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记游(上) -- 晨枫

共:💬85 🌺27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记游(下)

说起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通常都指在National Mall的那一个,这里也确实是史密斯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老巢。随着展品越来越多,场地越见狭窄。这还不比《蒙娜丽莎》或者《断臂的维纳斯》那样的艺术品,相对不太占地方。再小的飞机也比最大的毕加索画作要大。正好有一个名叫史蒂芬·伍德瓦-哈奇的有钱人捐献了6500万美元,促成了美国政府进一步投资,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开设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新馆。伍德瓦-哈奇是美籍匈牙利人,他是国际租赁财务公司(ILFC)的创始人之一,专门把昂贵的大型民航飞机长期租赁给世界各国的大小航空公司,免除航空公司昂贵的初始投资负担,并容许航空公司在盈利高峰低谷期间灵活调整机队规模,既不放过市场机会,又降低固定资产负担。航空租赁已经成为民航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FLC的头号竞争对手GECAS拥有更多的飞机(达1800多架),但ILFC的机队总值更高,超过480亿美元,包括900多架各种波音和空客飞机。ILFC是波音和空客最大的买家。相比之下,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美航只有625架飞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史蒂芬·伍德瓦-哈奇是美籍匈牙利人,创建了ILFC,捐赠一笔钱,筹建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杜勒斯机场新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原本是杜勒斯机场的一个机库,改造成为博物馆。博物馆是免费的,门前的停车场是宰人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杜勒斯是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当年在日内瓦拒绝和周恩来握手,要是他能预测后来世界的发展,不知道是不是悔青了肠子

伍德瓦-哈奇新馆所在的杜勒斯机场是以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国务卿约翰·杜勒斯命名的,就是在日内瓦拒绝和周恩来握手的那个杜勒斯,而不是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杜勒斯机场离华盛顿市区有一段路,在不算高峰时间的外环路上也要爬行也要许久才能来到这里。伍德瓦-哈奇新馆所在地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机库,被史密斯森接管后,改造扩建成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新馆。这里还别出心裁地建造了一个瞭望塔,可以登上去远望杜勒斯机场的跑道和停机坪,观察机场的操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馆的主厅,在这里很容易忘记时间,每一架飞机都有一吨故事

新馆有一个巨大的T形大厅,展品只能说是叹为观止。很多老飞机需要对早期航空史有很多的了解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但有些飞机是任何航空迷都耳熟能详的。

一进门就面对一架乌黑的SR-71,无光泽的黑色涂装实际上是第一代雷达吸波材料,这也是有人把SR-71称为第一代隐身飞机的原因。SR-71那两台巨大的发动机也大大超前于时代,这不是简单的涡喷发动机,而是有很多大型辅助进气排气门,可以绕过核心发动机直接向加力燃烧室进气。在高速状态下,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处于接近怠速的风车状态,进气由辅助进气门进入,全部推力由实际上相当于冲压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产生,所以也有人称SR-71的J58发动机为第一代变循环发动机。这架全钛制飞机的机身油箱密封很糟糕,在地面上全身到处漏油,一直要到空中高速飞行气动加热后,蒙皮膨胀才能密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R-71很容易辨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协和”式更是不懂飞机的人也一看就知道的超音速客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真正改变了航空历史的是这架波音707的原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一架改变了航空历史的是这家更加不起眼的达索“隼20”公务飞机改装的运输机,这是FedEx的第一架飞机,从此航空快递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大厅里显眼地停放了一架完整的洁白的“协和”式。除了短命的图-144外,这是航空史上唯一的一架超音速客机,在大西洋两岸穿梭了30年后,在人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光荣退役,剩余的飞机立刻被世界各地的航空博物馆所瓜分,史密斯森也抢到一架。“协和”式的历程可算是民航史上最耀眼的一段弯路。在“更高、更快、更远”的50-60年代,超音速被看作民航的未来,波音747在最开始是作为货运飞机研制的,是超音速民航落空之后才偶然登上民航王座的。但超音速客机的油耗、噪声太大,除了偶然的特许,“协和”式只有在大西洋上可以超音速飞行,最终成为花瓶。也因为如此,“协和”式上只有头等舱,没有商务舱,更没有经济舱。纽约到伦敦的单程票价高达8000美元,来回票则是11000美元,而同一航线的波音747上头等舱(比商务舱更高一级)的来回票不到6000美元!

