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冬景图

冬景图

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来看,1947年的冬天都只能用凄惨二字来形容。一连三个月,英国满目苦境。不光是因为商店里面空空如也,三餐除了土豆与面包之外就没有别的花样——面包是按人头分配的,土豆也短缺。不光是因为庞大的官僚机构依然干涉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暖气每天可以开多久,剧院里可以演哪些剧目,到个人是否获准出国。不光是因为在和平时期闻所未闻的25000条新规定,颁发这堆规定的政府虽然反共,却依然敦促人民从苏共“惊人的”工业成就当中总结经验。*25*不光是因为残破不全的住宅。甚至不光是因为战争中的死者——参与二战的英军士兵远少于一战,阵亡数目也相差悬殊——一战大约是一百万人,二战则是256000人。至于空袭造成的平民死亡只有6万人。全国上下依然能够感到最终胜利带来的解脱,人们对英国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也依然满心骄傲。不,造成1947年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英国人最为老生常谈的抱怨——天气。

一月底的时候,一股强冷空气以令苏联红军都望尘莫及的速度席卷了西伯利亚,用大雪覆盖了整个英国,几乎把筋疲力尽的英国冻翻在地。国家的主要燃料还是煤,但是煤堆已经冻成了一体,根本挖不动。通向矿井的升降机也失灵了。积雪堵塞了公路与铁路。发电站很快相继用完了存货,一座接一座关停下来。灯光熄灭了,人们为了寻找食物要在积雪中跋涉几英里。汽车全部熄火,停靠在马路两边。停电之后,英格兰中南部的各家工厂不得不陆续关门,一周之内就有两百万人无法工作。艾德礼以身作则,暂时放弃了当时不甚普及的中产阶级娱乐活动——看电视。更糟的是,政府规定上午三小时、下午两小时内不得使用电热器。*26*各地的人们都在打哆嗦,裹着毯子枯坐在冰凉的壁炉或者电热器前面。伦敦周边的通勤族们根本无法进城。苏格兰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完全中断。然后情况进一步恶化起来。这是300年来最冷的二月,又有五十万人无法工作。斯劳市的文员玛姬.乔伊.布兰特就是其中一员,她家的洗碗池已经冻住了,每天她只能眼巴巴地呆在家里盯着窗外冰蓝色的天空。“我穿着厚羊毛背心,胶皮套袖,羊毛裤,长筒袜,长袖毛衣,外衣,夹克,围巾,还有两双毛袜子——这才勉强能坐住。”*27*太阳在天空中稍纵即逝,有人拍摄了一张太阳的照片还上了头版。商店里的绿色蔬菜已经告罄。牛津大学的学生宿舍里,未来的小说家金斯莱.艾米斯(1)对未来的诗人菲利普.拉金(2)咆哮道:“这么冷有木有啊!”

三月份的短暂回暖之后,又一场暴风雪呼啸而至,积雪达到三十英尺。人们说雪花足有五先令硬币这么大。东盎格鲁海岸出现了浮冰。三百条主要干道陷入瘫痪。接着上场的是特大洪水,淹没了英格兰大部分低洼地区,毁坏了大量庄稼。羊群在山坡上接连倒毙,人们将尸堆付之一炬,恶臭在威尔士的乡间经久不散,很容易令今天的人们想起几十年后口蹄疫与疯牛病发作时的惨状。就好像英国被整体平移到了西伯利亚,而且还没带上俄国人越冬必备的皮靴,毛皮大衣与伏特加酒。祸不单行,政治领域的暴风雪也接踵而至——凯恩斯与华盛顿签署的协定以及此前的一场收支平衡危机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恶果,全世界都开始抛售英镑。正当老百姓们在地里挖掘冻成冰坨的蔬菜以求果腹,或者在空空如也的商店门前无可奈何之时,财政部终于花光了最后的美元,再也无法从国外购买物资了。对许多选民来说,1945年的乐观情绪就是在这一刻倒毙街头的。

最终夏天还是来了。这是一个美好的夏天。阳光和煦,板球飞舞,整个国家都出了一身透汗。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休.道尔顿的悲惨时光还没到头。凯恩斯敲定的英镑-美元自由兑换条款此刻露出了狰狞面目。全世界都抢着拿英镑兑换美元,英镑外流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意味着兑换必须马上得到制止。经济虚弱的呼声在欧洲大陆各国的财政部门也能得到回应。英国的家庭主妇们不知道的是——知道了她们肯定会更加担心——一位名叫奥托.克拉克(3)(也就是日后新工党政府大臣查尔斯.克拉克(4)的父亲)的公务员想出了一个应对英镑危机的计划。他认为英国应当推行“饥荒粮食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停课,中小学生一律下地干活。*28*情况并没有发展到这种地步,但是战时也未曾全面执行的面包配给制现在已经成了现实。政府已经没钱从美国购买小麦了,但是英国政府还得保证世界的其他部分不会遭受饥荒,例如印度与战败的德国。

作为应对之道的面包配给制在国内极其不得人心,很久之后还常被人挖出来鞭尸。英镑危机以及随后令人颜面扫地的1949年英镑贬值为丘吉尔与托利党提供了打倒艾德礼所必须的弹药。他们的竞选宣言将会提醒选民,“在1945年,社会主义者们承诺,统筹计划与国有制将使英国人民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这完全是信口雌黄。他们所有的预测都乐观过度,每一场危机都令他们猝不及防。燃料危机令国家损失了200万英镑,兑换危机造成的损失也不相上下。”

不过第二年,政府承办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试图振奋国民情绪。这届奥运会的花费超支十分有限,安保工作根本就不是问题。饱经战火蹂躏的伦敦用这种方式彰显着自己的决心与意志,尽管运动员们只能下榻于医院与废弃的军营,尽管开幕式上没有米字旗,尽管英国在奖牌榜上的位置惨不忍睹。但是承办奥运会本身就是英国熬过重重难关的象征。尽管虚弱不堪,但是英国依然有能力自行振作起来。

(1)http://shuji.xooob.com/wxsj/20088/331781_819803.html

(2)http://baike.baidu.com/view/360249.htm

(3)http://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W._B._Clarke

(4)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Clarke

*25* Labour Party, Fair Shares of Scarce Consumer Goods, London 1946, Quoted in Ina Zweingier-Bargielowska, Austerity in Britain, Oxford U. P., 2000

*26* Susan Cooper, “Snoek Piquante”, in Age of Austerity 1945-1951, ed.Michael Sissons & Philip French, Hodder & Stoughton, 1963

*27* Simon Garfield (ed.), Our Hidden Lives, Ebury Press, 2004

*28* Peter Hennessy, Whitehall, Secker & Warburg, 1989

通宝推:抱朴仙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