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之扬州(旧作) -- 铁骑边塞

共:💬28 🌺15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

对苏浙沪一些地方做了番梗概性描述。前面提到过永嘉县丽水街上的女人组合窗帘挂扣,在泰顺我看到很多家都是一伙男女(男少女多且年龄大的为主,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围着桌子。初时以为和成都一样,家家一张麻将桌,打麻将消遣时光,后来忍不住好奇走近细看,原来都在组装各类小商品。刻在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家木材板材店铺,里面母女(女孩刚有十岁样子,时值暑假)俩,四手乌黑,正在将一只只特细的铅笔芯装入笔管再拧好,如此琐细费时的工作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马克思都一致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泉源,马克斯更是鲜明的指出“一切产品都是物化的劳动”。这种不用厂房不招雇工人,将最消耗劳动时间的工作都分散到千家万户中完成了,从而把商品的成本压低到极致,成就了打遍世界的中国制造。

温州模式的基础源自于此。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如我说的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温州商业街和商品城。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上面的事例已给出说明。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比如服装厂,周围就是印染织布厂、纽扣厂、缝纫机场等,最大限度的做到集约化经营。之所以有温州模式源于温州大都被崇山峻岭覆盖,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且温州人有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的历史传统。虽然具有传统手工业优势,但因温州交通运输的不便,又距城市较远,难以接收城市工业辐射,只有顺其自然,形成如今以日用小商品和鞋革、服装、低压电器产品为主导的生产基地。

在温州模式产生前,苏南模式已经蜚声全国。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改开”后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迅速壮大起来。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大量技术工人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带来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历史上的积累和接受上海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 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

温州模式早期原始积累阶段大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个人有切身经历),温州鞋匠从修鞋零敲碎打的制鞋,发展到大规模职守低劣鞋,对苏南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一时温州货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1988年,在杭州武林门广场举行了烧毁温州假冒伪劣鞋的活动;忘了是199几年了,看过中央电视台对永嘉县作虚假广告骗钱的报道,那时当地人有句口号“要想富打广告”,同时知道了楠溪江这个秀丽的地方。而今苏南模式早已式微,温州模式也成明日黄花;原因无它,一是无法实现产业升级,走向现代高端制造业,二是长期低工资使底层劳动者无力消费,产能过剩,不能用生产促生产良性滚动扩大实体产业规模。温州模式无法实现产业升级是历史注定的,家庭式作坊制,家族式管理的私有企业无力也无心去搞高新产品研发,资本的逐利性要求能在短期内得到高额回报,温州商人积累的资金游走于全国各地,寻求投机途径,温州“炒房团”既是其典型代表。

苏南模式的凋萎,温州货的冲击仅造成很小影响,真正使它走向衰落的是始于1990年代的产权改革,私有化。所谓的产权明晰不过是为瓜分国家、集体资产寻找借口而已。于此并行的是中国经济界热捧张五常,原因不过是张五常言必称科斯,是科斯产权理论的鼎力兜售者。科斯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只要产权不明确,由外在性带来的公害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明确产权,才能消除或降低这种外在性所带来的伤害。中国的大规模水利设施都是在消灭私有制后的人民公社时期完成的。而在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集体经济组织解体,导致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溉系统荒芜废弃,去年的的南方云贵广西等地的干旱和今年山东特大干旱不就充分暴露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如今中央又痛下决心10年投资4万亿用于水利建设。

国营,集体,私有经济可以同时并存,以国营,集体经济为主导进行产业升级,科技开发,私有经济在活跃市场扩大就业上大有可为。而改开后中央错误政策主导国家发展,以市场换技术为名放弃自力更生精神,同时放弃了自主研发。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严重制约了国内底层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形成消费不足,实体产业发展乏力。“市场换技术”本身是个悖论,你市场开放给人家了,人家用技术制造的商品自然源源不断地占领你的市场,谁也不会傻到将赖以吃饭的手艺给人的程度,何况精明无比的资本家。那时为了宣传以市场换技术,又是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期节目,并让一个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那个企业是“华录”厂(好像全名叫中华录像机场),生产录像机,企业负责人当时在电视上面对全国观众说“我们原先录像机的关键部件如磁头等全靠进口,后来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攻关十多年,将这些关键部件全研制成功,结果出来VCD,研制成功的东西无用了”所以不必搞研发,买别人的技术就行。

他全不想想经过研制过程培养出一只科研队伍,积累起研究经验,这才是无价之宝(形势所在不能全怪他)。这只科研队伍就可以独立开发新产品。哪个工业发达国家不都是走过几百年,上百年的积累才有了现在的技术优势。一个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几代工人在里面协同工作,很多发明就是在工作中由偶然发现,到摸索出规律,从而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精细化水平,不断改进机械精度,同时进行着技术的传承优化。这也是为什么走到今天我们依然处在世界产业分工的低级阶段,喊了多年产业升级而步履艰难蹒跚难有重大突破的关键原因。不以自力更生为主,想着靠买、骗、偷这种短视路子是无法带领我们这种13亿人口的大国走向世界产业顶端的。

同时国家在战略高度对全国产业进行统合,低端产业,小商品制造尽可以由私人企业搞,不过国家得把这些行业组织起来,对外出口参照其他东南亚国家制定基准价格,避免自己内部的企业血拼。同时对工人福利、工资和劳保制定一个适当的标准,并随企业的发展而提高,真正做到劳动者收入与企业发展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增长。大量迅速涌现的亿万富豪,是实体产业投资萎缩,不得不靠货币政策加印钞票靠投资拉经济,最终形成投机等资产泡沫的根源。

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其人民改善生活的愿望是极其强烈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市场更是最广大的,如此庞大的人口和需求怎么能说投资实体经济无法快速发展呢?用自己国家的生产造福本国人民,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国家强盛的基础和保障。不要把眼睛仅仅盯在美国人身上,不是为收刮劳动者的血汗制造多少个亿万富豪,这是本末倒置,也会受制于人。对外贸易是为了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循环发展,从而为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务,为全方位提高国家实力服务,而不是为制造亿万富豪服务,为制造买办阶级服务。

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发展生产,并且要使生产品卖得适当的价钱,又从白区用低价买的盐布进来,分配给人民群众,这样去打破敌人的封锁,抵制商人的剥削。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资基础确切的建立起来。”《必需注意经济工作》。那么今天就应当把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和福利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基础确切的建立起来。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再引用主席几段话“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那么我们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竞赛,不仅是经济、政治和军事的竞赛,也是文化和组织的竞赛。我们的经济基础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共产党人根据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地知道,在中国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论联合政府》。如何去做到这一切呢?“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实践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