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既不伟大也不光荣,只有残酷和求生 -- MRandson

共:💬189 🌺1895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930年世界各国人口

外链出处

德国 64,484,000

瑞典 6,142,000

人口10:1。这个比例相当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比例。就算不算其他政治因素,这两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太大可比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加拿大受损小于美国,恢复快于美国,但是不能要求美国学习加拿大吧。

我没有找到1932年底德国失业数字降到330万的材料,至少Google不到。像《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夏伊勒这样的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还是以1932的600万作为参照。那么330万可能后来解密的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参考出处。

1930年3月29日-32年5月30日总理是勃鲁宁(布吕宁),此人有经济才能。从百度看来,此人是自由主义的,有一定的成就,但是没有获得人心。

外链出处

  在往後两年之内,布吕宁尝试没有在议会取得优势之下,借用总统的紧急法案图谋变革。当时,欧美经济大萧条势头渐渐减弱。布吕宁相信自由经济理论,所以大幅减少政府开支和加税,以刺激经济增长。他预期并认为经济危机会及早停止,经济会逐渐复苏。于是政府完全停止从1927年开始推出的义务失业保障金提供任何公帑,令工人更勤力工作、失业者得到的援助金减少。这样的政策明显是不太受欢迎的。

  1932年下半年,经济衰落终于结束,经济指标略见上升。不过,德国人普遍不再信任共和政府。历史学家一般为如何评价布吕宁的政策而持不同意见,但是政策肯定令共和国渐渐衰退。至于当时布吕宁有没有更好的方略,至今仍颇具争议。

  最初,德国资本家与地主支持政府趋向保守。他们并非十分喜好布吕宁,只是相信保守分子可以维护他们的利益。但当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都普遍反对布吕宁的时候,资本家与地主都转向支持布吕宁的政敌希特勒与阿尔弗雷德·胡根贝尔格。1931年末,保守政策最後失败。兴登堡与德国国防军决定放弃布吕宁,转而与希特勒和胡根贝尔格合作。兴登堡本来是第二帝国的重臣。这时候他虽然贵为总统,但实际上他不支持民主,而是反动派的支持者。

  1932年5月30日,布吕宁在丧失兴登堡的支持后自愿下台。五个星期後,在布吕宁的支持下,兴登堡再度当选总统,压倒另一位候选人希特勒。

1932年5月31日,代表工业家和地主的巴本被任命为总理。此人做到12月,换上了最后一位魏玛共和国的总理施莱谢尔。没有找到巴本任上振兴经济的有效措施。

1937年7月议会选举,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虽然没有达到大多数,但是作为一个非老字号的政党,能搞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很大成就”,支持者也主要是社会中下层的工人农民中产阶级。1937年11月议会选举,纳粹党受到挫折,有一个原因是缺少大资本家的支持缺少经费。

1932年12月施莱谢尔上台后,希特勒,巴本,施莱谢尔,还有纳粹党里面不服从希特勒的施特拉塞,大家互相利用,互相拆台,最后是巴本贴了希特勒,搞掉了上次背叛自己的施莱谢尔,成就了希特勒的总理。兴登堡1932年很看不起希特勒的,1933年能任命希特勒做总理,是几方势力斗法的结果,但是纳粹党的实力还是在那里的。并没有看出德国经济有什么明显好转的迹象。

魏玛政府似乎除了博鲁宁,后面两位短命总理似乎没有什么作为。

1923年后德国失业率到250万,不知道这个统计数字是不是包括罢工。当时德国政府为了反击法国比利时1923年占领鲁尔,是鼓励工人罢工的。况且200万对600万,即使是对330万,数字还是小很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