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鄘风 柏舟 -- 重耳

共:💬13 🌺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鄘风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那些牵强附会的说法不去管他,只从字面上来分析一下,这里的无良之人是谁。春秋初期,卫国国君,有弟弟。哈哈,庄、桓、宣、惠、黔牟、懿,好像哪个都像是合格候选人,一个也跑不了。如果把“奔奔”、“彊彊”一定解释成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首诗一定特指在男女关系上不那么讲究的卫国国君,那似乎可以限制在卫宣公头上。倒霉的家伙。

这个就不继续较真儿了。这首诗里有意思的是,可以指着国君哥哥的鼻子说“人之无良”,你真一点好人样都没有。然后这样的事儿还可以写在诗里给传开,还可以被选入儒家教科书,传它三千年。

现在通常的印象里,国君是不能骂的。伴君如伴虎,骂他等于踩虎尾巴,咥人,凶。但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凭空来的,皇帝的权利也不是从来就这么大。尧舜那时候责任重权力小,所以有不爱当的人。到了魏文帝曹丕时候,皇权大到了没法理解会有人拿它让人的事儿了。可是跟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比比,魏文帝的权力似乎也只有一半大。限制皇帝,给人指着皇帝鼻子骂他的权利,其实是儒家的一种主张。诗经里骂国君、魏征成了专门找皇帝茬的偶像,这些都是故意的哈。

一个人的寿命,算是六十年,说长不长,但其实也不短。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么算,六十年正好够两边跑一个来回的。可是似乎人的记忆力不行,坚持不到能记住前三十年,似乎十年左右就是记忆的极限了。我们对正在进行中的事儿,总觉得天经地义、历来如此、就应该这样、没别的可能,根本就想不起来在河那边的时候也碰到过同样的事儿,当时的做法与现在截然相反,当时也认为是天经地义历来如彼的。

既然想到了有彼有此,那是否要分出个对错、分出个高低上下呢。好像也无所谓。

如果能分出对错来,肯定不会有人坚持那种“错了”的做法,都做“对”的事儿,世界早就不是这样了。既然世界还是这样,说明河东与河西没高没低,怎么都行。所以呀,具体到个人,最幸福的事儿就是把前三十年的想法都忘了,专心做眼前的事儿就好了。有人缺心眼,怎么也忘不了从前,那怎么办呢,凉拌,咬咬牙在心里念几遍,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最后四个字念小声点,不念也行。

关键词(Tags): #读万卷书#读一点诗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