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特迪瓦 -- 橡树村

共:💬18 🌺3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科特迪瓦

2011年4月11日,科特迪瓦总统,或者叫前总统巴博在阿比让被捕。虽然科特迪瓦的局势到目前仍然不能叫做安定,暴力事件仍然时有所闻,但是很显然当选总统瓦塔拉的势力会进一步加强对这个西非国家的控制,第二次科特迪瓦内战应该算是结束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科特迪瓦曾经声明自己的正式名称叫做科特迪瓦,在联合国中注册的英文名称也叫科特迪瓦,在英语世界里面,这个国家仍然被称作象牙海岸。科特迪瓦本身就是象牙海岸的法语译音。科特迪瓦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因为这个西非的小国在19世纪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是法属西非的一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西非是欧洲人殖民黑非洲最早的地方,不过在科特迪瓦,欧洲人的正式殖民来得很晚。原因倒不是欧洲人对这片土地手下留情,而是相比其他地方,科特迪瓦的港口条件要差一些,也缺乏深入内陆的大河,位置并不重要。因为地位不重要,法国人在科特迪瓦的第一个据点Assinie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到1844年,法国人才与Assinie以及略微西面一点的Grand Bassam的土著签订协议,得到了这一段海岸的贸易权,名义上法国也就成了这里的保护国,Grand Bassam也成了法国人在这一带的统治中心。随后,以此为基地,法国人开始逐步向内陆扩展,但是这种扩展并不是政策性的,以私人行为为主,特别法国人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更无力维持在西非的经营,扩展缓慢,甚至有倒退。一直到1886年,欧洲各国开始瓜分非洲的时候,法国人才重新拾起对黑非洲的兴趣。1887年,法国人Binger完成了在这一带内陆地区的探险,到1889年,把势力范围扩展到现在科特迪瓦的全部地方,并得到了欧洲列强的承认。1893年,科特迪瓦明确了与东部的黄金海岸以及与西部的利比里亚的边界,正式成为法国殖民地,Binger成了首任总督,首府设在Grand Bassam。三年后,一场黄热病使得这个城市被放弃,首府迁到附近的新城Bingerville,一直到1934年阿比让兴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法国人在西非的殖民并不顺利。西非在整个黑非洲里面是文明程度发展较高的,早就有了自己的王朝,帝国,特别是内陆地区,受到伊斯兰的影响很大,出现过不少强大的伊斯兰王朝。在19世纪中后期,控制几内亚湾北部内陆地区的是萨默里Samori Toure领导的王国。在法国人向西非内陆扩张的同时,拥有三万多步兵骑兵、装配着欧洲人的火器的萨默里也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从现在几内亚西南部开始,萨默里的势力到1880年代就扩张到现在的几内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塞拉利昂和科特迪瓦北部地区,号称Wassouloe帝国,自然也就成了抗法的主要力量。1882年4月2日,萨默里的力量曾经在Wyowayanko战役中取得过对法国炮兵的胜利,不过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法国人的攻势,节节败退到内陆地区。1898年9月,萨默里被法国人逮捕,随后流放加蓬,1900年死于肺炎,Wassoulou帝国覆灭。不过萨默里的抗争在几十年后仍然激励着后人,1958年带领几内亚公投独立,脱离法国统治的几内亚开国总统杜黑Sekou Toure,就是萨默里的重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默里

法国人给科特迪瓦带来了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咖啡、可可、棕榈、香蕉的种植使得科特迪瓦海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些起色,也吸引了不少内陆地区的移民。科特迪瓦是法属西非殖民地里面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到1960年独立的时候,科特迪瓦自己就贡献了整个法属西非40%的出口。科特迪瓦的独立并不是自己主动要求的。1950年代,黑非洲开始了大规模的独立运动,科特迪瓦却并没有摆脱法国人统治的兴趣。法国人在科特迪瓦培养了亲法的土著精英,很早就给这些人法国公民权,甚至可以参与法国本土的政治,科特迪瓦的著名领袖博格尼Felix Houphouet-Boigny甚至出任过多次法国政府的部长,是亲法派的代表。1960年科特迪瓦独立,博格尼成为首任总统后,仍然继续保持与法国的亲密关系,是法国新殖民主义政策的重要拥护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博格尼(非洲风云中译为伍弗耶布尼)

