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中国数控机床在“突围” -- 崇山彩云

共:💬259 🌺3383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先回你这个帖子

你前面的那个帖子也包含了很多内容,我需要搜集一些资料整理思路再回复你,就你这个帖子中的一些观点,我先进行回复一下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不要看到得了那么多的花就多高兴,在我看来那么多朵的花更多是送花者处于对日本民族的激愤而送的,并不是非常理性的

首先关于你搜索出来的那些唱衰丰田模式的文章

1,网易的帖子就算了,网易这个网站已经基本上失去公信力其次我们在阅读经济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批判精神,特别的不能被那些仅仅受过写作训练而基本缺乏其他方面的专业训练的记者所带着走

一般的来说,相当多的写作高手在理性思维方面要比一般人要差(浪漫的人感性大于理性)(一个例子是普希金,据说他当年在上学的时候,每道数学题的答案都是0,以至于校长幽默的说0是一个荣誉答案)在西方国家,由于他们的教育体系更着力于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不是知识的灌输,所以尽管很多西方人在中国人看来基础知识知道得很少,但是逻辑严谨性比中国人要强,众多中国记者本身理性能力比一般人要差些,再加上课堂的填鸭式,所以经常在报道的时候言过其实,盲目跟风。

真正值得评论的是你列举出来的西方人的概括

1, 把短期卓越的作业绩效作为长期的策略武器。

2, 非常重视流程导向的管理,使之产生希望达到的成果。

3, 开发与建造有能力的优秀员工,而不是在建造汽车;从小团队的运作,扩大到供应链,形成紧密的策略伙伴。

4, 持续的解决根源问题以驱动组织的持续学习。

这个对丰田模式的概括就比起一般人简单的归结于看板管理这样的把精益管理仅仅理解为一种管理工具而非革新性的管理思想要深刻很多。

如果我将以上四点概括再进行阐发一下的话

1,积小的进步为大的进步,即不断通过短期性的改良最终达成整个生产的彻底革新

2,每一次生产的进步都会对原来的生产流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每一次进步的同时推动流程的革新

3,通过终身雇佣制等等方式构建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和谐、忠诚关系,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企业培训,特别是进行一专多能的培训(一专多能的培训对于生产流程的革新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次生产线上的技术进步,会打破原有流程的均衡性,造成一部分工序过于忙碌,一部分工序过于清闲)---与西方企业常常通过裁员手段来控制短期成本的手段相比,由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性,相当的增强了企业内培训的效果,造成员工乐意接受培训,培训了的员工也成为企业的资产而不是因为解雇变成其他企业的资产)

3.1,推动与上下游产业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特别的体现丰田公司与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这些零部件供应商围绕着丰田公司构成了丰田市---之间的紧密合作,加强与经销商之间的互利互惠

4,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攻关解决瓶颈问题

您的观点:

其正式概念是:“精益生产模式是满足市场和客户要求,获取更高利润的方法和途径。它旨在通过全员的激励和努力,优化生产组织结构,去掉一切无效(不增值)的生产过程和环节,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从而获得好的产品利润”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式概念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权对一个事物作出定义,而不是仅仅只有一种定义是“正式”

如果比较一下你的正式概念和杰弗里.莱克得概括和我对杰弗里.莱克的概括的阐发,你可以看到你的正式概念仅仅将丰田模式局限于成本管理---即不断缩减成本这一点上,实际上丰田模式更表现为创新(持续改进到最终解决根本问题)协作(从小团队的协作到整个产业链的协作)

仅仅把丰田模式理解为一种成本管理模式是相当偏颇的,就拿我比较熟悉一点的造船业来说,日本造船业战后通过不断的改良对建造流程最终实现了彻底的改头换面,造成日本造船周期远远短于其他国家的造船厂,美国造船业即便是得到了美国政府50%船价的补贴,依然无法与日本造船竞争,最终美国只好依靠军舰制造和琼斯法案(要求在美国内河运营的船舶必须在美国建造,船东必须是美国人--这是一个非常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国内法)的保护来基本上维持造船厂的存在。

由于不断的革新,缩短各个流程的时间,最终推动了各个工序上的工艺和设备的进步,诸如大量的机器人的应用,诸如造船的生产线化。

与日本造船界不断的革新流程相比,我举一个我当年实习的时候了解的国内某大船厂的例子,一个非常简单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工艺改良---半自动手弧焊--其方法大致是焊枪沿着一个导轨依靠重力作用自动运动,极大的提高了焊接效率,但是在那个号称拥有远东最大的车间的中国某造船厂,这样简单的工艺革新就是没有办法应用,原因是由于该方法缩短了焊接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工人的工时收入要降低,最后无法应用。

本人没有到过日本造船厂(有一个日本造船工程师当年到我所在厂,留下一本介绍日本造船理念的书),但是可以设想日本造船厂的解决思路---一专多能,焊接工时是少了,焊接这个工位的人太多了,我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将部分人暂时调到其他岗位就行了--其他部件的焊接量大的时候又调回来--这样工时和技术进步的矛盾就解决了。

先暂时回复这些。

通宝推:redbu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