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米歇尔斯死了,发个帖纪念一下,寄托我们的哀思 -- 毛锥子

共:💬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米歇尔斯死了,发个帖纪念一下,寄托我们的哀思

  在足球史上,绰号“将军”的米歇尔斯一直被公认为“全攻全守(Total Football)”打法的创造人。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克鲁伊夫对于全攻全守足球更加重要:没有他在场上的执行,全攻全守几乎是空中楼阁。

  时势造英雄。米歇尔斯1965年入主阿贾克斯时,荷兰足球正迎来第一个金色时代,兼具身体、技术与速度的球员层出不穷,这是实施“全攻全守”的基石。在阿贾克斯1971年首夺冠军杯的前一年,奥地利魔术师哈佩尔已率领费耶诺德队夺得冠军杯。甚至当1974年世界杯决赛中惜败于德国的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都不在时,荷兰队仍然打入1978年世界杯决赛,足见当时荷兰人才之鼎盛。

  1962―63赛季的冠军杯中,比利时安德莱赫特队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造越位战术,在清道夫的严密指挥下,整条防线大胆压上,进攻力量大大加强。这种激进的打法很快与意大利人的链式防守分庭抗礼。

  身处比利时邻邦的米歇尔斯深受影响,他开始在阿贾克斯实践造越位战术,并大获成功。南斯拉夫中卫巴索维奇冷静而聪明,造越位指挥准确,这使克鲁伊夫等荷兰天才能集中火力发动波浪式的进攻。从1965年至1973年,阿贾克斯在荷兰联赛中主场平均入球竟接近4个!

  荷兰人才的涌现,和造越位战术的出现,都适时造就了米歇尔斯的成功。很多人把全攻全守视为米歇尔斯个人的独立发明,似乎不够准确,而且米歇尔斯的战术与其叫全攻全守,不如叫全攻。

  事实上,米歇尔斯的阿贾克斯虽以赏心悦目的足球震惊欧洲,成绩却不算太好,1969年冠军杯决赛1比4惨败于AC米兰,结果荷兰第一座冠军杯的荣誉被费耶诺德掠去,直到1971年冠军杯决赛,米歇尔斯才如愿以偿,阿贾克斯以2比0击败不知名的希腊帕纳辛奈科斯夺冠。

  最权威的《法国足球》杂志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如果没有克鲁伊夫,没有他无休止的跑动、跳跃、飞速断球、从任一角度射门,阿贾克斯队的这一切都是不现实的。”克鲁伊夫和米歇尔斯,谁对“全攻全守”打法的贡献更大?想为此问题找到一个精确的答案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两人都已成为20世纪的传奇:克鲁伊夫是世纪欧洲最佳球员,米歇尔斯则被称为荷兰足球教父。

  不过,在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风光无限之时,“全攻全守”一词的真正发明者却被后世忽略了。1971年夺得冠军杯之后,米歇尔斯被巴塞罗那重金罗致,阿贾克斯痛失灵魂,俱乐部挑选的继任者是罗马尼亚人科瓦奇。科瓦奇能说八国外语,擅长沟通之道,很快吸收了阿贾克斯文化,并发扬光大。

  科瓦奇没有改变阿贾克斯的打法,还致力于将核心队员从种种禁锢中解放出来,勉励克鲁伊夫做一个超越前锋的人物。“没过几周,科瓦奇手下的阿贾克斯就变得比米歇尔斯时代更富攻势,更具牺牲精神。”《法国足球》评论道。为了说明这一进展,科瓦奇发明了一个新词:全攻全守,它后来成为一本由法国卡尔曼雷维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的书名。在“全攻全守”中,队员始终处于跑动状态,在场上任一区域向对手施压,取得主动权,并如波涛般不断重复。科瓦奇给阿贾克斯的打法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速度。

  1972年和1973年,阿贾克斯连续在冠军杯决赛中击败国际米兰和尤文图斯,“全攻全守”完胜链式防守,成为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遗憾的是,1973年,克鲁伊夫也被巴塞罗那的金钱诱走,科瓦奇则出任罗马尼亚队主帅,一支伟大的阿贾克斯就此走向衰落了。或许因为科瓦奇是个外国人的缘故,他对“全攻全守”的贡献渐渐湮没无闻。

  如果说米歇尔斯是“全攻全守”的主心骨,那么克鲁伊夫和科瓦奇就是左膀右臂。他们与全攻全守同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