博格尼政府仍然大量任用法国人在政府内任职,独立二十年后的1980年,法国人在科特迪瓦的数量竟然比独立时还要多出一倍,在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中是非常少见的。不过这些政府工作人员也保证了政府运行的效率,决策的相对合理,以及法国的大量援助,使得独立后的科特迪瓦继续保持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以农业为主的科特迪瓦经济发展迅速,很快科特迪瓦就成为可可和咖啡的出口大国,木材、菠萝和棕榈油等等经济作物也为科特迪瓦经济做出不小贡献。连续20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使科特迪瓦成为黑非洲非石油出口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和大多数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不同,1960年代,科特迪瓦的人均GDP增长了82%,1970年代则增长了360%,被称为科特迪瓦奇迹。

不过这个奇迹只到1979年为止。1979年世界可可价格泡沫破裂使得科特迪瓦政府陷入外债危机,随后科特迪瓦经济陷入困境,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也使得科特迪瓦增收乏术。1980年代,科特迪瓦的人均GDP下降28%,1990年代再度下降22%。

开国总统博格尼在1993年去世,一直到死,在科特迪瓦并没有人能够对他的统治进行任何挑战,各种矛盾也可以被有效压制。但是博格尼一去世,矛盾就显现出来了。最突出的当然就是继承问题。有可能接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贝迪埃Henri Konan Bedie,一个是瓦塔拉Alassane Ouattara。贝迪埃1934年出生,曾经留法。那个年代科特迪瓦能够留学的还是很少数,所以贝迪埃很受重视,1960年科特迪瓦一独立,年轻的贝迪埃就成了科特迪瓦驻美国和加拿大的大使,从此步入政坛。1960年代中期,贝迪埃回国,随后出任经济和财政部长,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些重要职位,一直保持在科特迪瓦的政权核心。1980年,贝迪埃进入议会,同年成为国会议长。可以说贝迪埃是科特迪瓦本土政治人物的代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迪埃

贝迪埃的对手瓦塔拉的情况有很大不同。1942年生于科特迪瓦的瓦塔拉的父母是布基纳法索人,属于第二代外来移民。由于科特迪瓦的种植业发达,经济在周边地区比较出色,所以一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移民,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科特迪瓦也一直需要大规模的外国劳动力,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有大量外国劳工输入到科特迪瓦,并定居下来。此外,1947年,法国明确了科特迪瓦的边界,把原来传统上属于上沃尔特(现布基纳法索)和法属苏丹(现马里)的一些地方划到了科特迪瓦,自然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民也成了科特迪瓦国民,一些布基纳法索人也就在这个时期进入科特迪瓦。到1990年代中后期,外国移民已经占到科特迪瓦四分之一的人口,其中超过一半来自布基纳法索,这里面很多人已经在科特迪瓦生活了几代,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经济生活。博格尼执政晚期,曾经宣布接纳这些布基纳法索人为本国公民。瓦塔拉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科特迪瓦的政界。

瓦塔拉本人在美国接受的高等教育,在1972年得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就开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随后出任西非经济体央行的高级官员,到1988年成为西非经济体央行行长,掌握整个西非共同体经济大权。1990年,瓦塔拉应博格尼要求回到科特迪瓦,负责经济改革,随后成为总理,负责具体行政事务。在博格尼去世前的一年半时间里,瓦塔拉实际上在行使总统职务。不过对于科特迪瓦原本的政治格局来讲,瓦塔拉是一个外来者,特别是在很多科特迪瓦人看来,瓦塔拉本人是一个外国人,反对瓦塔拉的声音一直存在。所以在博格尼去世后,取得权力的,是议长贝迪埃,瓦塔拉作了两天的努力,最终还是辞去了总理职务,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瓦塔拉

博格尼去世也就结束了科特迪瓦的一人独裁的局面,1995年的大选,也就成了科特迪瓦第一次真正有竞争的大选。主要参与的有三股政治势力,贝迪埃掌握了执政很久的科特迪瓦民主党,代表了传统的科特迪瓦统治势力。不过执政党里面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贝迪埃,反对贝迪埃的势力分裂了出来,组建了共和联盟,推出的领袖就是瓦塔拉。另外一股势力,则是象牙海岸民众阵线的巴博Laurent Gbagbo。巴博生于1945年。1979年,巴博在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得到博士学位,随后到阿比让大学任教,很快就参与教师工会,领导罢工,并组建了象牙海岸民众阵线,表明了自己反政府的立场,1980年就不得不流亡法国,到1988年才回国。在1990年科特迪瓦首次多党选举中,巴博是博格尼唯一的竞选对手,取得了将近20%的选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巴博当选议员。不过科特迪瓦政府并没有停止对巴博的打压,1992年巴博以煽动叛乱罪名被判处两年徒刑,不过同年就被释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博

