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明袁大将军-复出 -- napolen

共:💬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有明袁大将军-复出

复出--换了新天

袁崇焕悠游林下的生活并没能过多久。

其实,就在他还在返乡途中,一个惊人的消息就从北京城里传了出来--8月22日,皇上驾崩了!(中国又少了一个木匠)皇帝无嗣,张皇后不顾魏忠贤的阻挠当即传遗诏,迎天启皇帝的弟弟信王由检入继大统。

尽管九千岁对此是相当的不高兴,但是他毕竟不是那种敢于犯上作乱的人,终于也没干出什么名堂来,而是希望跟新皇帝和平共处相安无事。8月24日,信王在皇极殿即皇帝位。26日下即位诏书,宣布改明年为崇祯元年。

乍看起来,这只不过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无数次皇帝更替中的一次罢了。稍微有点特别的不过就是并非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再加上有点宦官当权的背景而已,但这些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不论是袁崇焕,皇太极还是当时的其他什么人都无法预料到这个事件究竟会给自己,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位16岁的小皇帝表现出了相当的政治手腕,显得异常早熟。刚刚进宫的时候的少年还是那么战战兢兢,连饭都是将岳父家里做的麦饼藏在袖子里带进去的,然而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开始的一个月,朱由检几乎什么事都没有做,一股劲在那里忙着册封后妃和处理哥哥的丧事。只是悄悄的乘人不注意把岳父周奎提升为右军都督同知,两个大舅子升为南城兵马司副指挥。

驴终究是驴,这一点老虎总会明白过来的。又过了一个月,小皇帝发现那位不识字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到底是个草包,连“蹄之”都不会。很快事实就要告诉魏忠贤和客巴巴,他们都想错了,驴不踢老虎,老虎也是要吃驴的!

继9月3日迁客氏出宫之后,10月20日崇祯下诏免去阉党巨头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崔呈秀之职,令其归籍守制。这一下皇帝倒魏之心就开始露出苗头来了。见风使舵、落井下石正是乌鸦们的专长,更何况阉党本来就恶名昭彰,为天下人不齿,名利双收的事谁不想干?瞬息间,朝里朝外弹劾魏忠贤的奏章如雪片一样飞来。皇帝位置已经稳固,魏忠贤此时再没有什么把戏可耍了。

11月1日,崇祯下诏贬魏忠贤到凤阳守陵。九千岁还以为自己这么恭顺,皇上能给留一条命。带了大批随从和财宝浩浩荡荡去凤阳做他的寓公。盛怒的皇帝要将自己家产尽没,“所有跟随群奸,即擒拿具奏”,并派锦衣卫前来“扭解”“押赴彼处交割明白”的消息打消了魏忠贤的最后一丝幻想,11月6日,锦衣卫官差到来前夕,他终于“投缳道路”

于是对阉党的大清算和对冤假错案的大平反开始了,此时崇祯帝的声望达到了巅峰,人们都在议论:真是换了新天啊,大明中兴有望了!而崇祯也开始了他的“中兴”之路。令人有些诧异的是,他最先办的竟不是更换内阁成员,而是复袁崇焕为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袁崇焕11月复官,而崇祯12月才委任钱龙锡等6人为东阁大学士入阁为相〕

复出--五年复辽!?

崇祯元年4月,崇祯在一片“守辽非蛮子不可”的呼声中升任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令其火速回京。7月14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对刚刚到京喘息未定的袁崇焕和其他重臣,内阁、六部、六科的主要官员都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困扰明朝多年的辽事,而中心人物自然就是17岁的小皇帝和新任蓟辽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的威名早就四海远扬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的空前胜利在后金人和明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后金人心中这表现为一种恐惧--对袁蛮子和宁远的恐惧(松锦战役胜利后,后金曾经出兵进攻宁远,吴三桂将当年袁崇焕守宁远的架式一模一样的摆了出来,结果后金军看了之后竟不战自溃!〕,而在明人心中这则变成了一种神话--“守辽非蛮子不可”、“鞑子最怕蛮子”。在他们看来,只要袁崇焕在,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克制住东虏,自然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7岁的小皇帝也不例外。17岁正是最会幻想的年纪,正是刚刚接触世事而又不大了解,把一切都看的特别简单的年纪,正是做事特别理想化而又情绪化的年纪,尤其是铲除阉党的成功更助长了朱由检的这种心理。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能够孜孜求治,再用上那么一批忠臣,大明自然就可以中兴。这难道不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向的看法吗?对于一个17岁的少年,我们不能苛求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大国的最高统治者,这实在是太幼稚太浅薄了!

小皇帝一见袁崇焕,劈头就问“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也许是高兴得昏了头,也许是想安慰安慰小皇帝,袁崇焕的回答是相当的糊涂,大失水准“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我的老天,五年复辽,你拿什么去复?按原来的方式步步为营的推进,前进一步就要花1年左右时间,而且越靠近后金,后金的反击就会越猛烈,哪有那么容易的?若是想练兵准备野战,关宁铁骑还只能倚城而战,离真正与后金军决战沙场还差得远,无十年八年的努力要复辽谈何容易?〕这正好迎合了小皇帝的心理,他立刻高兴的说“五年复辽,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可世享其福。”接着一旁的大学士们也来凑热闹,“莫不欢欣鼓舞”,称道袁崇焕真是一个奇男子。这一下板上钉钉,想改口也不行了。

小皇帝累了,下去休息一会儿。深受袁崇焕豪言壮语鼓舞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立刻询问袁崇焕到底有什么方略能如此厉害,竟能五年复辽。他大概本来希望听到一连串的神机妙算,但出乎意料的是,袁崇焕竟回答“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许誉卿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现在的皇上不像上一个那么好糊弄了!你以为你是在跟一个17岁的小毛孩说话吗?你是在跟专制皇帝说话呀!〕

袁崇焕立刻感到失言了,于是在皇帝回来之后他又补充了五年复辽的一大堆先决条件。“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崇祯立刻吩咐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王在晋、代理户部尚书的右侍郎王家桢、代理工部尚书的左侍郎张维枢一切问题要为袁崇焕开绿灯,各尚书侍郎无不唯唯诺诺。接着袁崇焕又提到“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这正说出了问题的要害,可见袁崇焕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很清醒的,但是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仍然选择了前者,即所谓“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袁崇焕并不是长于治国拙于谋身,他知道应该怎样谋身,他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主动放弃了对自己身家的考虑啊!)

崇祯当时说得倒挺好“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并下令收回王之臣与满桂的尚方剑,只赐袁崇焕以尚方宝剑。这样,袁崇焕就成了蓟辽方向唯一拥有尚方宝剑的最高统帅!

召对完毕,袁崇焕仍然不放心,又上疏说“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暇。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陛下知臣爱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陛下知臣爱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之所以把这样大段原文引用出来,实在是这段话太有预见性了,几乎每句话都最后应验,由此更说明袁崇焕确实是舍身为国,其精神当永存世间!)

崇祯仍然没有怎么在意,他再次优旨褒扬,并赐银币、蟒玉。

袁崇焕带着皇帝前所未有的信任之专、恩遇之隆、满心壮志和一丝隐隐的忧虑再次踏上了通往山海关的大路。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