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游记》之南海潮音—观音菩萨 6.1 生如夏花 -- 赫克托尔

共:💬784 🌺678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六卷 南海潮音—观世音菩萨 6.4 唐宫惊梦

在我看来,《西游记》的第9~12回是最晦涩、可读性最差的章节,却是剖析取经工程目的的重心所在,不得不细读。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做一个时间表。

1. 大唐贞观年间,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在帝都长安城开了个卦馆,他【相貌稀奇,仪容秀丽,名扬大国,术冠长安】,号称【算得最准】。

2. 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个叫张稍的渔夫和一个叫李定的樵夫。在袁守诚的指导下,张稍【依方位,百下百着……定获满载鱼虾而归】,其代价是【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这里要注意的是,书中说张稍、李定不是一般的布衣百姓,而是【贤人】,【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3. 某日,张稍、李定结伴,在长安城卖掉各自的渔获、柴禾,喝了点小酒之后,沿着泾河岸边回家。这二位借着酒劲,开始吟诗唱和,吹嘘自己的日子过得好。唱和以张稍的一句诗结尾:【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似乎是完美收官,你仁者乐山,我智者乐水,各得其所。按说这时他俩应该尽兴而归,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岂料张稍突然来了一句惊心动魄的话:【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李定顿时火冒三丈,你这不是在咒我吗,回骂:【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张稍信心满满的说:【我永世也不得翻江】。李定就奇了怪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张稍说我有高人袁守诚指点,下网垂钓都能满载而归。必须注意的是,张稍此时已经悄悄偷换了概念,本来他讨论的是会不会遭遇不测,现在扯到打渔的事情上了。

张稍李定的这番河边对话,被泾河水下的巡水夜叉听见。夜叉不仅赶忙去龙宫,将情报转告泾河龙王,而且政治觉悟极高,高瞻远瞩指出:【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龙王一听就怒了,要进长安城杀掉袁守诚,在臣子们的劝阻下,他决定不要武斗要文斗。于是变成白衣秀士的龙王进了城,就次日的雨情,与袁守诚做个赌赛。龙王以为自己身为水神,完全能控制雨量和降雨时间,这次赌赛赢定了,到那时龙王我【打坏你(袁守诚)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就无人指导张稍打渔了,自己的水族可以躲过一劫。回到龙宫的龙王,屁股还没坐热,玉帝的旨意就到了,要他明日降雨,其雨量、雨时与袁守诚说的一模一样。眼看打赌要输,龙王手下的鲥军师建议他【行雨差了时辰,少些点数】,这样就能赢了。

为了便于叙述,笔者将这一天命名为D日。

4. D+1日,龙王降了雨,却将雨情略修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随后又变成白衣秀士去砸袁守诚的摊子,袁守诚却根本不在乎,指出龙王的真实身份,还说龙王你擅自改动雨情,马上就要挨刀丢脑袋了。当着明白人,就别装糊涂了,龙王赶紧跪求袁守诚免死之道,否则【我死也不放你】。袁守诚告诉他,目前只有一个办法:【你明日午时三刻,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你果要性命,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驾下的丞相,若是讨他个人情,方保无事】。

5. D+2日凌晨子时,龙王飞进唐太宗的皇宫,乞求皇帝救命。太宗则满口答应救龙王的命,【龙王欢喜,叩谢而去】。天亮时,太宗向徐世勣问计,老徐说好办,只要不让魏征出门,错过午时三刻的杀头时间,龙王自然能活命。太宗立即采纳,召魏征入宫,用下棋的方法缠住魏征。到了午时三刻,魏征突然【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没当回事,并未打搅魏征的好梦。【不多时,魏征醒来】,告诉太宗他已经利用这个时间窗口,上天杀了龙王。当夜二更天,龙王的鬼魂【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以太宗食言为借口对太宗纠缠不放。正在这时,刚刚抵达长安的观音菩萨出现了,【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相比于观音菩萨,龙王的法力根本不入流,只能去西天告太宗食言了。