1995年科特迪瓦大选,就成了贝迪埃,瓦塔拉,巴博的斗争。不过实际上并没有竞争。贝迪埃利用执政的方便制定对自己有利的竞选规则。比如在参选人员方面,贝迪埃控制的选举委员会要求参选人的父母都要出生在科特迪瓦,本人在参选之前五年也需要连续居住在科特迪瓦,这就剥夺了瓦塔拉这样的外国移民后代的参选资格。贝迪埃的这条政策有支持基础。到1990年代,由于经济形势长期恶化,很多科特迪瓦人已经把怨气出到了外来移民的头上,本土人与移民之间的关系已经很不好,暴力冲突已经时有发生。在博格尼执政晚期,博格尼宣布赋予那些外国移民科特迪瓦公民资格,博格尼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认为是拉选票的短视行为,也就是说,这个矛盾连博格尼也已经控制不住,在大选年,这种矛盾已经导致了流血事件,死了几条人命。所以贝迪埃的这项政策,得到了科特迪瓦本土人的普遍欢迎。瓦塔拉不能参选,他所在的政党就抵制了选举,巴博的政党也因为其他原因抵制了选举,这样,贝迪埃就轻易获得了96%的选票,当选总统。

贝迪埃执政后,继续打压反对势力,很多反对党成员被捕,同时科特迪瓦的本土人与外国移民的矛盾持续恶化。不仅如此,这个矛盾还扩展到了所有本土人与移民的矛盾。由于科特迪瓦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这些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其他地区的人口,与当地人的冲突也一直存在,本土人与外来移民的矛盾逐渐演变成了南北矛盾,北方人与外国移民站到了一起,终于成为可以与南方人抗衡的政治力量。1999年12月23日,一群士兵叛乱,贝迪埃拒绝了士兵们的要求,结果被24日的政变推翻,贝迪埃跑到了法国军营里面,随后流亡多哥、法国。

政变把一个退休将军戈伊Robert Guei推到了权力中心。戈伊是一名职业军人,博格尼的长期支持者,在1990年被任命为军队统帅。但是戈伊与贝迪埃的关系不好。贝迪埃上台后,95年底,戈伊因为拒绝动用军队镇压瓦塔拉支持者引发的骚乱而被贝迪埃解职,不久退休。虽然1999年底的这次政变领导者并不是戈伊,但是这位受欢迎的将军还是被推出来成为军政府首脑。这场政变实际上得到了很多科特迪瓦人的支持,因为科特迪瓦经济长期低迷,贝迪埃政府的腐败无能早就有很多人不满。戈伊仅仅维持了几个月的军政府统治,2000年的大选实际上正常举行。不过,在2000年大选中,外国移民仍然没有选举权,瓦塔拉仍然没有参选资格。这个时候瓦塔拉已经离开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心经营在科特迪瓦的政治,但是瓦塔拉的政党仍然遭到军政府的打压,经常有人士被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戈伊

戈伊参加了2000年大选,输给了巴博。但是戈伊拒绝承认选举结果,结果导致了全国范围的骚乱。一方面,在北方,瓦塔拉的支持者在抗议瓦塔拉仍然不能参选造成骚乱;另一方面,在南方,巴博的支持者在抗议戈伊不让权。这场骚乱持续的时间不长,戈伊跑到了靠近利比里亚的西部边境地区,但是仍然对科特迪瓦政治具有影响力。这样,巴博就成了科特迪瓦总统。但是,科特迪瓦的南北矛盾已经非常深了,科特迪瓦北方根本不承认巴博的统治,骚乱继续。

2002年9月19日,来自科特迪瓦北部的士兵叛乱,攻击全国所有重要地点。在科特迪瓦的经济中心阿比让也有武装冲突,戈伊在叛乱的第一个小时就被杀,其死亡过程以及其在这场叛乱中的作用到现在仍然是个谜。叛乱期间,瓦塔拉跑到了法国大使馆避难,他的家被烧毁。叛乱在科特迪瓦北方取得了全面胜利,仅用了半天时间,北部所有地区都被叛军控制,巴博的政府军则控制了阿比让以及南部地区。

