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茗谈(三十三) -- 本嘉明

共:💬32 🌺2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三十三) -2

想到谈一谈《易》,没有什么深意,只是把我自己朴素的想法说出来。其中一个想法就是:中国的古文化体系,总的说是博大精深,但具体到每一本典籍,每一派学问,都不是那么完美无缺,那么值得仰视的。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如此发达,一个好处是,我们平头百姓,其实用不着五体投地地崇拜任何一种学说了。所有以前的东西,都是有缺点的,就如同冰箱里的剩菜,很难说没有过时变质的部分。值得崇拜的,是我们自己,和我们人类和自然界融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大未来”,多么明丽的明天啊。

木乃伊可能是很美的,但是我不大喜欢。古籍即便还有鲜活的生命,总不如一棵新摘的青菜养胃。

今天倡导“绿色”,说地球暖化了,这仍然有争议。但大家静下心来,用科学理性的眼光审视人类文明的过去未来,是一个RIGHT TIME了。

所有的古文明,四大文明,古玛雅文明,古犹太文明,“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某种基础。当时的人类,跟今天的人类也不同,披毛茹血,跟野生动物群的差别不大;人体器官的功能,对于自然界的感应更敏锐,直觉(或“通感”)到一些事物,无法解释,但有效,就包装到“巫”里面去。直到后来因为使用工具加上社群化,可以大规模改天换地了,人类沟通自然的一些“特异功能”才渐渐退化,以至于今天我们会非常惊异,一些重要的科学和哲学思想,都是在人类极早期就奠定规模,后人只是小修小补而已,比如说中医中的经络图,古玛雅的天文学------而老祖宗们却觉得稀松平常,很多人都“特异”到了呀,村里几个老梆子都认啊。这些知识结晶的出现,以我们今天的人类来看,固然匪夷所思,但我们今天的人类,出门要穿鞋,要涂防晒霜,生病不敢扛,不能冻不能饿,又怎么能理解老祖宗们“半兽化”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生存智慧呢?而反过来,老祖宗们基于自己当时的生存条件所定的种种规矩(也就是经验总结)------比如说“风水”和64卦,有没有必要全盘照抄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呢?

童鞋们,不论是何种经卷古籍,《圣经》也好,《道德经》也好,《易经》也好,那一切一切老古董,它们既教导着我们,提升着我们,也束缚着我们!

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是书三分毒。真正的路,还是靠你自己的脚去走。

风水,很可能是真有点功效的。但在提供功效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们产生了依赖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很多大企业家,不看风水不做道场,不能启用办公大楼和厂房,造好了也搁那儿干等着。他们自己,觉得毕恭毕敬一本正经是应该的,是为你们小人物们好。我们凡人小子,是不是看到又一件“皇帝的新装”?

这个时代,我们用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每年武装了几百万的青年劳动者。但,大家都忽视了,怎样在人格上,思想上,独立起来,平等起来,不卑不亢地看待前世今生。

比如说,忙总解《易》,我敢说一多半人不看前面的系辞解释,而只看最后的“牵强附会”故事。但生活中一个商业案例,是个相当复杂,牵扯方方面面的事件。实际结果固然是如此(比如“亚细亚百货”失败),其中的原因,能不能这样一言以概之?忙总有没有遗漏什么因素?或者主观取舍了素材?

总之,大家凭自己的人生历练,总能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要提点自己,功夫在书外。

当然,我这绝对不是打击忙总说《易》的积极性,您一定得继续说,不说我头一个跟你急。您且说着,我们就在下面磕磕瓜子,笑嘻嘻哈地……

马丁教授赶紧拦住话头:什么呀什么呀,这能叫“围观”吗?读书人的事……我们叫“论文答辩”。

老引叔打观众里头站起来,大手一挥:瞎子摸象,越说越离谱嘛,讲点法制好不好?我们是目击证人。

通宝推:春申君,双鱼双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