“协和”式旁边停放了一架不那么耀眼但远为重要的飞机:第一架波音707。波音707的开始有点偶然。波音公司在研制成功B-52轰炸机之后,提出研制速度相匹配的喷气式加油机,以取代螺旋桨的KC-97(公司代号为波音367),使B-52达到全球攻击的能力。为了掩人耳目,新型喷气式加油机被命名波音367-80,好像是KC-97的改进型一样,所以第一架波音707通常也被称为“Dash 80”(馆内飞机机尾上的波音707是后来涂上的)。KC-135加油机研制成功后,波音再接再厉,研制成功喷气式客机,这就是开辟了民航的喷气时代的波音707。虽然英国的“彗星”式更先投入使用,但波音707对“彗星”就好象福特T型汽车对卡尔·奔驰的三轮汽车一样,前者是改变世界的大工业产品,而后者只是一个新奇的发明。严格来说,C-135和波音707略有不同,C-135的机身截面接近一个倒立的葫芦形,波音707的机身截面略为饱满,更像一个倒立的鸭蛋。

更加不起眼但具有别样重要意义的是一架法国达索“凖20”。这原本是一架双发公务喷气机,这是达索公司为了拓展VIP专机市场而研制的。但这架“凖20”拆除了豪华内饰,改装了大型侧门,用于装载货物。1973年5月4日,这架飞机第一次做快递货物飞行,这是联邦快递(FedEx)的开始,从此航空服务开始了新的一章。今天,以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服务(UPS)为代表的航空快递成为世界性的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到了史密斯森,不看“埃诺拉·盖”就白来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架在实战中投放过核武器的飞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架P-38的兄弟则在布干维尔盗上空把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干下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的神风敢死队的飞机,像一个飞行的鱼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采用独特的“倒海鸥”机翼的沃特“海盗”则是二战中美国海军最给力的战斗机,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后在实战中打下敌机的螺旋桨战斗机,造就了1969年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的“足球战争”中的拉美唯一击落过敌机的飞行员

T形大厅的中间,则是停放着名叫“埃诺拉·盖”的B-29轰炸机,这就是当年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那架轰炸机。美国是飞机的诞生地,也是空军制胜论的诞生地,但飞行炮兵派和战略轰炸派的斗争一直很激烈,B-17曾差点因为成本较高而没有获得准生证。战略轰炸的威力最终在战争中得到了肯定,欧洲战场的战略轰炸主力是B-17,太平洋战场上则是航程更远的B-29。B-29一直使用到朝鲜战争,战时在苏联因为机械故障迫降的B-29则成为苏联仿制图-4的基础,中国航空博物馆的“空警一号”就是用一架图-4改装的。但B-29“火攻东京”和任何其他战绩都无法掩盖“埃诺拉·盖”,这架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在实战中投放过核武器的飞机揭开了潘多拉之盒,核威慑成为力量对比公式中分子分母上的无穷大,彻底改变了战争与和平的游戏规则。

“埃诺拉·盖”的机翼下停放着几种二战中著名的战斗机,如美国的P-38、P-47,不远处还有P-51。P-38“闪电”是唯一从二战爆发前一直连续生产到战争结束时的美国战斗机,这也是二战时代最重要的双发美国战斗机,速度快、航程远、火力强,机动性不是太好,但欺负日本轰炸机足够了,其最大的战绩是在南太平洋布干维尔岛上空击落三本五十六的座机。P-47“雷电”是二战期间美国产量最大的战斗机,虽说在P-51出现之后主要转为对地攻击,在优秀的飞行员手里,依然可以和德国的Me-109、FW-190等战斗机一较高下,王牌的“詹姆基狼群”(第56战斗机群)装备的就是P-47,战绩把装备P-51而且又有不列颠之战中美国志愿人员“老鹰”中队底子的第4战斗机群比了下去。说起来国民党空军接受了大量美援P-47,但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建树平平。不过二战中美国战斗机最出名的还是P-51“野马”,北美飞机公司在大战爆发之后,用117天设计和制造了第一架P-51,这样的速度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P-51速度快、航程远、机动性好、火力强,不仅可以在欧洲战场上为B-17轰炸机全程护航,还可以压到德国空军头顶上争夺制空权。从此,攻势制空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起义的国民党空军P-51也组成新中国开国大典上的空中方队,在新中国航空史上留下了一笔。馆里还有P-40“小鹰”,这是飞虎队的标准装备。