按照能够找到的消息,这场叛乱与科特迪瓦北面的邻居布基纳法索有关,也与戈伊有密切关系。叛军的领导人是索罗Guillaume Soro,1972年生于科特迪瓦北部,领导这场叛乱的时候只有三十岁。索罗本来与巴博势力的学生会关系密切,但是在2000年大选中,却成了瓦塔拉的政党的候选人,站到了巴博的对立面。年底,另外两股叛军控制了科特迪瓦西部,这三股叛军在2002年底合并,索罗仍然是领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索罗

在巴博的要求下,法军立刻介入,阻止了叛军南下,很快双方停火,开始谈判。法军被部署到了两个势力的中间。停火很快破裂,法军成了北方叛军的攻击对象,随后法国人继续组织谈判,军事力量也增加到四千人,西非共同体的士兵也在联合国的旗号下加入维和。谈判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停火本身,最令北方人不满的国籍问题以及土地问题也列入了谈判内容之中。巴博并不打算在政策上有多少让步,法国人时不时向巴博施压,使得巴博开始对法国人不满。2003年2月4日,巴博控制的阿比让就爆发了反法示威。科特迪瓦的南北矛盾,现在有一些烧到法国人身上了。法国人现在里外不是人,巴博的军队指责法国人保护叛军利益,不履行其与科特迪瓦政府的保护协议;叛军则指责法军阻止了叛军南下的军事行动。这些不满终于导致对法军的冲突,2003年6月,一名法国士兵被巴博的政府军在科特迪瓦首都Yamoussoukro附近杀死。

2003年7月,双方终于签署了停战宣言,巴博的总统地位得到维持,但是这个停战非常不稳定,后续的和谈很不顺利,局势又开始升温。2004年10月,联合国要求叛军解除武装,遭到叛军拒绝,北方局势恶化。11月,巴博重新发动对北方的攻击,这一次动用了轰炸机。11月6日,巴博的军队轰炸了法军一个基地,杀死九名法军士兵,一名美国援助人员。这个事件有可能真的是误炸,也可能是故意的,到现在也不明朗。无论如何,法国人立刻反击,袭击了政府军在首都Yamassoukro附近的机场,摧毁了那里的轰炸机和直升机,还在阿比让击落了两架政府军直升机。袭击后一个小时,法军就控制了阿比让机场,六百名援军也在加蓬准备停当,随时准备增援。与此同时,巴博在阿比让的支持者在国家媒体的鼓动下,开始袭击法国侨民,法军不得不开始了大规模撤侨活动,超过四千名西方侨民,主要是法国人,在一周内离开了科特迪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次科特迪瓦内战双方控制围及缓冲区

随后,虽然再也没有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是双方仍然在吵架,和平协议签了也没用。2006年,科特迪瓦足球队获得世界杯出线权,竟然成了双方真正和谈的契机,双方还在2007年安排了一场足球比赛,缓和气氛。三月,和谈终于签署,巴博仍然是总统,索罗则成为总理,四月份就上任,随后,联合国设立的缓冲区也取消。不过双方的矛盾仍然存在。07年6月,索罗乘坐的飞机被火箭击中,四人死亡,不过索罗本人没有受伤,尽管如此,双方还是在外表上表现出了和平的诚意,年底,双方士兵正式从前线撤出,第一次科特迪瓦内战正式结束。

但是应该在2005年举行的大选却被一拖再拖,终于拖到了2010年。这一次,瓦塔拉终于能够参选了。来凑热闹的还有前总统贝迪埃。第一轮选举在10月31日举行,结果是巴博得到38%,瓦塔拉32%,贝迪埃25%,没有人超过半数。按照规定,巴博和瓦塔拉要举行第二轮选举。虽然贝迪埃与瓦塔拉在十多年前是政敌,不过这一次贝迪埃还是选择支持瓦塔拉,这样,看起来瓦塔拉应该能够获胜,但是巴博的支持者也针对贝迪埃的支持者加强了反瓦塔拉的宣传,一时间非常热闹。

第二轮大选在11月28日举行,29日,海外投票结果揭晓,瓦塔拉得到了将近60%,巴博40%出头。虽然这个结果所代表的样本很小,很难说有什么意义,但是却挑起了双方支持者的冲突,互相指责对方造假,局势恶化。30日,选举委员会的发言人试图宣布初步计票结果,却被选举委员会里面巴博的支持者把结果抢走销毁,声称结果无效。12月1日,流血事件终于发生,在阿比让,支持巴博的军队杀死了八名瓦塔拉的支持者。

