个看法,即全球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的温和滞胀期。这么看的原因并非对战争有个人好恶,出发点还是在经济性上。

这就涉及第二个问题。即本次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虽然也渐渐认同了葡萄的提前自爆说,但在我看来,导致危机的还是美国自身的内因为主,毕竟美国的实力是因为危机而大幅度削弱而非增强的。我的看法是,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在冷战后继续企图保持乃至提升其超然的军事力量或者说技术优势,借以维持其在国际分配体系内统治地位。但技术进步并非一朝一夕,就如事物有其客观发展规律,每个历史时期都应有其平均增长值,超过要回落,低于则反弹。而美国对高精尖的投入,与其说是对技术追求,倒更有些像是在金融逐利性的驱动下在追逐创新速度和性价比上的边际效益极限。而追逐边际效益极限的事,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注定要有巨大的浪费。我想这才是美国陷入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即因为金融利益集团试图建立一个一手遮天的独占/吃独食分配体系,造成了美国经济结构与分配体系的严重失衡,从而导致了危机——这应该也是一种追求边际效益极限,而又吃力不讨好的举动把。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虽然我们确实错过了09年的绝佳机会,但未来我们是否就没什么机会了呢?我觉得本质上现在中美之间都是内忧重重,失衡严重,半斤对八两的关系。虽然美国、乃至美欧的实力还是强于或者显著强于中国,但我想现在的格局还处于均势状态,只是均势未必都是55开的,只要能维持的住,37开/28开也是均势。同时,我认为美中当前都遇到相似的问题,即旧模式已经走到头了,但旧的既得利益集团不断的为这两个国家向各自的正确方向调整下扳子,抗拒转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当然选择的主动权都在美国手中。一种是葡萄说的那种极端的,从相持走向对抗,最终火并的路子,那么当前情况下短期的实力比对的重要性就要强过对远期上作的调整。但从美国目前的收缩姿态看,应该还是想求稳图变,做中长期之努力,不想孤注一掷。

另一种就是大家各自继续调整,继续争取更大胜算和更多筹码。这就意味着,虽然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已经结束了,但仍有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战略博弈期可供把握。而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机会,在我看来无非是这种内部调整的痛苦性决定了,大家都是不到万不得已绝难推动。这就使得实力强的一方反而容易因为缺乏外部压力而迟滞自己的调整进度,实力弱的一方则可能因为缺乏回旋余地,加快调整。

总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未来的事变数应该还很大,应该还有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余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