在海军战斗机中,F6F-3“地狱猫” 和F4U“海盗”一起结束了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性能优势,但F4U“海盗”或许是最有特色的二战美国海军战斗机。为了降低翼下起落架高度和保持上反翼的横滚稳定性,沃特飞机公司很有创意地采用了倒海鸥形机翼,正面看起来像一个W,给“海盗”以很有特征的外观。这是美国历史上连续生产时间最长的螺旋桨战斗机,从珍珠港后的1942年一直生产到朝鲜战争期间的1952年。在1969年7月的“足球战争”中,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之间打了螺旋桨战斗机之间的最后一场空战。1969年7 月 17 日,这是洪都拉斯空军将要永远念叨下去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费尔南多·索托上尉用一架“海盗”击落了三架敌机,包括历史上最后一架在实战中被击落的P-51“野马”和另外两架同宗的“海盗”,其中第二架“海盗”也是一个历史之最,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架在实战中被击落的活塞式战斗机。索托上尉也因此成为中美洲国家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曾经击落过敌机的飞行员。

馆里还有几种日本飞机,包括神风敢死队的“22型樱花”小飞机,小东西像一个飞行的鱼雷,机翼很小,速度估计较快,但操纵性不会太好。这里有世界上仅存的一架日本中岛J1N1侦察轰炸机。另有一些孤版和珍版飞机,如同时采用推进和拉进螺旋桨以增加速度的德国战斗轰炸机多尼尔Do.335、世界上第一种使用加压机舱的美国客机波音307“同温层客机”、世界上第一种达到实战状态的德国喷气式轰炸机阿拉多Ar.234、世界上第一个装备弹射座椅而且装备雷达的德国夜间战斗机亨克尔He.219(只有机身,没有机翼)、世界上第一种专用的夜间战斗机诺斯罗普P-61“黑寡妇”(中国的北航博物馆也有一架收藏)、美国第一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波音P-26“射豆枪”等。

英国飞机有“飓风”式战斗机,这在“喷火”式战斗机大量服役之前是抵挡纳粹空军的主力。德国飞机在这里也不是太多,有FW-190战斗机,名气和数量不及梅塞斯密特Me-109,出现稍晚,但性能更好。有意思的是,FW-190使用宝马的星形气冷发动机,在早期有散热问题,尤其是降落之后缺乏空气自然对流冷却的时候容易着火,所以德军地勤看到FW-190一着陆,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顿消防泡沫喷上去,免得起火之后再救火的麻烦,弄得飞行员都像圣诞老人从雪堆里钻出来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诺斯罗普飞翼由于前后力矩很短,俯仰控制很不好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霍顿飞翼则只有残片了,这不就是三夹板做出来的嘛

这里还有诺思罗普的N-1飞翼和德国霍顿兄弟的飞翼,诺斯罗普和霍顿兄弟都是飞翼的先驱。飞机靠机翼产生升力,机身只是装载人员和货物用的。要是把人员和货物直接装进机翼,不仅节约了机身的重量,还避免了机翼和机身结合部受力集中的问题,大大降低飞机的重量和阻力。这就是飞翼的概念。可惜飞翼的纵向长度很短,使得飞机的重心和升力中心之间只有很小的控制余地,早期简单的飞行控制技术很难保证稳定的飞行,直到电传飞控和放宽静稳定度技术的成熟才使飞翼实用化,B-2轰炸机是第一种实用的飞翼。航空先驱们真是敢想敢干,霍顿飞翼其实很小,一个人坐进去都紧巴巴的,个子大了都不行。馆里有一个霍顿飞翼的残骸局部,估计是拆毁的而不是坠毁的,暴露出内部的胶合板结构,非常简陋,好像用室内装修用的三夹板造起来的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尔XV-15是V-22的先行者,采用倾转旋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ellet XO-60是美国陆军最后一种旋翼机,旋翼没有动力,在前进速度下自旋产生升力。在直升机出现之前,这是超短距起落的有效技术,但直升机一出现,旋翼机就退出航空舞台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iller的同轴反转双桨直升机比苏联的卡莫夫还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卡曼的交替双桨则是另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iller的翼尖喷气旋翼在概念上很有吸引力,但噪声和油耗太大

直升机不是这里的重点,但还是有一些珍品。这里有一架希勒(Hiller)的共轴反转双桨直升机,比苏联的卡莫夫还早。希勒的另一架直升机则用旋翼尖端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驱动旋翼,同样消除了反扭力的影响,不过翼尖冲压发动机的油耗和噪声惊人,难以实用化。这里还有一架卡曼的交替双桨直升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设计,两副双叶旋翼你方唱罢我登场,看起来好像会打架一样,实际上正好巧妙地错开了。贝尔XV-15是倾转旋翼的V-22“鱼鹰”的前身,机翼两端的旋翼竖起来就是直升机状态,横下来就是螺旋桨状态,开创了具有直升机垂直起落和螺旋桨飞机高速飞行能力的新时代。但直升机历史上最重要的还要数贝尔UH-1“休伊”。这是直升机世界的福特T型汽车,超过一万六千架的产量至今世界第一。这架把战场带入直升机时代但其貌不扬的东西实际上设计很是巧妙,那副双叶旋翼像翘翘板一样,在前行和后行中自然地起到挥舞铰的作用,简化了机械设计,也减少了磨损和阻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灵顿·希苏1A”是滑翔机航程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一口气滑翔了1046公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架滑翔机的主人本来是把它按照正常平尾垂尾那样造的,但一片尾翼被农民割走后,主人一怒之下就把它改成V形尾了,这是V形尾的开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架“格洛伯102”则创造了14899米的世界滑翔机高度记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厉害的滑翔机当然是它:“企业”号航天飞机,这架航天飞机是用于大气层内滑翔试验的,从来没有进入过轨道空间