6. D+3日,太宗醒来,大喊大叫有鬼,随即病倒。太医看过之后,说太宗被惊吓过度,最多能活7天(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当晚,被吓破胆的太宗命令秦叔宝、尉迟敬德,为他看守宫门,后改为在宫门上张贴秦叔宝、尉迟敬德的画像,这就是门神爷的来历。

7. 大约在D+10日,太宗病故。为啥说大约呢,因为此前的几天,书中提供明确的时间表,只能用太医的【七日之内】来推算。太宗临终之际,魏征说我有个叫崔珏的朋友,在地狱当判官,我给你写一封介绍信,皇上你下了地狱可以找他走后门。

在地狱,太宗遇到主管生死簿的崔珏。看了魏征的信,崔珏擅自将太宗的【一十三年】在位时间,加了两横改为【三十三年】,再拿着改过的生死簿见阎王。阎王见出了错,让崔珏、朱太尉送太宗还阳。地狱这地方比较奇怪,来路和出路不是一条。所以太宗离开地狱的还阳之路,其实是在地狱的3日游。崔珏以导游的身份,让太宗详细看了18层地狱中的惨状,奈何桥的残酷,枉死城中的无数无处超生的孤魂野鬼。

太宗的地狱之旅的下一站是【“六道轮回”之所】。我们通常所说的六道,有三善道、三恶道,前者为天、人、阿修罗; 后者为畜生、饿鬼、地狱。《西游记》中的【六道轮回】完全不同,崔珏说:【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太宗离开地狱,走的是【超生贵道门】。太宗骑上一匹海骝马,从此门出了地狱,路过长安城外的渭河时,太宗突然看见【一对金色鲤鱼在河里翻波跳斗】,居然流连忘返。送行的朱太尉急了,一把将太宗推进渭河,太宗这才还阳。

8. D+13日,太宗正式还阳。按第11回的记载【太宗皇帝死去三日,还魂复生】,所以这一天是D+10+3=D+13日。太宗复活后,营建了【周围有五十亩宽阔】的相国寺。为了超度枉死城中的冤魂野鬼,太宗招募全国的高僧,准备召开【水陆大会】。

9. D+43日,【那消个月之期,天下多僧俱到】。太宗命令太史丞傅奕负责选拔高僧、筹备法会,傅奕却不以为然,说了一番非议佛教的话:【言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对于傅奕的责难,萧瑀根本不做辩论,而是直接给对手扣帽子,假惺惺的合掌曰:【地狱之设,正为是人】。经过地狱苦旅的太宗大喜,当即颁布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10. D+44日,唐僧被太宗选为【有德行的高僧】,继而被任命为【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或曰大唐佛教协会会长。又择吉日,定唐僧为主讲人,做水陆大会的坛主。

11. D+44+x 日,即9月3日,唐僧在长安城化生寺讲经。太宗及群臣都来听讲,给足了面子。一直在装模作样寻找取经团长的观音,变作癞头和尚,装神弄鬼的将如来送给唐僧的袈裟、锡杖给了太宗,随即太宗又将两样宝贝送给了唐僧。

12. D+44+x+y 日,即9月12日,是水陆道场的【正会】,太宗及百官都来参加听讲。唐僧也打起12分的精神,开讲《受生度亡经》、《安邦天宝篆》、《劝修功卷》。化身癞头和尚的观音,突然跑到唐僧的讲台前,【拍着宝台厉声高叫】,质问唐僧:【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面对一个癞头和尚在大庭广众的质疑,唐僧不仅不恼、不羞,反而【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说我只会小乘佛法,请您谈谈大乘佛法是个神马东东。于是观音就坡下驴,大大吹嘘了一番大乘佛法的神奇功效。

见太宗为首的观众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观音与木叉现出真身,飞到空中。广大围观群众纷纷跪倒参拜菩萨真身,又有画家吴道子,当场为观音拍下写真集(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观音这次现身,并未当众讲解大乘佛法,露出真容后就走了。太宗、唐僧却对大乘佛法念念不忘,唐僧更是当场决定,愿意替太宗走一趟,去西天求取记载着大乘佛法的三藏真经,太宗也投桃报李,认唐僧为御弟。

