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苏拉密:论张宏良左派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授权转载) -- 马前卒

共:💬87 🌺18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如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社会就不能被取代

(革命后)如果人的自私不变,如果人们还必须分工合作,那么就会重新形成社会结构。赶走了一群剥削者,还会产生一群剥削者;消灭了资本形式的剥削,还会产生权力形式的剥削。原因在于,在人自私的前提下,人与人矛盾中的主导和剥削其实是同义词。主导即矛盾双方中的强势方,如果强势方自利,则必利用主导地位要求弱势方出让利益,无论这种主导地位是来自资本、权力、知识或者关系,而这就是剥削。更进一步,在人自私的前提下,由于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而且矛盾双方的力量总是不平衡的,因此,消灭剥削的唯一途径是消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仅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甚至要回到单个人的状态。如果不想或者不可能回到小国寡民状态,又要消灭剥削,唯一的出路是要改变人的自私状态。如果自私是不可变的,那么就只能承认压迫和剥削的现实合理性。

如果说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生存决定思想行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其结果必然就是等级压迫剥削体系万世长存。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官僚为什么不能是权力的人格化呢?作为革命者,一旦革命成功,便有了一份权力、收入,就成了社会结构的中上层,成了既得利益者。如果这种物质生存状态注定了一个人革命动力的丧失,那么修正主义不就成了无可回避的历史必然吗?

上文摘录自韩德强《矛盾原理之六:唯心与唯物》

http://www.haodaxue.net/html/20/n-1420.htm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