滑翔机也不是这里的重点,但这里有在1964年7月31日一口气滑翔了1046公里的“阿灵顿·希苏1A”,有在1980年2月17日创造14899米世界高度纪录的“格洛伯”102,还有一架采用V形尾翼的“斯坦利游牧人”。这个V形尾的来历很有意思。这架1938年的滑翔机本来也是常规的三片尾翼,主人罗伯特·斯坦利在农田里降落后,没等回去把牵引车开过来,农民已经把木质的一片尾翼割下来偷走了。斯坦利一怒之下,把剩下的两片尾翼做成V形,这就是V形尾的开始。不过最厉害的滑翔机要数航天飞机了。这架再入大气层后只能做无动力滑翔的航天飞机原本是作为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载工具设计的,但事实上每次发射都需要消耗巨型火箭助推装置,返回的滑翔对防热层损坏严重,所以每次重新发射前都需要一亿美元的大修,一点也不低成本。不过航天飞机在技术上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就拿再入后的滑翔轨迹来说,滑翔下降太慢,滑翔时间延长,气动摩擦造成的累计升温太高,要损坏航天飞机结构;下降太快,气动摩擦造成急剧升温,更是糟糕;所以只有一个很小的窗口可以达到最优。航天飞机在再入初期的速度高达25倍音速,从夏威夷到佛罗里达只有20分钟的时间。大气层边缘的高超音速飞行是航空的新制高点,美国通过航天飞机的使用获得了可贵的经验。新馆里有“企业”号航天飞机,这架航天飞机是用来从波音747上投放做大气层内的滑翔试验的,从来没有发射到太空中去。美国计划在航天飞机计划终止后,把“奋进”号放到这里来,那才是真正进入过太空的航天飞机。站在航天飞机下,看着那鱼鳞一样的防热瓦,不难想象那成千上万片防热瓦中难免有几片粘结不牢固,或者在发射过程中受到损坏,接下来就是“哥伦比亚”号那样的惨剧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架停在角落里不哼不哈的F-14是美国海军仅有的曾在战斗中击落过敌机的F-14中的一架。说来有趣,F-14的名气盖世,粉丝遍天下,但在美国海军手里,战绩寥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当然是美国战斗机的未来,这是F-35的原型X-35

对于航空迷来说,战斗机或许才是重点。这里有常规的F-86、F-4、F-8、F-105、米格-15、米格-21,但角落里的F-14D才是重点。在第四代战斗机中,F-14的追随者可能是最多的,这里面汤姆·克鲁斯的电影《壮志凌云》功劳不小。F-14通过可变后掠翼,可以在高速飞行中的低阻力要求和机动飞行中高升力要求中自动寻优,携载的6枚AIM-54“不死鸟”主动雷达制导远程空空导弹可以同时攻击160公里外的6个目标,使F-14成为广大军迷心目中的无敌战机。但事实上,“不死鸟”导弹在美国海军的使用中,一架敌机也没有打下来过,包括两次在伊拉克的空中猎火鸡竞赛。不过馆里的这架F-14有来历。小布什总统一心模仿里根,想再创“牛仔总统”的神话,但里根实际上粗中有细。里根一面用强势外交和整军把美国从越战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另一方面小心避开和苏联的直接冲突,于是苏联傀儡利比亚就成了敲打对象。在1981年的锡德拉湾冲突中,美国海军的F-14战斗机击落了两架利比亚苏-22战斗轰炸机,此后美利继续冲突。1989年1月4日,“肯尼迪”号上起飞的两架F-14前往拦截两架利比亚的米格-23,屡次警告后,米格-23非但没有掉头脱离,反而用雷达照射F-14。几番过招后,F-14主动攻击,长机发射“麻雀”中程空空导弹脱靶,僚机的“麻雀”击中目标,长机返身补射“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也成功,击落另一架米格-23。展出的就是僚机。这架F-14原先是早期标准的F-14A,后来改装成最新标准的F-14D,不仅换装最新电子设备,具有投掷制导炸弹的能力,还换装了F110发动机,具有不开加力就能略略超过音速持续飞行的能力。