13. D+45+x+y日,即9月13日,唐僧带着2个随从,骑乘一匹白马,带着如来给的、观音和太宗转送的异宝袈裟、九环锡杖,太宗赠送的紫金钵盂,以及出国旅行不可或缺的通关文牒,离开长安西行。临行前,太宗语重心长的送给唐僧一句话:【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由上述时间表不难看出,整个过程是一个精心安排,环环相扣的局。整个局的忽悠对象,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目的是让他下令寻找高僧,并求唐僧为他取经。局里面的牺牲品,是泾河龙王。局的同谋至少有3人,另有一人疑似:

1. 张稍,一个颇有诗才的文人,不去当官非要当渔夫。由他挑起话头,最后故作高深的对泾河巡河夜叉说出他捕鱼的奥妙。

2. 袁守诚,表面上看是个算卦的,却能看出龙王的真面目、知道天庭的降雨计划,一步步置龙王于死地。

3. 魏征,上能上天能斩龙,下能给地狱的崔珏判官写介绍信。太宗漫游地狱期间,群臣要求拥立太子即位,唯有魏征发表了篇高论,认定太宗定能还阳:【列位且住,不可,不可!假若惊动州县,恐生不测。且再按候一日,我主必还魂也】。

4. 崔珏比较可疑,可能是主动参与者,也可能不知情。我倾向于他是主动参与者,泾河龙王私自改降雨计划而被杀头,崔珏擅自篡改唐太宗的寿命,这罪名绝对不小,谁给他这么大胆子顶风作案啊。

不过我这里要说的,主要是泾河龙王。与众多水神相比,泾河龙王绝对非同凡响。

1. 别看泾河是四渎之一的黄河的支流渭河的支流,所谓宰相门前三品官,毕竟是天子脚下的河流,绝对与众不同。可能有人会说,大唐朝再牛,长安再富丽堂皇,那也是凡人建立的国家、城市,在仙佛们看来,都不足挂齿。其实不然,太宗刚下地狱时,还不认识太宗的崔珏便跪拜迎接。阎王们也对太宗非常客气,先派人传达:【阎王有请】,继而十位阎王【降阶而至】、【控背躬身迎迓】,搞得太宗都很不好意思。阎王们却很坦然:【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太宗的国都附近的泾河,在各地水域中的地位,自然十分崇高。

2. 泾河龙王不仅仅是泾河的龙王,还担任【八河都总管】。第51回,天庭的水利部长水德星君召集龙王、水神们开会,其中的主要水神分别主管【四海五湖、八河四渎、三江九派】。第75回,猴哥说他的金箍棒是【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这2处的八河很可能是泾河龙王主管的【八河】,即使不是,也说明泾河龙王管的水域很大。

3. 泾河龙王还担任【司雨大龙神】。《西游记》后面的章节,多次提到龙王们下雨必须经过玉帝的同意,或者说龙王只是降雨的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天庭降雨分2种情况:

a) 第一种是玉帝临时决定,例如猴哥在车迟国与三大仙斗法时,虎力大仙就曾成功的迫使玉帝同意降雨。

b) 第二种是天庭先制定年度降雨计划,龙王们按计划执行。天庭主管降雨的神,是住在乌浩宫的水德星君,乌浩宫可以理解为水利部。第51回,猴哥为了围剿青牛精,去乌浩宫找水德星君求援。听说猴哥来了,水德星君【即将查点四海五湖、八河四渎、三江九派并各处龙王俱遣退,整冠束带,接出宫门】。这说明水德星君正在召集水神们开会,见猴哥上门,马上休会并将水神们遣散,不让猴哥旁听。此时正值人间的贞观20年冬季(正遇严冬之景),水德星君要为来年制定降雨计划,水神们正是为此而来。另一个例证是青龙山的犀牛们,他们根据西海龙王提供的降雨计划,在每年初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取金平府的酥合香油,如风调雨顺,他们就取走全部香油,否则就少取或不取香油。

