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传统医学中的”阴气“、”阳气“到底是什么 -- 弦音醉舸

共:💬83 🌺2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二)

37.《量繆刺》: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繆刺,未得意也,何谓繆刺?岐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客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a)更盛,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a.这段我在弦音醉舸:繆刺ou樛(jiu)刺-对chalet先生的回应,中作了详细描述:“其一是疾病生成的循环:是由皮毛---孙络--络脉---经脉---五脏---肠胃---经脉--络脉---孙络---皮毛(肠胃---经脉--络脉---孙络---皮毛,这个环节原文只用“散于肠胃,阴阳更盛”八个字描述,是我作了还原补充)”

38.《量气刺》:岐伯曰:重阳(a)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岐伯曰:重阳之人,皜皜蒿蒿,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沉者藏,故针以出,气乃随其表,故独行也。黄帝曰:数刺乃知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注难,故数刺乃知也。黄帝曰:针入而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与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a.这里的阴阳,我在“重阳之人”弦音醉舸:重阳之人(一)中作了详细解释。

39.《量顺治》:伯高对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下阴阳(a)四时五行也........。

==>a.是历法之阴阳。

40.《痈疽逆顺刺》:黄帝曰:病生之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气(a)不通,两热相薄,乃化而为脓,针小能取之乎?.......

==>a.”阴阳气不通“是指表里气机不通。

41.《量络刺》: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a)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之。阳气(a)积蓄,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b),则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写,则阴阳俱脱(c),表里相离,故脱色面苍然。刺之血多、色不变而烦闷者,刺络中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闷。阴阳(d)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弗能虚也。.......

==>a.“血气俱盛而阴气多”,是指五脏之气有余;“阳气积蓄”是指卫阳之气(表气)积蓄。b.“阴气积于阳”是指五脏之气所生之邪达于体表。c.“阴阳俱脱”是指表里之气俱脱。“新相得而未和合”是什么状态呢,就是刚吃饱饭的时候,因为卫阳之气来自于食物之“气”,五脏之气来自于食物之“味”。所以医疗上讲究“饱时勿针”。d.“阴阳相得而和为痹”,是指表里均为邪所侵。

42.《杂刺》: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转筋于阳(a),理其阳,卒针之;转筋于阴(a),理其阴,皆卒针(焠针)。......

==>这里以内侧外侧分阴阳。

43.《本神论》:黄帝曰:妙哉论也。辞合人形于阴阳(a)、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熟能通之。

《真邪补泻》: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血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也,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隆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輑,其至寸口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b),不可为度,循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a.历法之阴阳。b.表里为阴阳。

44.《虚实所生》:黄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夫阴与阳(a),皆有输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旬平(a),以充其形,九候如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a)。其生于阴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起居,阴阳(b)喜怒。......

黄帝曰:阴(a)之生实奈何?岐伯对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黄帝曰:阴之生虚奈何?岐伯对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因寒饮食,寒气熏藏,则血泣气去,故曰虚。

黄帝曰:经言阳(a)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以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岐伯对曰:阳(a)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不通则寒独留于外,故寒栗。黄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对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热熏中,故内热。黄帝曰:阳盛而外热奈何?岐伯对曰:上焦不通利,皮肤致密,腠理闭塞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黄帝曰:阴盛而生内寒奈何?岐伯对曰:厥气上逆,寒气积留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血凝泣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黄帝曰:阴之与阳,血气以并,并行已成,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黄帝曰:血气已并,并行已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岐伯对曰:为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病,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这一段是《内经》阴阳理论最重要的篇章之一。除却b中阴阳是历法的代称外,其余的阴阳都很明确是五脏与体表的分别,或者说是卫气与五脏之气的区别。有心的朋友会发现,从本文开篇到现在,除了《经脉病解》《水论》两篇之外,《内经》中涉及到人身的阴阳概念,都是指向体表和体内的分别,更明确的讲是五脏之气和卫气的区别(营气之十二经脉另外再讲,这个理论本身也有很大问题)。或许更明确些的话,传统医学中关于人身阴气阳气的概念很明确:“阳气”是卫外的表气,“阴气”是五脏之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