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5 15:15:51北疆
政治权力始终凌驾于短期经济利益,而次于长期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因素逐步地侵入中下阶级,推动上层权力结构的变化。外戚从霍光以来的平衡点侵占了皇权,同样汉武帝以来国策的全面变化所带来的高层利益分配模式的变化已经无法平衡。
看光武中兴能缓解问题,而王莽不能。他们国策有很大的区别。
除去利益集团的博弈,王莽也算古文学派的国策的实行者。
汉武帝、董仲舒通过“独尊儒术”,绕过了“文景之治”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律,间接废除了“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高集权时代降临。
同样把时间点推到汉末,外戚,军功,士人,皇权,太监,在不断斗争的交错中,各方的进进推推中博弈出来的国策同样如同王莽前以无法维持,而西凉,胡人的一击,推倒了在不断压制黄巾,米贼的以不能维持的经济模式的高度集权博弈。
而后的三国,两晋,同样没有解决,在不断地分裂博弈,汉初以来各个学派主张的国策,何去何从?皇统如何再次建立,就像易中天“高论”中的被蛮人注入新血液的说法,换个视角看也还是有道理的。
同样唐代也算个缓解期,国策和汉初还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生产力的国策,而和它的核心矛盾在哪里。
答案是皇统。各个阶级已经充分享受在皇统的框架里博弈。
皇统的根源在哪里,同样往前推到夏商前,是地理,往后是人口。
把前后根源放在同样的结构里,就是生产力。最终还是会归到这点。
就如忙总所说。王莽所代表古文学派的探索,虽然有些方向的根本没想过要走的,但这种探索,美国已经给了它答案。
-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在帖内工具中实现)
- (2)
- 改革在短期可获得权力的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