既如此,泾河龙王凭什么就会认为自己赢定了呢。只能有2种解释,一是根据年度降雨计划,龙王知道次日无雨,或雨量、雨时与袁守诚说的不同。二是他的地位不在水德星君之下,有决定降雨、实施降雨的自主权,抑或玉帝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所以他才如此有信心,认定自己必胜。从龙王回龙宫之后,水族们对他的吹捧和【司雨大龙神】的官职来看,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4. 泾河龙王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他的老婆是四海龙王的妹妹,这样他就与最顶级的龙王搭上了关系。他有9个儿子,前8个早早就飞黄腾达了,【第一个小黄龙,见居淮渎;第二个小骊龙,见住济渎;第三个青背龙,占了江渎;第四个赤髯龙,镇守河渎;第五个徒劳龙,与佛祖司钟;第六个稳兽龙,与神宫镇脊;第七个敬仲龙,与玉帝守擎天华表;第八个蜃龙,在大家兄(东海敖广)处砥据太岳】。他的前4个儿子,分别坐镇仅次于四海的四渎:江河淮济;其余4个各混迹于佛、道、天庭的各处要害部门。在笔者看来,势力最强的妖精无疑是牛魔王,势力最强的次级仙佛神圣,是这位泾河龙王。

好了,我们已经知道泾河龙王是个厉害角色了。观音设局忽悠唐太宗,还存在2个条件,就是需要玉帝下旨让龙王下一场本不该下的雨,更需要泾河龙王在违背旨意后,被玉帝处死,如果玉帝不配合,这个局就做不成了。对于观音的组建取经团的行为,玉帝肯定通过玉真观金顶大仙获悉了,可是严格的说,玉帝与观音不属于同一系统,玉帝为何要被观音牵着鼻子走呢。笔者认为,在玉帝眼中,泾河龙王不仅尾大不掉,而且有里通外国的行为。尾大不掉的问题,相信大家看了前面的叙述,应该有这个感觉了。尤其是泾河龙王的三儿子青背龙,他【占】长江,很可能是他赶走了原来的长江龙王,自己取而代之。不要以为这种事很不可思议,小白龙、观音的宠物金鱼精,分别赶走了鹰愁涧、通天河的水神,自己做了水神。相信玉帝对泾河龙王四处联姻、安插势力、脚踩几条船的行为早已很不满。

何谓【里通外国】呢,其实看看泾河龙王为何生气就知道了。张稍是一个渔夫,即使每天能满载而归,他的这点渔获,相对于泾河依然是九牛一毛,张稍送给袁守诚的金色鲤鱼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中国文化中,鲤鱼一直是最高贵的鱼类,自古就有【鲤鱼跳龙门】之说。孔子生儿子的时候,鲁昭公送给孔子一条鲤鱼做贺礼,感激涕零的孔子给儿子取名为孔鲤,字子鱼。唐太宗在还阳的最后阶段,看见两条金色鲤鱼戏水,不禁流连忘返,差点误了生还,可见唐太宗特别喜欢金色鲤鱼。极可能泾河龙王送给唐太宗一些金色鲤鱼,以换取皇帝的欢心,这叫【挟洋自重】。金色鲤鱼是稀缺资源,否则受益良多的张稍,不可能用每天一条金色鲤鱼就把袁守诚打发了。龙王对张稍打渔并不感冒,每天捕捞走一条金色鲤鱼可不行。

