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二次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战争(一)“瓦尔瓦尔”事变 -- 中关村88楼

共:💬26 🌺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二次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战争(三)大战

德博诺首先进攻阿杜瓦。当年意大利人就是在这里被孟尼利克二世的军队击败,所以

意军这次是势在必得。在北面防守的埃军约有20多万人,装备极差,不少部队还在用大刀长矛!双方激战3天,阿杜瓦几度易手,但装备了坦克的意军还是靠空军的支援,在10月6日拿下了阿杜瓦城。

埃塞陆军大部退守马卡累城。埃塞俄比亚和西藏一样,海拔特高。一般人走路还直喘,更不用说扛枪冲锋了。在埃塞打仗的意大利士兵可累的够呛。马卡累的地势更高,形势还特险要。埃塞守军居高临下反击,迫使11月6日一度攻至城区的意军先头部队溃退。当时意大利士兵鼓足了劲儿冲进市区,可后面炮兵和空军没协调好,一下没了掩护。被埃塞人一个反冲锋包围了。意大利士兵个个喘着粗气,谁也没劲儿在往回跑了。结果大夥儿一起投降了。德博诺把兵力增加到12万人,还把大部分空军调来助战。埃塞守军坚持到11月8日,马卡累城才被完全占领。

在东线的格拉齐亚尼特别不走运。他的坦克陷在沙漠里无法行动,意陆军只能使用马匹和骆驼作战,所以推进速度很慢。

在埃塞俄比亚众多将领中,北线的伊米路王子表现最出色,他的部队一度攻入厄立特里亚。当时意军的坦克质量极次,常在沙漠里抛锚。没有了坦克的支援,意大利陆军士兵和埃塞俄比亚士兵拼刺刀,还真不战上风。 意军与伊米路王子进行的夺回赛瑞一战尤为艰苦,60名意大利军官和894名士兵为此送命。11月6日,墨索尼里撤掉了德波诺的职务,任命参谋总长巴多里奥为东非意军总司令。临阵易将,兵家大忌。11月19日,海尔塞拉西一世巡视前线,见意军有指挥混乱的迹象,遂命令埃军乘机反攻。11月21日至28日,埃塞陆军收复了哈拉尔,还打败了前去增援的意精锐部队黑衫军。

1936年1月,埃塞俄比亚陆军开始反攻,局部突破了意军战线,但由于意空军的支援,意陆军还是守住了放线。他们利用坦克和飞机配合步兵作战,给埃军造成很大伤亡。和日本人一样,意大利人决定用毒气。虽然日内瓦公约禁止使用引起窒息的毒气,但墨索里尼仍批准意军使用毒气。4月2日,意军猛烈反攻,击退了埃陆军主力。意军在追击时广泛使用了毒气。毒气和意空军的轰炸让埃塞俄比亚军队伤亡惨重。海尔塞拉西非常重视一城一地的得失,常率军和意军争夺主要城市,逐渐陷入被动。4月15日,离首都250公里的德埃西也被意军占领。

最后一战是在梅修展开的,海尔塞拉西御驾亲征。海尔塞拉西亲率四万人的皇家卫队,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向意大利人的阵地发起了猛攻。但意大利的间谍发挥了作用。海尔塞拉的作战计划已被事先泄露给意军,所以等待海尔塞拉西精锐卫队的是一场大屠杀。机枪,大炮暴风雨一般粉碎了埃塞人悲壮的攻势。海尔塞拉西在十几个贴身卫士的拼死相救下,才侥幸撤离战场。意大利“普斯特拉亚”师阿尔卑斯部队最终突破守军防线,攻下梅修。

后来抗战时,毛泽东曾多次谈到埃塞俄比亚一仗并有很精彩的评论。他曾说:“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打硬仗,也得到丧失全国的结果,虽然阿国失败的原因不仅仅这一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211-212页)

海尔塞拉西于1936年5月2日黎明逃离亚的斯亚贝巴,到达吉布提。英国巡洋舰皇家海军军舰“创业”号已在那里等候。海尔塞拉西从此他长达五年的流亡生涯。在英国,海尔塞拉西继续领导在埃塞俄比亚忠实他的部队,开展对意大利的抵抗活动。

1936年5月5日下午4点,意大利军队进入亚的斯亚贝巴。在罗马,墨索里尼接到电报后,出现在威尼托宫殿阳台上发表演说,广场上早已挤满了人,他说:“战争已经结束了!和平又回来了!但这是罗马的和平!”这些话被众人的欢呼声淹没。人们疯狂了,演讲结束后,墨索里尼不得不42次回到阳台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