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章大招标。关于在格俄战争期间的车臣人 -- UKSAS

共:💬121 🌺6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本来把这个连派上去是为了把口放哨的

结果经过上尉同志这么一倒腾(在山谷壁龛上设机枪哨、主阵地前展开高炮、分别令空降连和侦察队把守主副两个高地等战术布置),随后又打了几仗(擒拿哈比卜、消灭狙击手以及谷口阻击战等),不仅让上级指挥员(军长和作战集团司令员)对这儿“放了心”,同时也把力图突破俄军在南部山区谷口一线防守,好进山休整的哈比卜部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主动出击固然能试探敌军实力,但也提醒了哈比卜和他的部下:毕竟连一级派出分队的火力密度跟师团一级派出分队(或部队)的火力密度、部队展开规模(这点可以从部队行经地区的痕迹、物资消耗情况等判断出来)是普通人用耳朵和眼睛也能辨别出来的,更何况是久经沙场的阿拉伯雇佣军。于是非法武装判断,这个高地是俄军防线的薄弱点,从这儿突出去,没错!

于是本来只是站岗放哨的任务,就不可避免地要打大了。

真实的战史上,俄军南方战役集团获得情报,以约旦人哈塔卜的阿拉伯雇佣军为主力的约3000名叛军意欲从乌鲁斯-克尔特附近的韦杰诺峡谷逃进山区。于是命令近卫第76空降师104团2营6连在营长叶夫图欣中校率领下,抢在叛军前面封堵叛军逃窜的道路。在一场丛林遭遇战后,空降连抢占了挡在峡谷口上的776.0高地。就在这里,从2000年2月29日至3月2日,打响了那场著名的阻击战。最终,试图从这条道路进山的1700名非法武装被击毙700余人,剩下的也因被空降兵拖在这里耽误了时间而被随后赶到的俄军援军及强大炮兵火力几近全歼。

由此可见这一个连的作用。即使几乎全部壮烈牺牲,但90人的伤亡换取一个颇有实力的叛军集团灰飞烟灭,不能不说这一仗打得非常值得。影片所表现的战斗从形式到意义都比较忠实于真实战史,甚至连第一批援军受阻都几乎翻版地予以刻画(战史是1营1连在前进至距离发生战斗的主阵地仅有600米时遭遇叛军伏击,不但无法支援6连的作战,且战后统计这个连的伤亡和战绩比孤军奋战的6连还不如)。最终当援军赶到时见到的是战场上惨烈的景象,也是他们收容了6连仅存的6位勇士(后来又有2人因伤重牺牲)。这段就与影片中将军派出援兵乘空降战车赶去支援,却在山路上被非法武装炸断道路而受阻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所以说不是将军不愿意提供增援,而是增援上不去。

另外你说

保证了援军会及时增援,但后来似乎什么原因(不是道路)停止增援,改变作战方案
我想是不是指中间多罗宁与将军在电话里争论的那段?我想可以这样解释:因为之前将军对敌情的误判(只知道将有敌人从风暴之门高地附近进山,却不知道敌人的兵力多寡,更不知道还有运载迫击炮等支援武器的驮马队),且空降连一开始战况比较顺利,更加深了将军的误判。

直到后来两军不再只是简单接触,而是真刀实枪地干起来时,多罗宁作为实地的指挥员,意识到情况不妙,向将军提出了支援请求,而将军却以为多罗宁没见过战场,吓破了胆,因此也拒绝提供支援,后来也只是派两架雌鹿轰一下而已。

这里私心揣测是因为将军对多罗宁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请想想上尉在妻子背叛自己后一系列颓废的表现,以及与未来的“军中之星”潘科拉多夫中尉的斗殴,不能不让上级对这个军官有看法),想想多罗宁、瓦列里到将军的帐篷里领受任务的那个桥段,将军和他身边的那个参谋明显不友善的目光就让人心里不舒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