对于玉帝、泾河龙王的微妙关系,观音早已经洞若观火,只要观音或观音的门人在玉帝那里鼓鼓火,说泾河龙王对您老早已阳奉阴违了,甚至有不臣之心。不信的话您老就下旨让他下点雨,看看泾河龙王是否遵旨就行了。等玉帝看到泾河龙王果然目无法纪,玉帝便以此为口实,名正言顺的削藩。倒霉的龙王被杀之后,玉帝余怒未息,虽说泾河龙王的前8个儿子都有正经工作,也许不能回来继承王位,可泾河龙王还有个小儿子—小鼍龙鼍洁,还没有分配工作,完全可以即位。可玉帝不仅没有让鼍洁接班,反而连泾河龙王的妻子都一块赶出泾河。于是这孤苦伶仃的母子俩,只得回娘家搬到西海龙宫暂住。过了几年,泾河龙王的妻子忧郁而死。其子小鼍龙更加无依无靠,又不愿意在舅舅家寄人篱下,便跑到黑水河,赶走水神自立为王,彻底当了妖精。泾河龙王的其他儿子,也遭到了整肃。第51回猴哥去乌浩宫找水德星君求助时,参加来年降雨规划研讨会的黄河水神,不是泾河龙王的4儿子赤髯龙,而是【黄河水伯神王】。

观音离开灵山东行,是在7月15日,唐僧出发西行,是在9月13日,中间不到2个月。根据前面的时间表,9月13日是D+45+x+y,再加上张稍在泾河打渔的时间,整个长安事件的持续时间可能要超过俩月,我们还得考虑观音收四个人畜也需要时间,这么大的事件,恐怕不是观音、木叉师徒俩能忙得过来的。这里就需要第3个人,他就是观音在9月12日的长安现身时,出现在观音身边的【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白鹦哥是观音的头号宠物,与主子的亲密程度,远远超过木叉。观音在灵山参加盂兰盆会,以及沿途收徒弟的过程中,白鹦哥一直没现身,观音在长安现出本相时,白鹦哥却出场了。从各种蛛丝马迹来分析,整个长安事件,是由观音策划,由白鹦哥实施的。观音抵达长安之前,白鹦哥已经在长安潜伏了一段时间,算命的袁守诚,要么得到了白鹦哥的指点,要么就是白鹦哥变的。至于木叉,基本可以认为是个随从,说他是观音的保镖,那是抬举他,木叉武艺连观音手下的金鱼精、金毛犼都不如,更不要说与黑熊怪、红孩儿相比了。观音带着他东行,是因为他与猴哥交手过,观音要用他做标杆来衡量老猪、沙僧的武艺。

回头再说观音,在多数人看来,观音是个慈眉善目、说话柔声细气的人。其实她有着金刚怒目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她的火气很大。在唐僧面前,变成癞头和尚的她【拍着宝台厉声高叫】,很难想象她会演这么一出。无论如何,忽悠唐太宗派唐僧取经的目的已经达到,观音东来的人物全部实现,她可以安心回灵山交差了。

对于如来为何要发起取经工程,很多论者都有自己的解读,比较常见是佛教东扩论。其实只要看看唐太宗的作为,就会发现当时大唐的佛教气息已经非常浓郁了。当傅奕上书非议佛教时,太宗的反应是【将此表掷付群臣议之】,表面上是让大家做个研讨,来个民主评议啥的,其实太宗的【掷】,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宰相萧瑀根本不和傅奕辩论,而是面目狰狞的说:【地狱之设,正为是人】。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这2位重臣跟着附和萧瑀,大唱佛教的赞歌,于是太宗就坡下驴,颁布法律说:【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太宗的宗教政策,完全可以算作宗教迫害。唐僧随身携带的通关文牒上,详细记载了太宗本人的思想动态和取经目的: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

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

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

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

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

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第29回)

可见太宗本人对大乘佛法的期待,只是【可度幽亡,超脱孤魂】。大乘佛法东传,只能算作对佛教的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如来犯不上费这么大劲。那么除了为唐僧镀金之外,取经工程还有什么作用呢,这一重大问题,将在后文抽丝剥茧,逐步揭开。

欲知观音将如何帮助唐僧西行,请看下章《紧箍直裰》。

通宝推:爱吃吐司,瓷航惊涛,白山黑水,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