混乱中,选举委员会宣布大选结果的最后时限就被错过了。12月2日,选举委员会主席在瓦塔拉所居住的由联合国士兵严密把手的宾馆里面宣布了最终结果,瓦塔拉赢得了54%的选票获胜,投票率达到81%。这个动作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时间太晚,另一个地点也不符合程序。据选举委员会主席自己的解释,这是为了确保在宣布结果的时候有联合国的士兵在场,确保安全。巴博的支持者不接受这个解释。于是,宪法委员会的主席就声称选举委员会因为错过了最后时限,已经没有了宣布结果的权利,所宣布的结果自然也就无效,宪法委员会就成了宣布大选结果的组织。12月3日,宪法委员会宣布北方七个地区的投票结果非法,不能计入大选结果,于是,巴博的得票就达到了51%,当选总统。这样,科特迪瓦大选就出现了两名获胜者。

索罗以及领导的北方叛军立刻宣布支持瓦塔拉,并立刻向巴博辞职。随后,瓦塔拉宣誓就职,指定索罗为总理,而巴博在此前也已经宣誓就职,指定了自己的总理。科特迪瓦现在有两套政府班子了。不仅如此,双方的支持者的暴力冲突开始出现,科特迪瓦再次陷入混乱。非盟和联合国立刻介入斡旋,5日,南非前总统姆贝基就分别会见了巴博和瓦塔拉,但是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国际社会也出现了分歧,安哥拉和黎巴嫩表示支持巴博,甚至派大使出席了巴博的就职典礼,但是非盟和联合国都承认瓦塔拉才是真正的总统,美国、欧盟、特别是法国和西非共同体也明确表示了对瓦塔拉的支持,但是在向科特迪瓦派出更多兵力方面,西非共同体犹豫不决。不过很显然瓦塔拉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巴博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了。

支持巴博的军队与瓦塔拉的支持者之间的暴力冲突在2010年12月就开始了。12月16日,在阿比让以及首都Yamoussoukro的冲突就导致44人死亡。1月初,支持巴博与支持瓦塔拉的部落发生冲突,33人死亡。随后,这类冲突成了家常便饭,使用的武器也逐渐升级,到二月,机枪、火箭弹等的使用已经非常常见。袭击不仅仅限于直接参与冲突的双方,对对方支持者中的普通平民的打击也时有发生,甚至在阿比让,巴博的支持者还袭击了外国人,包括联合国。混乱中,很多暴徒也开始趁机抢劫,导致上百万人口逃亡。双方都有袭击平民的恶劣行为。整个四个月的冲突中,数千人死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月11日第二次科特迪瓦内战事态

到2011年二月底,仍然在北方的原叛军终于开始进攻了。从科特迪瓦西部开始,这支在三月份改名为科特迪瓦共和军的武装力量打着支持瓦塔拉的旗号开始逐渐控制西部和北部的城市。到三月底,包括政治首都Yamoussoukro在内的西部北部的主要城市都已经被瓦塔拉的支持者控制,整个过程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反抗。3月31日,争夺科特迪瓦经济中心阿比让的战斗就已经打响。巴博的军队反抗并不积极,除了极少数的反击,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到5号,数名巴博的高级将领反水,巴博只剩下自己的官邸了。4月6日,双方最后一次和谈失败,瓦塔拉的支持者开始了最后的进攻,法军也参与了最后阶段的军事行动,出动飞机打击巴博的残存武装力量。11日,在法军的直升机和装甲车的协助下,巴博终于被捕。第二次科特迪瓦内战结束。

这样,瓦塔拉确认了科特迪瓦总统的位置。这位已经将近七十岁的老政客,与西方关系很好,大约能够为科特迪瓦经济复苏做出贡献。不过已经撕开的南北对立的伤口,仍然是科特迪瓦的最大问题。即使在巴博被捕后,双方的武装冲突仍然时有所闻,而瓦塔拉的支持者的一些针对巴博支持者的暴行,也不会对民族和解带来多少帮助。在科特迪瓦中部的Duékoué,双方曾经拉锯的地区,有将近一千名平民被杀,死亡者大多是支持巴博的部族成员。目前看起来双方对此事件都负有责任,但是瓦塔拉的支持者可能要负主要责任。这样的事件如果得不到良好解决,南北真正的和平就很难实现。科特迪瓦要继续三十多年前的辉煌,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Tags): #科特迪瓦#内战#乱侃非洲元宝推荐:月色溶溶, 通宝推:temptemple,路边,神仙驴,常识主义者,晃晃悠悠,p3p2p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