F-14旁边,就是美国战斗机的未来:F-35。当然,这是X-35研究机,不是生产型的F-35。进入90年代,美国急需研制一架可以同时替代F-16、F-18、AV-8、A-10的新一代隐身战术飞机。按说美国有足够的技术积累,研制这样一架飞机不是难事,但替代AV-8的垂直/短距起落要求愣是把一锅好菜搅成大酱汤。为了提供直接升力,洛克希德-马丁不仅使X-35的发动机尾喷口可以向下偏转,还在前机身单独安装了一台升力风扇,但驱动升力风扇的大轴和变速箱需要承受相当于驱逐舰推进功率那么大的传动功率,技术要求非常高。升力风扇和隐身所必需的机内武器舱使得X-35的机身臃肿,进一步增加重量,“轻型”战斗机的重量竟然超过了F-15C这样的重型战斗机,翼载、推重比等对机动性至关重要的指标从第四代的F-16、F-18大幅度退步。这还不算超支、拖延带来的巨大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麻烦。美国航空的下一章将怎么谱写,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史密斯森里还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飞机没有展出,像仿制Me-262的二战日本中岛“桔花”喷气战斗机、英国“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的原型“雀鹰”、美国康维尔“海标枪”喷气式水上起落战斗机、机尾坐地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的康韦尔XFY-1螺旋桨战斗机、鼻子朝天腾空吊起垂直起飞的瑞安X-13喷气式研究机等,还有一大批重要但不珍稀的飞机,像洛克希德C-130运输机原型、“卡塔琳娜”水上起落海上巡逻机、中途岛之战立大功的格鲁曼TBM鱼雷攻击机等,也没有地方展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4是第一种空空导弹,主要用于攻击严密保护之中的轰炸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弗里茨”是无线电制导滑翔炸弹,现代制导炸弹的前身,曾为防止投向盟军而击沉意大利的“罗马”号战列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莱茵少女”是纳粹德国的地空导弹,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SAT是从F-15上发射的反卫星导弹

新馆里有很多导弹。这里有二战末期德国较少为人所知的“莱茵少女”(Rheintochter)地空导弹,弹翼是木制的,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但“弗里茨”无线电制导滑翔炸弹在实战中击沉了意大利“罗马”号战列舰,试图阻止意大利舰队向盟军投降。德国的X-4则是第一种空空导弹,这种有线制导的空空导弹本打算用于攻击盟军的轰炸机群,但制造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宝马工厂被盟军抢先炸毁,1000枚X-4导弹只能望天兴叹。这里当然有更多的美国导弹,比如“响尾蛇”、“麻雀”、AMRAAM等人们熟知的空空导弹,还有从F-15战斗机上发射的反卫星导弹ASAT,更有“海神”潜射洲际导弹等大家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虎队的飞行皮夹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战时代的航空照相机,有趣的是,很多美国照相机使用的还是德国蔡司的镜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陈纳德的勋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杜利特的勋章

这里还有一些纪念品,像飞虎队的皮夹克,背后有“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字样。国会大厦的老馆那里还有陈纳德和杜利特的大堆勋章。说起来,陈纳德的飞虎队在中国的实战功勋远远大于杜利特的象征性的东京轰炸,但杜利特对美国军心民心的鼓励作用太大了,战前就是航空英雄,战时后来在欧洲战场也是干得风生水起,1959年退役后,1985年又被拉出来里根总统亲自晋升上将,名气和勋章远远超过陈纳德,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很多军用航空照相机也陈列了出来,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很多战时美国的航空照相机,除了少数使用柯达镜头外,大多还是使用德国蔡司镜头,不知道战时美国是如何获得那么多德国蔡司镜头的。

美国是飞机的诞生地,也是战后世界上航空技术领先的国家。这一点在史密斯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里有充分的体现。2010年底史密斯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出版了一本2011年的年历,每月一张精美大图不说,每天都有一张小图,描述馆内某一藏品,或者和藏品有关的历史时刻。每一张晓小图都描绘了航空航天史上一个或大或小的里程碑,而这些里程碑大多来自美国。这就是实力。希望有一天中国航空博物馆也能出一本这样的年历,充满了出自中国的航空航天里程碑。

关键词(Tags): #华盛顿(嘉英)#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嘉英)#航空博物馆(嘉英)#游山玩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